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土木工程投标文件毕业设计文献综述
今,已经被美国众多建筑设计公司所普及应用的BIM 技术,通过多年的项目应用和实践证明了其无法比拟的优势。既然现行的二维技术无法逾越行业的困境,那么中国的建筑业确实有必要进行一场技术的变革,而BIM 则将成为这场变革的主导者。 3.1 BIM的概念
李正文(2011)提出:BIM是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的缩写,翻译成中文即建筑信息模型,是Autodesk公司2002年提出的。虚拟建筑(3D-Virtual Building)是Graphisoft公司1987年提出。由于Autodesk的广泛影响与宣传,BIM 概念已广为接受。但从建筑设计与数字化的角度,虚拟建筑更容易为多数人理解,并且Graphisoft公司研发的Arehiead软件作为世界上第一个三维建筑设计软件,是三维建筑设计软件的领先者。
在建筑领域,所谓建筑信息模型(BIM),就是数字模型中的所有构件包含了不同的建筑信息,使得设计就像是使用不同的构件建造一个建筑。自2002年来,国际建筑行业兴起了围绕BIM 为核心的建筑信息化应用。而在设计行业,采用基于BIM 的设计软件,包含原二维CAD软件的所有功能,但绘制图纸的基本元素不是CAD中的点、线、面图块等基本几何元素,而是墙、窗、梁、柱等建筑专业对象,使用建筑语言描述建筑信息。信息建筑实际构件用数字化的方法来搭建,与此同时(自动实时)链接到报告生成(数据库)引擎,根本上产生人们所说的“智能几何”。 3.2 BIM在工程中应用
张建平(2011)指出,借助BIM,设计方能够轻而易举地解决复杂曲面幕墙在平面定位的问题.并且可以非常清晰地把握自己的设计意图,从而保证设计的准确性和合理性,同时,项目其他的参与方包括业主、总包,通过BIM模型也能够非常清晰了解到项目的设计理念;在管线综合方面,通过搭建建筑结构和机电各专业的模型,设计方能够非常清楚查看各个构建之间的空间关系以及碰撞的问题,并及时加以解决,从而大大提高在管线综合方面的设计能力以
5
及工作效率;此后物业运营和设施管理还会借助BIM 模型对施工现场所有设施进行校核,检查施工信息是否一致,从而避免以次充好的现象发生,进行更好的成本控制。可以说,BIM 是将业主,设计方、施工方紧密的结合在了一起,有效的搭建了一个良好的沟通平台,避免了信息孤岛的存在,有效地提升项目管理的水平,降低管理成本,实现绿色科技与建筑融合的目标。 3.3 BIM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黄华(2010)提出从目前的研究成果看,BIM 已经从3D模型的创建职能经由4D(3D+时间或进度)建造模拟职能再进一步发展到了5D(3D+进度+成本)施工的职能,已形成了有关4D/5D甚至nD的理论.整个5D模型集3D立体模型、施工组织方案、成本及造价等3部分于一体,能实现对成本费用的实时模拟和核算口,能够为后续建设阶段的管理工作所利用,让建筑师、工程师、造价师、施工方、业主在设计阶段能够进行协同设计,更加轻松地预见到施工的开销花费与建设的时间进度,解决了阶段割裂和专业割裂的问题,很好地避免了设计与造价控制环节脱节、设计与施工脱节、变更频繁等问题;BIM 支持建筑师和工程师在实际建造前使用数字设计信息分析和了解项目性能,通过同时制定和评估多个设计方案,建筑师和设计师即可轻松比较并制定更明智的可持续设计决策,这样就能有效地从项目全寿命周期角度对建设项目运用价值工程进行功能分析;对成本费用的实时模拟和核算使得设计人员和造价师能实时地、同步地分析和计算所涉及的设计单元的造价,并根据所得造价信息对细节设计方案进行优化调整,可以很好地实现限额设计。因此,将BIM 用于造价管理能很好地解决设计阶段造价控制存在的问题。
利用参数化建筑信息模型,借助API链接各工具软件完成建筑信息的集成,能够让建设项目各方、各专业设计人员在设计阶段,从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的角度对项目很好地利用价值工程方法进行功能分析,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设计;有效地实施限额设计;防止设计各专业之问冲突,解决了项目参与各方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和协调的问题;避免了因为设计与造价控制环节脱节、设计与施工
6
脱节,可操作性差,变更频繁等引起高成本返工、工期延误、索赔等,造成直接或间接工程成本大幅上升.工程造价管理的过程通过参数化建筑信息模型使得工程造价控制得以真正进入设计阶段,从而实现在设计阶段有效地控制造价。 结论
通过对专业文献的学习,熟悉了投标文件的编制内容和编制程序,并了解了投标报价的编制要点及报价技巧。另外还有对高科技新领域BIM建筑信息模型的了解,从而对工程项目的造价管理方向的理解更加深入了。虽然在高科技新领域文献资料的实践操作方面的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我相信在未来的科研方向也会该方面进行更加全面地了解与研究来进行弥补。总之,在本次的毕业设计中,我会争取会把这些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项目中,从而深刻体会其中的奥妙之处。
7
参考文献
[1]李玉红.浅谈投标文件的编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283. [2]张振豫,黄占林.投标文件的编制[J].河南科技,2011,(8):15. [3]张启浩.投标文件编制的要点与技巧[J].建筑科技,2009,(2):29-31. [4]王雪飞,韩俊平.招投标文件编制常见问题分析及建议[J].山西建筑,2011,(5):88.
[5]王晓飞.刍议工程项目投标文件的编制要点[J].企业技术开发,2011,(1):144-145.
[6]冯凤华.综述建筑工程施工投标报价的技巧及策略[J].建材与装饰,2011,(9):453.
[7]周卓.关于建筑工程投标报价技巧的探讨[J].建材与应用.2011,05:36-42. [8]胡雪梅,兰骏骏.工程施工投标报价技巧分析[J].科技创业月刊,2011,(4):92-93.
[9]徐培银.工程量清单计价下投标报价技巧企业导报[J].2011,(5):96-97. [10]张勤.BIM技术推动建筑行业变革[J].福建建筑,2011,(6):119-120. [11]李正文.我国建筑设计信息化管理趋势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1,(14):215-216.
[12]黄华.建设工程设计阶段造价控制新方式[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10):145-146.
[13]张建平.BIM助力工程建设全面信息化[J].建筑设计管理,2011,(3) [14]J.A.Kuprenas.Construction Project Cost Performance Prediction Based on Project Bid Characteristics[J].Construction Research Congress,2006,11-9 [15]Abbas Afahar,Helia Amiri. A Min-max Regret Approach to Unbalanced Bidding in Construction [J].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2010,14(5):654-654.
8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