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1
高等教育心理学资料
定义
1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的学科。它作为心理学的分支 学科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作为指导教育 实践活动的学科又具有极为鲜明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3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4 动机:动机是直接推动人行为的内部动力,它具有激活、指向、强化功能。 5 学习动机: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 6陈述性知识:陈述性知识是说明事物、情况是怎样的,是对事实、定义、规则、原理等的描述。 7 程序性知识:程序性知识是关于怎样完成某项活动的知识,比如怎样进行推理、决策或者解 决某类问题等。
8知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的整体反映
9观察:观察是知觉的高级形态,是指有目的、有计划、较持久的知觉过程。
10记忆:记忆是一个人过去经历过的事物或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人脑积累经验的功 能表现
11思维: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与内部规律的间接的、概括 的反映。
12创造思维:人们运用新颖的方式解决问题并产生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思维过程。
13注意: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24本体性知识: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是人们所普遍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是人们所普遍熟知的一种教师知识 25条件性知识:教师开展教育活动和研究
中,它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之一。
14个性:在个人自然素质的基础上由于社会的影响通过人的活动形成的稳固、区别于他人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15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得以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16气质:气质是人的心理活动全部的动力特点的总和,具体表现为心理过程的速度、强度、稳定性和指向性上
17性格:是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了的行为方式
18品德: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它是指个体在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和准则行为时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19态度:是个体对某一特定事物、观念或他人稳固的,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成分组成的心理倾向
20群体:又称为团体,是指两个以上的个人为了一定的共同目的、以一定的方式结合在一起进行共同活动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集合体,其成员之间存在一种稳定的联系和心理依附关系。
21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人们在相互交往中,心理上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表现为心理距离的远近。
22心理健康:个人心理处于正常、积极的状态,并同环境保持良好的适应。具体说,它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没有心理疾病,即没有各种心理和行为异常现象;二是能积极调节心态,适应环境,和环境保持平衡关系。 23教师职业心理素质:教师职业所要求的、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培养并表现出来的、直接影响教育教学效果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
诸方面所必须具备的教师开展教育活动和研究诸方面所必须具备的教育学科知识和技能构成。
简答: 1
心理现象的内容:
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心理过程分为认识过程(感觉,直觉,记忆,思维,想象,注意)、情感过程(情绪和情感)和意志过程;个性心里分为个性的动力结构(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和个性的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2心理学独立的标志:
1879年冯特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实验室。 3 心理学主要派别的代表人物: 1)构造主义心理学:冯特 2)机能主义心理学:詹姆士 3)行为主义心理学:华生 4)格式塔心理学:韦太海默 5)精神分析心理学:
4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原则: 1.客观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教育性原则 5大学生的学习动机特点是什么:
1)学习动机的多元化2)学习动机的现实化3)学习动机的年级差异4)学习动机的职业化
6学习动机有哪些因素构成: 1)学生的知识价值观;2)学习的直接兴趣;3)学生的成就愿望;4)对学习成绩的归因; 7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的关系如何:
1)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并不是直接的,.它们之间往往以学习行为为中介,存在着既一致又不一致的关系。
2)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类型中,有两种类型的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是一致的,另两种类型的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则不一致。
1)问题情境;2)有关的知识经验;3)定势;4)功能固着;5)情绪状态和动机强度;6)个性差异;
14怎样判断学生上课时是否注意听课: 1)适应性动作;2) 无关动作的停止;3) 呼吸运动的变化;4) 其他外部表现,如心跳过快,牙关紧闭,握紧拳头等 作能力与交际能力。 17气质的类型及特征: 类型分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
3)一致的情况是:学习动机强,学习积极性
高,学习行为也好,则学习效果好(正向一致);相反,学习动机弱,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行为也不好,则学习效果差(负向一致)。 4)不一致的情况是:学习动机强,学习积极性高,如果学习行为不好,其学习效果也不会好(负向不一致);相反,学习动机不强,如果学习行为好,其学习效果也可能好(正向不一致)。5)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却不是决定学习活动的唯一条件。 8直观教学包括哪些:
1).实物直观2)模象直观3)言语直观 9大学生观察的发展特点是什么:
1)一般知觉能力达到成熟水平;2)观察的目的性日益增强;3)观察具有敏感性和系统性;4)观察具有相对的深刻性和稳定性。 10记忆有哪些种类:
1)记忆内容分:形象记忆、词语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
2)记忆时间长短分: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11知识理解的过程包括哪些:
1.分析与综合2.比较与分类3.抽象、概括与具体化
12 问题解决经历什么样的思维过程:
1)发现问题;2)分析问题;3)提出假设;4)检验假设
13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有哪些:
15注意的品质包括哪些:
1) 注意的范围;2) 注意的稳定性;3)注意的分配;4)注意的转移 16能力的种类有哪些:
倾向性分为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创造性分为模仿能力与创造能力;功能分为认知能力、操
胆汁质:直率、热情、精力旺盛,情绪易激
动;但脾气暴躁,冲动,抑制能力差;多血质:活泼好动、敏感、反应迅速,喜欢交往;但缺乏持久力,易受暗示,优柔寡断。粘液质:安静、稳重、反应缓慢,情绪不易外露,注意力稳定;但不够灵活,因循守旧;抑郁质:情绪体验深刻,行动迟缓,办事稳妥,能克服苦难,但比较敏感,自卑,孤僻。 18如何培养大学生的良好性格:
1)建立良好的校风和班风;2)充分发挥教学的作用;3)组织各种有益的课外活动;4)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培养;5)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19品德的结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
20态度的结构: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成分
21大学班集体的特点:
1)其建立具有一定的强制性2)其管理具有一定的自治性3)同一班集体的学生,身心发展
具有同步性4)对外联系具有一定的广泛性 22怎样培养集体的凝聚力:1)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2)在班集体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3)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23心理健康的标准:1)智力正常2)情绪状态良好3)意志坚强4)自我意识正确5)人际关系和谐6)人格完整7)能够适应环境8)心理和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24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一)发展性目标:立足于学生心理发展的“最近发展区” ,使学生心理更加成熟、健全,心理素质达到最佳水平的目标。
(二)矫治性目标:针对少数已产生心理问题的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或心标。
(三)具体目标:反映学生在各个学年阶段的心理发展任务的具体目标,或针对某一特定学生的个别目标。
25教师职业压力源:社会压力源:社会期望;工资福利待遇偏低;现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
组织压力源:物质环境压力;工作负荷大;评聘考核压力;学校人际关系压力
个体压力源:人格特征;认知偏差;职业发展;个人生活事件等因素;
26教师职业压力的应对策略:
1)认知改变与重建策略2)宣泄策略3)音乐疗法4)社会支持策略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