当前位置:首页 >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三章 相互作用1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导学案(1)
第三章 相互作用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3.1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1、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及其定义。 2、知道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能用重锤线检验一条线或一个面是否竖直或水平。 3、知道物体重心的含义 4、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认识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5、知道力的三要素 6、了解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过程与方法 1、知道人类认识力的作用是从力的作用产生的效果开始的 2、能通过探究活动体验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因素有关 3、能通过多个实验现象归纳得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4、通过观察和亲身感受以及对初中知识的回顾,概括出重力的产生、方向及大小与什么有关,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以及认真阅读教材的习惯 5、通过“重心”概念的引人渗透“等效代换”的物理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例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激励探索与创新的意识 2、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和与他人交流的愿望,敢于质疑,勇于修正 3、通过介绍“神五”发射升空过程,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了解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和社会所起的巨大推动作用 课前预习 1、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称做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 简称 ,符号是 2、力的图示:带有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线段是按一定比例画出的,它的长短表示力的 它的指向表示力的 ,箭尾(或箭头)表示力的 。 3、地面附近一切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由于 叫做重力。公式G= ;某些情况下,从力的效果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集中于一点,这点叫做物体的 。 4、四种相互作用是 , , , 预习评价 1、关于重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 B、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C、地球上的物体只有静止时才受到重力作用 D、物体只有落向地面时才受到重力作用 2、下列关于重力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秤或天平直接测出 B、物体对悬线的拉力或对支持物的压力,一定等于物体所受的重力 C、物体对悬线的拉力或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一定等于物体所受的重力 D、物体静止地放在水平地面上,它对地面的压力大小等于物体所受的重力 3、关于物体的重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重心就是物体上最重的点 B、重心是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作用的集中点,也就是合力的作用点 C、物体的重心可以不在这个物体上,但有规则形状的均匀物体的重心就一定在物体上 D、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必与其几何中心重合 4、把一条盘在地上,长为L的质量分布均匀的铁链向上提起。当铁链刚好拉直时,他的重心位置升高了 。 5、如图3-1-1所示.把一个边长为a的正方形薄板ABCD绕过C点的水平轴转动,其重心最多可升高 图3-1-1 课程导学 力和力的图示 简要说出画出力的图示的步骤。 重力 观看多媒体影像,尝试回答以下问题: 1、发射卫星或飞船为什么用那么大的火箭? 2、苹果落地、航天飞机绕地飞行、人抛出物体落向地面、月球绕地运行说明了什么? 3、你能用一支铅笔将一个刻度尺水平支起来吗?做做看。根据二力平衡,你能找到刻度尺的重心吗?根据刻度尺的重心的位置,猜想质量均匀分布的物体的重心在哪里?若在刻度尺的一端放上一块橡皮,刚才支点的位置改变了吗?说明什么? 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阅读“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回答: l、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分别是什么? 2、质子带正电,但质子(与中子一起)却能聚在一起构成原子核,请猜测原因可能是什么? 3、假设重力不存在了,会发生什么现象? 思维点击 难点突破 例一、 画出下列物体所受重力的图示 放在水平面上的质量m=0.05kg的墨水瓶;竖直向上飞行的质量m=2×10kg的火箭。 例二、尝试说明教材确定薄板的重心方法原理的科学性。物体的重心是否就在物体上? 方法与技巧展示: 3 自我小结: 自主评价 1.作出下列力的图示,并说明该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1)物体受250N的重力. (2)用400N的力竖直向上提物体. (3)水平向左踢足球,用力大小为1000N. 2.一个运动员用力F把一个质量为m的铅球向斜上方推出,若不计空气阻力,试画出铅球离开运动员之后斜向上运动时的受力分析图. 3.下列关于重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有静止在地面上的物体才会受到重力 (B)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它的方向竖直向下 (C)质量大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一定比质量小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大 (D)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必定等于物体的重力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