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识图之平法标注
则将肢数分注写在加密区与非加密区间距后的括号内,具体为:钢筋级别-钢筋直径-间距符号-加密区间距/非加密区间距-(箍筋肢数),或为:钢筋级别-钢筋直径-间距符号-加密区间距-(箍筋肢数)/非加密区间距-(箍筋肢数)。例 :
①、箍筋肢数相同时:Φ10@100/ 200(4):表示箍筋为Ⅰ级钢筋,直径Φ10 ,加密区间距为 100,非加密区间距为 200 ,均为四肢箍。
②、箍筋肢数不同时:Φ8@100(4) /150(2):表示箍筋为Ⅰ级钢筋,直径Φ8,加密区间距为100,四肢箍;非加密区间距为 150,两肢箍。
4)、暗梁上部通长筋或架立筋。通长筋可为相同或不同直径采用搭接连接、机械连接或对焊接连接的钢筋。
所注规格与根数应根据结构受力要求及箍筋肢数等构造要求而定。
①、当同排纵筋中既有通长筋又有架立筋时,应用加号“+”将通长筋和架立筋相联。注写时须将通长筋写在加号的前面,架立筋写在加号后面的括号内,以示不同直径及与通长筋的区别。当全部采用架立筋时,则将其写入括号内,具体格式为:通长筋+(架立筋)。例:2Φ22 + (4Φ12):其中 2Φ22 为通长筋,4Φ12 为架立筋。
②、当暗梁的上部纵筋和下部纵筋为全跨相同,且多数跨配筋相同时,此项可加注下部纵筋的配筋值,用分号“ ; ”将上部与下部纵筋的配筋值分隔开来,具体为:上部通长筋;下部通长筋,例 :3Φ22;3Φ20:表示上部配置3Φ22,下部配置3Φ20。
C、标注格式
第一行:①暗梁代号+②暗梁序号+(③梁跨④A或B)+⑤暗梁截面尺寸。 第二行:⑥暗梁箍筋。
第三行:⑦暗梁上部通长筋;暗梁下部通长筋。 (2)、原位标注
A、标注内容。暗梁支座上部纵筋、梁下部纵筋。 B、标注规则
①、梁支座上部纵筋: 1)、当上部纵筋多于一排时,用斜线“/”将各排纵筋自上而下分开。 例:梁支座上部纵筋注写为 6Φ25 4/2,则表示上一排纵筋为4根 ,下一排纵筋为2根。 2)、当同排纵筋有两种直径时,用加号“+”将两种直径的纵筋相联,注写时将角部纵筋写在前面。具体格式为:钢筋1根数-钢筋1级别-钢筋1直径+钢筋2根数-钢筋2级别-钢筋2直径,例:梁支座上部有四根纵筋,2Φ25 放在角部,2Φ22 放在中部,在梁支座上部应注写为:2Φ25+2Φ22;
3)、当梁中间支座两边的上部纵筋不同时,须在支座两边分别标注;当梁中间支座两边的上部纵筋相同时,可仅在支座的一边标注配筋值,另一边省去不注。
②、梁下部纵筋: 1)、当下部纵筋多于一排时,用斜线“/”将各排纵筋自上而下分开,具体格式为:钢筋根数-钢筋级别-钢筋直径-上排根数/下排根数。 例:梁支座下部纵筋注写为 6Φ25 2/4,则表示上一排纵筋为2Φ25,下一排纵筋为4Φ25。
2)、当同排纵筋有两种直径时,用加号“+”将两种直径的纵筋相联,注写时将角部纵筋写在前面。具体格式为:钢筋1根数-钢筋1级别-钢筋1直径+钢筋2根数-钢筋2级别-钢筋2直径,例:梁支座上部有四根纵筋,2Φ25 放在角部,2Φ22 放在中部,在梁支座上部应注写为:2Φ25+2Φ22;
3)、当梁下部纵筋不全部伸入支座时,将梁支座下部纵筋减少的数量写在括号内。例:梁下部纵筋注写为 6Φ25 2(-2)/4,则表示上排纵筋为 2Φ25,且不伸入支座:下一排纵筋为 4Φ25,全部伸入支座。
当设置暗梁时,柱上板带及跨中板带标注方式同无梁楼盖的标注,柱上板带标注的配筋仅设置在暗梁之外的柱上板带范围内。暗梁中纵向钢筋的连接、锚固及支座上部纵筋的伸出长度等要求同轴线处柱上板带中纵向钢筋。
C、标注格式
①、梁上部标注梁支座上部纵筋; ②、梁下部标注梁下部纵筋。
(二)、纵筋加强带
1.纵筋加强带JQD的一般引注
2、当将纵筋加强带设置为暗梁形式时应注写箍筋。
(三)、后浇带
(四)、柱帽
(五)、局部升降板
局部升降板的板厚、壁厚和配筋在标注构造详图中取与所在的板块的板厚和配筋相同,设计不注;当采用不同板厚、壁厚和配筋时,设计应补充绘制截面配筋图。局部升降板升高与降低的高度在标注构造详图中限定为小于或等于300,当高度大于300时,设计应补充绘制截面配筋图。设计应注意局部升降板的下部与上部配筋均应设计为双向贯通纵筋。
(六)、板开洞
1、当矩形洞口边长和圆形洞口直径小于或等于1000时,且当洞边无集中荷载作用时,洞边补强钢筋可按标准构造的规定设置,设计不注。
2、当洞口加强钢筋不伸至支座时,应在图中画出所有加强钢筋,并标注不伸至支座钢筋的长度。
3、当具体工程所需要的补强钢筋与标准构造不同时,设计应加以注明。
4、当矩形洞口边长和圆形洞口直径大于1000时,或虽小于等于1000,但洞边有集中荷载作用时,设计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图:
(七)、角部加强筋
角部加强筋将在其分布范围内取代原配置的板支座上部非贯通纵筋,且当其分布范围内配有板上部贯通纵筋时则间隔布置。
(八)、悬挑板阳角附加筋Ces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