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储罐事故汇编
16. 液氨储罐平衡管阀门爆裂,导致大量液氨泄漏
2004年05月21日下午5时28分,株洲市消防指挥中心接到湖南智成化工有限公司的求援电话后,消防队员于5分钟后赶到现场。此时,放有5个卧式罐和2个球罐(共计40多立方米)的液氨储存区,大量液氨正不断向现场周围喷涌,气味刺鼻熏人。经过现场侦察和专家分析,消防队员和技术人员身着内置式重型防化服进入泄漏区进行堵漏。经过近半小时努力,下午6时10分左右,泄漏的3处阀门被成功堵住,液氨停止泄漏。
据了解,当天下午4时40分左右,工作人员检修液氨储区设备时,由于设备购置年代已久,在高压气体作用下平衡管阀门爆裂,导致液氨泄漏。由于泄漏量过大,公司消防队的参战人员相继出现呕吐中毒现象,没能成功堵漏。考虑到公司周围有煤气公司等高危化工企业,一旦发生连锁爆炸后果不堪设想,在泄漏事故发生近50分钟时,公司向消防指挥中心求援。
17. 装置大修动火,回流罐内发生闪爆
事故经过:
1995年气分车间装置大修,4月8日16时20分,天元容器厂2名员工在气分车间异丁烯塔回流罐上焊仪表脐子时,回流罐内气体发生闪爆,闪爆气焰由回流罐上部人孔喷出。现场作业工人被突然发生的事故吓呆了,慌忙窜到罐下平台上。此次事故没有造成人员和财产损失。 事故原因:
此次回流罐的动火作业是装置的第二次动火,前一天已经进行过动焊作业,第一次动火前进行过可燃气体分析并且合格,但是,异丁烯塔回流罐与异丁烯塔空冷器相连通,此次大修是装置全面停产,只加了装置对外盲板,装置内部没有加盲板,空冷器由于管束多,有堵塞情况,蒸煮时存在死角,没有蒸煮彻底。在检修过程中,由于清理空冷器及其他作业震动使得空冷器中堵塞的部位疏通,憋在其中的液化气气化后顺管道扩散到回流罐中,可燃气体达到了爆炸浓度,当焊接作业时,也就具备了爆炸的所有条件,事故也就必然发生了。 事故教训及采取措施:
a、 装置检修、大修、技改等,在停产时蒸煮要彻底,不留死角。
b、 可燃气分析要每4小时一次,且分析合格后1小时内如不能动火作业,要再次
进行可燃气体分析。
16
c、 根据检修施工情况,对于不需要检修的设备应加盲板隔离。
18. 锦州石化分公司“9.21”事故
事故经过:
2000年9月21日15时15分,锦州石化分工司化工三贮运车间的400m3--16#混合碳四球罐由脱水罐脱水口处排除的丁二烯过氧化物发生爆炸并引发火灾。此次爆炸、火灾事故,造成3人死亡,1人轻伤,16#球罐罐体开裂约50cm,直接经济损失23万元。 事故原因:
2000年9月16日,该车间在检查16#球罐时发现,16#球罐脱水罐玻璃板液面计有赌塞现象,浑浊不清,车间安排当班人员拆下液面计送到检修班清理,由于液面计螺丝锈死,决定更换一台新的液面计。21日15时5分,车间主任带领工艺员、设备员、安全员到16#球罐现场做液面计回装前的准备工作,并查找液面计堵塞原因,在情况不清的状况下,由脱水罐脱水口排出粘稠状白色微黄物质,工艺员发现后,要求停止排放,关闭阀们。工艺员说排排出来的东西可能有危险,需要马上处理,他刚走出6米远时,排出物发生爆炸,随即引发火灾。
爆炸物是丁二烯过氧化物,丁二烯过氧化物生成是游离基反应,氧与丁二烯反应可生成过氧化物单体,溶于丁二烯中,游离基反应可导致聚合形成油状过氧化物。当时混合碳四贮罐加压所用氮气含氧量曾达到1—5%,完全具备了丁二烯生成过氧化物的条件。丁二烯过氧化物在光照、震荡、摩擦、撞击、温度≥80oC、明火条件下都可以发生爆炸分解,甚至它在空气中的聚集面积直径达到5cm时都可爆炸分解。事故时阳光很好,气温较高,排出的丁二烯过氧化物约有2Kg,面积直径超过50cm,由于排出时有磨擦震动,从排出到爆炸时间不到2分钟。丁二烯过氧化物的爆炸当量相当于炸药的4倍所以当时的爆炸威力相当大,脱水罐炸裂,法兰振开,16#球罐内约有45m3混合碳四,燃烧了90分钟,16:45分大火被扑灭。 事故教训及采取措施:
a、 安全意识不高,知道有危险,但没有制定处理预案,没有事故预想,没有防范
措施。
b、 缺少安全监督机制,不执行执行规程与违章情况无人纠正。
c、 缺少科学管理,外购混合碳四从采购到贮运,各环节存在许多问题和安全隐患,
分析、化验,氧含量控制,来料组成等等,没有安全评估。
d、 重新修订《操作规程》,严格控制外购混合碳四组成指标,尤其是过氧化物含量
17
