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华师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教学目的:
1、要求学生会将有理数减法转换成加法计算;
2、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化归思想在数学学习中的应用。 教学分析:
重点:减法法则的运用。
难点:如何通过实例引入有理数减法法则。 教学过程:
一、知识导向:
本节课是在学习加法法则的基础上,根据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以及有理数加法法则,通过实例引入有理数减法法则,在其过程中应对学生逐渐渗透数学上的重要的化归思想。在减法运算的学习中应着重促使学生对法则的应用。
二、新课拆析: 1、知识基础:
其一: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其二:小学所学习的减法运算与加法运算的关系。 2、设疑:
珠穆朗玛峰和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分别是8848米和-155米,问珠穆朗玛峰高多少?
列式:8848?(?155) 3、知识形成:
引例: (?8)?(?3)??
根据加法与减法互为逆运算可知:(?)?(?3)??8 而从加法中我们又可得: (?5)?(?3)??8
由此有:(?8)?(?3)??5 同时: (?8)?(?3)??5 所以:(?8)?(?3)?(?8)?(?3) 概括: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例:计算:
三、巩固训练:P43 exc1、2、3 四、知识小结:
本节课通过在学习加法法则及运用加法与减法互为逆运算的方法得到有关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在运算中应注意到必须“两处同时改变符号”缺一不
9
可。
五、家庭作业:P44 A:exc1、2 B:exc3、4、5 C:exc6 六、每日预题:
1、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可以如何统一成加法? 2、 去括号后应如何对有理数进行加减?
§2.8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加减法统一成加法
教学目的:
1、要求学生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统一为加法运算的意义。 2、能初步掌握有关有理数的加减混全运算。 教学分析:
重点:如何更准确地把加减混合运算统一成加法。 难点:将一个加减混合运算式写成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 教学过程:
一、知识导向:
本节是在对前面所学的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法则及减法运算法则的综合运用,所以必须对有关法则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并能在运算中加以灵活运用。 二、新课拆析:
1、知识基础:
其一: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其二: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其三:“+”、“-”在不同情形的意义(运算符号及性质符号) 2、知识形成:
(引例)计算:(?8)?(?10)?(?6)?(?4) 根据减法法则,按照运算顺序,有:
原式= (?8)?(?10)?(?6)?(?4)
在一个加式里,通常把各个加数的括号和它前面的加号省略不写,即有: = ?8?10?6?4
这个式子仍看作和式,有两种读法,
按性质符号:读作“负8、正10、负6、负4的和” 按运算意义:读作“负8加上10减去6减去4”
2411例:把(?)?(?)?(?)?(?)?(?1)写成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并把它读
3553出来(两种读法)。
10
例:按运算顺序直接计算: (?7)?(?10)?(?8)?(?2)
三、巩固训练:P46 exc1、2 四、知识小结:
本节课所涉及到的新知识点比较少,但在其中就特别注意的是,如何保证学生在省略特号时,能尽量减少错误的出现,并能对省略加号的算式的准确读法。
五、家庭作业:P47 A:exc1、2 B:exc3 六、每日预题:
如何结合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对有关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进行简化运算?
§2.8 有理数的加减混全运算 加法运算律在加减混全运算中的应用
教学目的:
对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进行灵活计算。 教学分析:
重点:如何使有理数的加减混全运算更准确更灵
活。
教学过程:
一、知识导向:
本节课主要是利用上节课的知识点来进一步学习有关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以求学生对其运算的合理性及准确性的更高水平的掌握。
二、新课拆析: 1、复习:
其一: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减法法则;
其二:把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统一成加法的方法与步骤。 例:把(?4)?(?6)?(?11)?(?3)?(?8)写成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并把它读出来(两种读法)。 2、知识应用:
在有理数加法运算中,通常适当应用加法运算律,可使计算简化,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统一成加法后,一般也应注意运算的合理性。
例:计算:
11
(1) ?24?3.2?16?3.5?0.3(2) 0?2123?(?334)?(?23)?(?0.25)
三、巩固训练:P47 exc1、2 四、知识小结:
本节通过对有理数的加法法则与减法法则的灵活运用,通过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律,对有理数混合运算进行合理性,灵活性的处理,从而准确解决有关加减的混合运算。
五、家庭作业:P48 A:exc4 B:exc5 六、每日预题:
1、小学中如何得到两数相乘的结果?
3、 如何确定两个有理数相乘的结果(符号与绝对值)?
§2.9 有理数的乘法 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教学目的:
1、要求学生会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2、使学生更多经历有关知识发生、规律发现过程。 教学分析:
重点:对乘法运算法则的运用,对积的确定。 难点:如何在该知识中注重知识体系的延续。 教学过程:
一、知识导向:
有理数的乘法是小学所学乘法运算的延续,也是在学习了有理数的加法法则与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基础上所学习的,所以应注意到各种法则间的必然联系,在本节中应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多让学生经历知识、规律发现的过程。在学习中应掌握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二、新课拆析: 1、知识基础:
其一:小学所学过的乘法运算方法;
其二:有关在加法运算中结果的确定方法与步骤。 2、知识形成:
(引例)一只小虫沿一条东西向的跑道,以每分钟3米的速度爬行。 情形1:小虫向东爬行2分钟,那么它现在位于原来位置的哪个方向?相
距出发地点多少米?
12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