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桥流水人家说课
1
《小桥流水人家》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下午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的一篇课文《小桥流水人家》。针对本课,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看到题目,大家不由地会想到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句子“小桥流水人家”。而冰心的这篇文章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第二组专题“月是故乡明”中的一篇课文。作者开篇如诗的几句话 “小溪潺潺绕村庄、杨柳依依垂水面、水鸟流水相和唱”勾勒出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写意画;接着话题一转,写了人们恬淡、悠然的生活状况,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守望相助;结尾直抒胸臆:“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表达出对故乡绵绵不绝的怀恋和思念。语言优美,细致充满诗情是本文的一大特点。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基于新课标的要求:语文教学应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注重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
我将知识目标确定为: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运用边读边想象、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认识本课生字;读记 “婀娜、舞姿、点缀”等词语。
在能力方面,要求学生能够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自读自悟,合作交流,想象文中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是如何表达思乡之情的。
情感目标上:通过反复品读课文的重点语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为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我将重点确定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传情达意的写作手法。将难点定为:领悟作者表达思乡之情的多种表现方式。
为了突破重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结合五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乐于交流的特点,本堂课主要采用了以下学习方法。 三、教法学法:
1
1
2
在教法上,主张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注重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通过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朗读,体会语言的优美,感受作者的思乡之情,同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语感训练。 学法上,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让学生运用“读、找、品、诵”的方法学习课文。
古人主张:“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除此之外,在教学过程中,我还采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等多种方法,让学生更好的走进文本,体悟文本。 四、教学程序
我将整个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1、活动一:谈话导入,走近小桥流水人家
A、唐代诗人李白曾经写过这样的诗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远离故土的人总会思念自己的家乡,家乡----始终是一个令人魂牵梦绕的地方。今天所学便于思乡有关,同时出示课题《小桥流水人家》。
B、让学生自由畅说,看了这个题目,你脑海中会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C、教师出示小桥流水人家的画面,带领学生走进课文。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作者的故乡有一个感性、直观的认识,激发其进一步了解的兴趣。
2、活动二:初步感知小桥流水人家
围绕问题:小桥流水人家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让学生1、初读课文,认读生字、理解词语; 畅所欲言读后的感受 ,你知道了什么?还哪些疑问? 3、活动三:走进小桥流水人家,这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所在。
这一环节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围绕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哪些景物流露出她对家乡深深的眷恋”这一问题
(1)首先,让学生 默读课文,看看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作者的情感?(要求边读边在句
2
2
3
段旁作好批注。)
(2) 接着,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探究学习的成果,组内代表汇报学习中的发现和体会。 (3)最后, 教师根据学生发言,抓住重点句段,相机点拨,指导朗读,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表达思乡之情的方法。 (a 直抒胸臆 b 借景抒情 c 叙事抒情) 4、活动四:板书设计
要求学生再次自读课文,配乐朗读课文,动手写出作者是通过哪些景和事来表达情感的。 教师列出提纲景、事、人,要求学生自己到黑板上完成板书的设计,体会作者表达思乡感情的方法。 五、拓展延伸
在拓展延伸部分,要求学生积累有关思乡的诗句。比如:古诗“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现代诗“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六、布置作业
1、读写自己喜欢的句段,积累优美词句。
2、运用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写作方法,写一写自己的家乡,做到学以致用 七、教学反思
《小桥流水人家》所属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是以思乡为主题,在学习了前三篇课文后,学生对于这篇课文所要表达的情感是一目了然的。所以,这节课,我把重点放在了习作指导上。
在活动三的交流中,给学生总结出了三种抒情手法,让学生体会到表达同一种情感可以用直接抒情,也可以通过描写人,事,景的间接抒情来展现。作业布置上, 要求学生进行习作练习,让学生模仿作者的写作手法, 说说家乡的趣事,家乡的美景,加强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沟通课堂内外,多渠道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为其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我的说课完毕,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3
3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