指标;控制运输槽车气相含氧量、贮罐气相含氧量;控制贮罐温度;控制介质在贮罐内静止停留时间;取消混合碳四包括丁二烯类贮罐的脱水罐;改顶部插底管出料为底部出料;减小贮罐的清罐周期。 e、 增加贮罐内介质的分析项目和频次。
f、 制定操作、检修《程序卡》和《安全检修方案》。 g、 建立安全监督体系。
19. 别人代替操作,造成跑料
事故经过:
1973年8月27日三班,油品车间钡盐蹦法泵房罐区操作人,接到添加剂车间来人联系缴库,该操作人本应亲自做好收料的变换操作,但由于工作不负责任,让一个不熟悉操作的工人代替变换操作。应向50吨2#罐收料,由于代理人不熟悉工艺,误将50吨1#罐的阀门打开进行收料,造成50吨1#罐冒顶,跑损6411添加剂6.912吨,价值4.15万元。 事故原因:
造成这次重大跑损事故的原因是:当班操作人不认真执行岗位责任制,该做的不做让一个不熟悉操作的工人代替,自己不进行复查,收油中间也不检查,造成冒顶跑损。 事故教训及防范措施:
加强责任心教育,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及科检法。
20. 脱水阀没关造成跑油
事故经过:
1974年10月4日油品车间将322#腊油罐改装-10号柴油,经两周清理后,正式投入使用,但由于操作人员工作严重失职,收油前和收油中间没检查出脱水阀未关的现象,造成跑油5.6吨,价值0.15万元。 事故原因:操作人员工作严重失职。
事故教训及防范措施:加强责任心,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
21. 长期违章操作,跑油险造火灾
事故经过:
1984年1月9日9时45分左右,油品车间一工段调合岗在停止1000吨轻柴油罐收油时,因该岗长期存在两罐同时收油的违章现象,这次停止1000吨轻柴油罐收油时误认为二工段327#轻柴油罐也在收油,实际上327#轻柴油罐已于8时30分左右因查找油量不对已封罐停止收油。当关闭1000吨轻柴油罐入口阀时,致使常减压的0.6#碱戏罐压
18
力迅速上升到1.2MPA。造成安全阀动作,大量轻柴油跑出,险造成重大着火事故。 事故原因:两罐同时收油的违章,事后不检查。
事故教训及防范措施:加强操作规程执行力度,杜绝违章,加强责任心,熟悉工艺流程。
22. 违章盲目拆人孔,处理不当熏死人
事故经过:
1985年7月10日油品车间,在清罐中,发生油气窒息,造成一人亡重大事故。1985年7月,全厂停产大修期间,313#汽油罐(5000)立方米分配给油品车间管理组负责清理。10日,车间安全员没有征得车间领导同意,自行决定会同工艺员等人去刚抽完油的313#罐拆下部人孔,为清名油品罐作准备,车间一名油品调度员检查中经过此处,便去罐顶协助打开上部人孔。此时经过一天的日晒,罐内残存的汽油已经大量挥发,油气便从人孔处大量外泄,很快距离罐底3米多深底油罐围堤内充满大量油气。人员无法停留而相继退出围提。调度员在围堤上看见下面人孔处大量外泄的油气考虑50米外处正在动火,继续扩散将会给罐区安全带来严重威胁,便和另一名同志重新又下去,准备恢复上人孔。那位同志因油气味太重,很快从原路返回调度员用衣服堵住嘴,顶着油气冲过去,因为无法停留,便继续向前走,从另一个台阶返回围堤。由于底间严重缺氧,行走时间较长,返回围堤上便窒息运倒,经抢救无效死亡。 事故原因:
车间在计划布置工作时,只有项目、进度、没有负责人,没有同时计划布置安全工作。车间在安全管理上有漏洞。职工清罐心切,蛮干、乱干,违反“打开设备人孔”时,应使其内部温度降到安全条件下,并从上而下依次打开。在打开底部人孔时,应先打开底部放料排渣阀门,确认内部没有残存物料方可进行的规定。有关人员在出现险情时,处理不当。也是事故扩大原因之一。 事故教训及防范措施:
a、 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领导要真正的把安全工作做为头等大事来抓,定期对
职工进行安全教育,提高职工技术素质,和遵章守纪观念。
b、 要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工作之前先想安全,做好事故预防工作,研究制定好完善的
安全措施。
23. 不科巡、不检查311#罐被抽瘪
事故经过:
1985年8月27日一班零时45分,油品车间二工段一泵房打开罐内盛有1737吨70#
19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