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要点第十五章-教学设计重点试题解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要点第十五章-教学设计重点试题解
文章来源于云南培训认证网15949c1178p4.aspx三、简答题
1.简述教学设计的涵义及其类型。
答:教学设计是指教学的系统规划及其教学方法的设计,即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什么(课程内容)和怎么教(教学组织、模式选择、媒体选用等)进行的设计。从宏观和微观的层面来分,教学设计有以下两种类型: (1)宏观设计
宏观的教学设计是制定教学体系的远景蓝图,解决教学的总体规划以及教学的宏观方法学问题。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
①制定教学计划。教学计划是造就各级各类人才的总体规划。教学计划的制定要从造就各种人才的需要及各种人才成长的规律出发,全面安排学生有效学习的课程数量、学习活动方式、课时安排与分配(包括课堂教授和实验操作)等,才能从整体上保证教学系统的正常运转。
(2)微观设计
微观的教学设计是确定教学活动的计划以解决教学的短近期规划问题。这是针对一个课题或单元进行的,主要包括六个步骤:
①确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目标即确定教学结束时所要达到的状态。
②了解学生的准备状态。了解学生的准备状态即了解学生原有水平。
③制定教学程序计划。制定教学程序计划包括安排教学过程、内容,确定教学的组织形式,选择教学的方式方法及传递经验的媒体。
④进行教学活动。进行教学活动即执行教学程序计划。
⑤确定教学成效考核的内容及方式,以确切了解教学的实际效果。
⑥对教学成效做出确切的评价,对教学是否需要继续做出判断。
六个步骤在教学的动态结构中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连续步骤。
文章来源于云南培训认证网15949c1178p5.aspx2.请从系统的观点谈谈教学设计的基本特点以及教学设计的原则。
答:教学设计是指教学的系统规划及其教学方法的设计,即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什么和怎么教进行的设计。从系统的观点可以把教学设计分为宏观和微观两类,其基本特点
5 / 10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要点第十五章-教学设计重点试题解
和遵循的原则分别为: (1)系统观教学设计的基本特点
①以系统论观点作为制定和评价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②重视教学过程中所有因素及其相互作用,为教学过程中的课程决策和教学决策提供尽可能多的选择。
③努力使设计成为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工具、指南。
④重视选择和运用不同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
⑤强调教学的出发点既要考虑教学任务,也要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并分析现实的教学环境和条件。
⑥把教学任务作为具体的教学目标,并以明确无误的、可操作的项目来表示。
⑦重视对教学效果做客观的科学测量,评定效果时还要参照教学过程的初始状况等等。
④教学效果不理想或出了问题,还应该从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和组成成分去详察细究。
3.简述智育目标和德育目标的内容。
答:(1)智育目标
智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做事”,即具有解决问题的本领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必须以丰富的陈述性知识(狭义的知识)、程序性知识(主要是认知策略)和技能(主要是心智技能)的掌握为前提。智育目标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①陈述性知识,包括符号、概念和命题三个层次,高等教育领域中主要是概念和命题的教学。知识的掌握是一切学习的基础。
②认知策略,即学习策略,也包括元认知策略。
③心智技能,也叫智力技能或认知技能。认知策略和心智技能既是概念和命题有效学习的条件,也是概念和命题转化为学生能力的重要保证。这样的教学目标类型确定了,教学策略的选择也就有了科学依据。
(2)德育目标
德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做人”,即成为一个能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心理健康的人。要培养个体健康的人格,最根本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意识(正确的自我观)、良好的社会态度和高尚的道德品质、良好的人际关系。德育目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6 / 10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要点第十五章-教学设计重点试题解
①自我意识的培养,包括全面认识自我、正确对待自我和积极控制自我。
②态度与品德的培养,即培养对待社会和他人的积极态度,具有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念和良好的道德意志行为。
③人际关系的调适,即培养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与他人的关系,建立和维护健康的人际环境。
