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耕作学练习题初稿

耕作学练习题初稿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6 9:31:12

耕作学复习资料 覃其昶 制

12、茬口特性是指栽培某一作物后的土壤生产性能,是在一定的气候、土壤条件下栽培作物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措施对土壤共同作用的结果。

13、影响茬口特性形成的因素有:(1)时间因素(2)生物因素 (3)栽培措施因素。

14、从作物与土壤养分关系的角度来看,豆科作物属于富氮作物,禾本科作物属于富碳耗氮作物,棉花、油菜、芝麻、胡麻等属于半养地作物。

15、 轮作中茬口顺序安排的一般原则是: 、 ,前茬为后茬, 、 。

二、选择题

1、我国最早对轮作有记载的古书是:B

A.红楼梦 B.吕氏春秋 C.齐民要术 D.农政全书 2、忌连作的作物有:AD

A.西红柿 B.水稻 C.小麦 D.马铃薯 3、轮作换茬的作用体现在;ABCD

A.调养地力 B.减轻病虫危害 C.减轻田间杂草 D.合理利用农业资源 4、耐连作的作物有:BC

A.西瓜 B.水稻 C.棉花 D.烟草 5、作物茬口安排应注意:ABCD

A.瞻前顾后,统筹安排 B.农田用养结合 C.考虑当前利益 D.注意长远利益 6、连作的危害有:ABCD

A.营养物质的消耗 B.病虫害加重 C.作物品质下降 D.杂草严重 7、连作危害的消除途径:ABCD

A.化学技术 B.生物技术 C.品种更换 D.合理施肥 8、连作应用的必要性:ABCD

A.社会需求 B.资源利用 C.经济效益 D.作物结构 9、连作危害的生物学原因:ABD

A.杂草严重 B.病虫害加重 C.根系分泌有害优质 D.土壤酶活性变化 10、影响作物茬口特性的因素主要有:ABCD

A.作物种群 B.根系特点 C.作物生长期与收获期 D.耕作措施 三、名词解释

1、轮作: 同一块田地,有序地轮换种植不同作物的种植方式。即 “换茬”或“倒茬”。 2、连作:同一田块连年种植相同作物或相同复种方式的种植方法。

3、茬口:在作物轮作或连作中,影响后作物生长的前茬作物及其迹地的泛称。

4、茬口特性:指种植某种作物后的土壤生产性能,它是在一定的土壤、气候条件下,作物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栽培管理措施共同作用的结果。

四、简答题

1、轮作倒茬的作用。(要点)

答:调养地力;减轻病虫危害;防除或减轻田间杂草危害;合理利用农业资源。 2、连作的危害及其消除途径。

答:连作的危害:作物不适当连作是有害的,往往造成产量降低,品质恶劣。其原因可以概分为化学的、物理学的、生物学的。

化学原因:营养物质的片面消耗;根系分泌对本身有害的物质。

物理学原因:某些作物的长期连作,可以使土壤物理性状显著恶化,而不利于同种作物的生长。 生物学的原因:杂草严重;病虫害的蔓延加重;土壤微生物群和土壤酶活性变化。 消除途径:化学技术;品种更换;合理施肥;精耕细作,加强田间管理。 3、什么是茬口特性,如何评价。(要点)

9

耕作学复习资料 覃其昶 制

答:指种植某种作物后的土壤生产性能,它是在一定的土壤、气候条件下,作物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栽培管理措施共同作用的结果。

茬口特性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评价:腾茬早晚;肥力状况;病虫草害;根系分泌物影响?;具有综合性和相对性。

4、产生轮作的背景及条件。(打死都不会考这题)

答:背景:环境污染问题、土壤品质下降、农业效益低。 5、我国传统轮作与连作有什么特点?(估计也不考) 6、轮作如何培养和调节土壤肥力?(要点)

答:各种作物的生物学特性不同,自土壤中吸收养分的种类、数量、时期和吸收利用率也不相同。因此,将营养生态位不同而又具互补作用的作物合理轮作,可以协调前后茬作物的养分供应,均衡土壤中的各种养分。另外,不同作物根系伸长的深度和发育程度存在较大差异,轮作能够协调土壤上下肥力,因而能够调节土壤肥力。

7、作物茬口特性的形成影响因素。

答:影响茬口特性形成的因素有三个方面: 时间因素:主要指作物茬口的季节特性;

生物因素作物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对茬口特性的影响;