文章来源于云南培训认证网15949c1178p6.aspx4.简述教师教学任务分析的主要内容。
答:教学任务分析也称作业分析,指在开始教学活动之前,预先对教学目标中规定的且需要学生形成的能力或品格的构成成分及其层次关系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并据以确定促使这些能力或品格习得的有效教学条件。其主要内容有以下三个方面: (1)确定学生的起点行为或倾向
教学过程实质上是一个确定并填补教学空间的过程。教学空间是教学目标所确定的教学终末状态与教学开始前学生原有的起始状态之间的心理差距。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消除这种差距,即改变学生的原有状态,使其向教学目标所确定的终末状态变化。而当教学目标的终末状态确定后,学生的起点行为或倾向的确定便成了问题的关键。
起点行为或倾向指学生在接受新的学习任务之前,他原有知识技能、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的准备,也就是学生的原有基础。学生的原有基础是新的学习的内部前提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新的学习的成败。教师在确定终点教学目标后,必须认真分析并确定学生的起点状态。确定学生的起点状态可以利用学生的作业、小测验或课堂提问等方法了解学生原有的基础,也可以通过诊断性的单元测验来确定学生的起点能力或倾向。
(2)分析使能目标及其类型’
任务分析的另一项任务是鉴定从起点到终点之间所必须掌握的先决条件。先决条件包括必要条件和支持性条件两类。必要条件指决定下一步学习必不可少的条件,也就是使能目标。介于起点状态和终点目标之间的教学目标称为使能目标,是达到终点目标的前提条件。从起点到终点之间所需要学习的知识、技能越多,则使能目标也越多。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般是从终点目标出发。一步一步揭示使能目标,并把需要掌握的学习目标分层次一一排列出来。这样,起点状态、使能目标和终点目标及其类型和它们的先后顺序被分析清楚了,教学的步骤和方法的确定就有了科学依据。
(3)分析学习的支持性条件
使能目标是构成高一级能力或倾向的组成成分,缺乏它学习活动无法进行,故称为必要条件。支持性条件有助于加速或减缓新的学习的进行。任务分析的目的就是揭示达到教学目标的先
7 / 10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要点第十五章-教学设计重点试题解
行的内部条件。当这些内部条件被鉴别出来以后,就有可能根据具体的教材内容和学习类型来确定教学的外部条件,并在此基础上展开实际的教学活动。
5.简述教学模式的涵义与种类。
答:(1)教学模式的涵义
教学模式指反映特定教学理论的、为保持教学的相对稳定而采用的教学活动结构。教学
是一种由师生双方共同完成的、有目的、有组织的活动,它是教与学的有机统一,其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教什么、如何教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影响着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也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教学任务能否完成。优秀教师取得成功的关键就在于他们能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合理的组合,即能按某一种或某几种有效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在实际教学环境中,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及学生情况的千差万别,就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没有哪一种模式是普遍适用的,教学过程中具体采用哪种教学模式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2)教学模式的种类
①行为矫正模式。该模式以行为主义心理学为理论基础,重视学习者的外显行为,而不关心其内部心理结构及其变化。这类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倾向于把学习任务分成一系列具体而有序的行为,学习情境的控制权一般都掌握在教师手中。
②信息加工模式。该模式以认知心理学为理论基础,比较重视学生的信息加工能力。信息加工涉及信息组织、概念形成、问题解决等不同的方面,因此对这些加工过程的重视程度不同,就形成了不同形式的教学模式。
③个人发展模式。这一模式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理论基础,重视个人价值的实现及个人潜能的发挥,注意个人的情感生活,强调帮助个体与环境建立创造性的联系,以发展自我。
④社会作用模式。这一模式以社会心理学为基础,重视人际关系的改善,鼓励个体积极参与社会工作,提高社会活动能力。
文章来源于云南培训认证网15949c1178p7.aspx四、论述题
1.试论述课堂讲授的教学模式。
答:课堂讲授的教学模式主要有传统课堂讲授法模式和先行组织者教学模式:
(1)传统课堂讲授法
①课堂讲授法的含义。课堂讲授法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重要手段。在讲授法中,最经常的知识来源是教科书和其他参考资料、视听材料以及教师的个人经验。教师的职能是详细规
8 / 10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