栽培措施因素:包括土壤耕作、施肥的种类和数量、灌溉等。 8、各类作物的茬口特性。(不会考的) 9、作物茬口顺序安排的原则与方法。

答:原则:瞻前顾后,统筹安排,既要考虑需要,又要注意农田用养结合;既要考虑当前利益,又要注意长远利益。

方法:1)统筹安排,适宜搭配;2)把重要作物安排在最好的茬口上;3)考虑前、后茬作物的病虫草害以及对耕地的用养关系;4)考虑作物茬口的季节特性。

五、论述题

1、作物布局与轮作关系。

答:轮作只是作物布局的一个组成部分。 2、轮作的现实意义。

答:1)在低投入的少肥或无肥的传统农业阶段,轮作的主要作用集中体现在地力的培养上。

2)在现代农业中,化肥、农药、除草剂的施用量大大增加使轮作养地的基础作用受到削弱。但轮作防治病虫草害、无公害生产的作用却相应得到加强。

3)轮作对于减少土壤污染、土壤退化,增加食品安全性,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维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为什么连作能够一直存在于生产实际?

答:社会需要:大宗作物如稻、麦、棉等种植面积大,轮不过来 资源优势与限制:优势作物长年连作(云南烟草)、资源限制只能连作(南方烂泥田、低洼田) 经济效益驱使:烟草、蔬菜、瓜果

作物结构:商品基地内作物占绝对比重大,轮不过来。 4、如何合理应用轮作与连作?

答:能连可连,宜轮则轮,尽量轮作。 第六章 土壤耕作 一、填空题

1、土壤耕作的主要目的任务是:(1)调整耕层三相比(2)创造深厚的耕层与适宜的播床(3)翻埋残茬、肥料与杂草。

2、耕作层,又称熟土层,是指农业耕作经常作用的土层,也是作物分布的主要层次。通常厚约15-20cm。??

3、反映耕层构造与三相比的主要指标有:(1) (2) (3) 。

10

耕作学复习资料 覃其昶 制

4、决定土壤三相比的重要因素是 与 。 5、耕层可分为腐质层、耕作层、犁地层三层。??

6、在耕层之下为心土层,即犁耕难以涉及的土壤深层,俗称生土层,它可起着保蓄雨水、源源不断地向耕层提供水分和少量养分的作用。

7、在心土层与耕作层的界面上往往还出现一层厚5一10cm不等的犁底层。它是在犁耕时犁底与心土层摩擦、压实并淀积粘粒而逐渐形成的。

8、根据对土壤的作用强度不同,土壤耕作措施可分为初级耕作 与次级耕作,它们对土壤的影响各不相同。

9、土壤耕作的机械作用有:(1)松碎土壤(2)翻转耕层(3)混拌土壤(4)平整地面(5)压紧土壤(6)开沟培垄、挖坑堆土、打埂作畦。

10、基本耕作,又称初级耕作,指入土较深、作用较强烈、能显著改变耕作物理性状、后效较长的一类土壤耕作措施。包括:(1)翻耕 (2)深松耕(3)旋耕。

11、翻耕是世界各国采用最普遍的一种耕作措施,对土壤起三种作用:一是翻土。可将原耕层上层土翻入下层,下层土翻到上层;二是松土,使原来较紧实的耕层翻松;三是碎土。

12、就北方地区的气候条件及生产条件而论, 伏耕 优于秋耕,早秋耕优于晚秋耕,秋耕又优于春耕。

13、表土耕作,或叫次级耕作,是在基本耕作基础上采用的入土较浅,作用强度较小,旨在破碎土块、平整土地、消灭杂草,为作物创造良好的播种出苗和生产条件的一类土壤耕作措施。表土耕作深度一般不超过10cm。

14、次级耕作包括:(1)耙地(2)耱地(3)中耕(4)镇压(5)起垄(6)作畦等六种耕作措施。 15、少耕法指在常规耕作基础上尽量减少土壤耕作次数或在全田间隔种、减少耕作面积的一类耕作方法。

二、选择题

1、下列哪个不是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A

A.人均土地多,耕地少 B.非耕地农用地多.但质量较差 C.后备耕地资源 2、免耕主要优点是:ABC

A.减少水蚀和风蚀 B.农耗时间减少 C.节约成本 D.减少病虫害 3、土壤耕作的主要依据ABCD

A.作物对土壤的要求 B.土壤特性 C.气候条件 D.作物根系特征 4、初级耕作措施有:A

A.翻耕 B.中耕 C.耙地 D.镇压 5、次级耕作措施有:BD

A.翻耕 B.中耕 C.深松耕 D.镇压 6、旱田土壤耕作包括:ABCD

A.平翻耕法 B.垄作耕法 C.免耕法 D.少耕法 7、垄作耕法的缺点有:ACD

A.受农具限制 B.多年生杂草严重C.效率低 D.不便于精耕细作 8、典型的水田剖面包括:ABC

A.耕作层 B.犁底层 C.心土层 D.母质 9、建立土壤耕作制度的原则:ABCD

A.应发挥当地气候优势与突出缓冲气候劣势 B.应适合各茬作物高产的播种方式 C.应适应当地的地势与土壤类型 D.与生产条件相适应

10、导致我国南方和北方耕作制度产生很大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BCD A.地形 B.热量 C.土壤 D.水源 三、名词解释

1、土壤耕作 :就是通过农机具的机械力量作用于土壤,调整耕作层和地面状况,以调节土壤水分、

11

耕作学复习资料 覃其昶 制

空气、温度和养分的关系,为作物播种、出苗和生长发育提供适宜土壤环境的农业技术措施。

2、免耕:指作物播种前不用犁耙等农机具整理土地,而是直接在茬地上播种,播后作物生育期间也不使用农具进行土壤管理的耕作方法

3、少耕:在常规耕作基础上尽量减少土壤耕作次数、强度或在全田间隔耕作,减少耕作面积的一类耕作方法。

4、初级耕作:又称基本耕作措施,是指入土较深、作用较强、能显著改变耕层物理性状、后效较长的一类土壤作措施。

5、次级耕作:又称表土耕作措施,是在初级耕作基础上采用的入土较浅,作用强度较小,旨在破碎土块、平整土地、消灭杂草,为作物创造良好的播种出苗和生产条件的一类土壤耕作措施。

6、表土耕作措施:即次级耕作措施。 7、基本耕作措施:即初级耕作措施。 四、简答题

1、土壤耕作的的目的。(要点)

答:调整耕层和地面状况,以调节土壤水分、空气、温度和养分的关系,为作物播种、出苗和生长发育提供适宜的土壤环境。

2、土壤耕作的机械作用。

答:松碎土壤;翻转耕层;混拌土壤;平整地面;压紧土壤;开沟培垄、挖坑堆土、打梗作畦。 3、初级耕作和次级耕作有哪些内容?(要点) 答:初级耕作的内容包括翻耕、深松耕和旋耕。

次级耕作的内容包括杷地、耱地、中耕、镇压、起垄、作畦。 4、少、免耕的技术原理。

答:少耕:减少不必要的耕作次数,以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对土壤结构破坏。保留翻地环节的少耕、免去翻地环节的少耕。

免耕:生物措施:利用秸秆、残茬或死亡牧草覆盖地面,减少雨水对土壤冲击及其对土壤的沉实作用,代替表土耕作和施有机肥;以作物根系穿插、排挤和土壤生物作用代替土壤耕作的深层疏松土壤作用。

化学措施:利用除草剂代替全部耕作除草,利用杀虫剂和杀菌剂代替耕作翻埋害虫与病菌等作用。 机械措施:由于地面长期秸秆覆盖,必须有特殊的播种机切碎播种行上的秸秆,避免堵塞开沟器和影响覆土,保证播种质量。另外,必须配备防除杂草、防虫、防病的植保机械,以及具有秸秆切碎覆盖功能的相应收获机械。

5、作物对土壤条件的要求有哪些?

答:1)一定深度的耕层;2)松软的耕层;3)较充分的含氧量;4)地面平整;5)防除田间杂草。 6、对土壤耕层构造产生较大影响的气候条件有哪些? 7、什么是土壤宜耕性?。(要点)

答:影响土壤耕作难易和耕作质量的土壤属性称为土壤宜耕性,又叫土壤耕性。不同水分条件与土壤宜耕性的关系

水分含量 土壤状况 干燥 坚硬 湿润 酥软(脆) 潮湿 可塑 泞湿 粘韧 多水 浓浆 极多水 薄浆 松散无可塑具有固体性可塑性,无有可塑性呈浓浆可受呈悬浮体,似潮体,主要性状 性易成团,但不成质不能捏和成团 粘着性 与粘着力 重力影响流动 易流动 大土块 耕作阻力

大 小 大 大 大 小 12

搜索更多关于: 耕作学练习题初稿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耕作学复习资料 覃其昶 制 12、茬口特性是指栽培某一作物后的土壤生产性能,是在一定的气候、土壤条件下栽培作物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措施对土壤共同作用的结果。 13、影响茬口特性形成的因素有:(1)时间因素(2)生物因素 (3)栽培措施因素。 14、从作物与土壤养分关系的角度来看,豆科作物属于富氮作物,禾本科作物属于富碳耗氮作物,棉花、油菜、芝麻、胡麻等属于半养地作物。 15、 轮作中茬口顺序安排的一般原则是: 、 ,前茬为后茬, 、 。 二、选择题 1、我国最早对轮作有记载的古书是:B A.红楼梦 B.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