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谷响集--黄念祖老居士
只是回答曰:‘未得上师许可,我不敢传。’又双身法亦然,有老学长某君,曾受多种大法灌顶,追随王师极久,伊夫人亦受灌顶。伊曾叩询上师,余夫妇间可否双修,上师曰不可,因其夫人之根器不够。当前许多人乱修此法,以身谤道,不重法,不尊师。盖密戒以尊师为第一条,尊师是尊师之教,不是只凭口里赞诵上师,心里实是违背上师。如此决无好下场。
(三)谤法之罪,重于五逆。今之学密者,轻口妄谈,蔑视余宗。甚至反对吃素念佛,习教参禅,一概讥之为小乘。这等言语,正是违犯密宗根本戒。密教戒条不多,但极难持。修密法而破戒,则根本腐坏,枝叶亦必随之。菩提心与戒实为根本。
前事未忘,后事之师,劝仁者此后千万莫轻易拜师,尤其是密教。因当前密教中恶知识易逢,善知识难遇也。
八、劝深信因果端正知见
连奉二劄,惊闻令师某某发狂逝世,足见业因果报丝毫不爽。是故菩萨畏因。前以讳言人师之非,故论事不论人。实则所举之事(见第七函),正某某之病。前则略举数端,其实尚不止此。某某修密无功,正合规律,因某某不是修法宏法,实是谤法败法也。某某是反面教员,应以为诫。
仁者云:‘修密已成夹生饭。’但佛法无边,‘夹生饭’未尝不可变为醍醐上味。某某传您之法,确是莲花精舍之密法,确是殊胜。但某某对于密法之认识与言论,如糖衣中,全含毒药。是故仁者,法可续修,但对于某某所散布之一切,应彻底消毒。
仁者愿修莲师大法,愿依止一句莲师咒,均很难得。但应追究一下,为什么喜欢密法?为什么向往莲师?这个问题应穷根到底的追问下去。现世佛教徒虽多喜学密,若究其真实动机,往往只是:(一)好奇,(二)求速效,(三)好神通,(四)占便宜,找窍门,舒舒服服成佛,(五)贪求名闻利养,(六)想当上师,(七)以淫欲心爱慕双修。总之种类繁多,未能尽举,但只要有与上述一端相类者,则学密难成,甚至反招无间之业。故我建议,若愿消毒,请从此始。毒消即净,仍是洁器,可盛醍醐。
九、劝如法修持
大劄奉悉,因专心注经,迟覆为歉。弥陀、观音、莲师‘三身法’,请照法本修持。近感密法行人,或升或降,因果分明,丝毫不爽。从未见如法修行,而无功效者;亦未见破法毁戒,而不遭恶报者。故我等务须依法而行,切莫重蹈覆辙。密法重实修,不可躐等。按康藏学密惯例,须先学显教十二年,然后修四加行,一般约三年,然后才能修本尊仪轨。近世通病,喜作上师,收徒传法,接受供养。甚至不按法则,不问根基,随意乱传,害人害己。仁者发心甚诚,愿出生死。既然如此,便须依法修行。首应补四加行。但年寿已高,亦可从权,边修边补。百字明正是四加行之一,此咒共一百字,故称《百字明》。乃金刚萨埵 忏
罪法中之根本咒。应于座上念满十万遍。仁者如真发心,请先念满此数,其余之咒法才可再告。既要修法,便应如法,否则徒劳。
十、劝安心虔修并诵大乘
大劄奉悉,您求法真挚之情,流露行间。具此真心,必能满足求法之愿。您在得法因缘上虽有遗憾,而其主要之过不在阁下,故不必多虑。阁下既与莲师有缘,又曾发大愿终身持诵,故万无中退之理。唯当精勤到底,再接再厉,誓于今生了此一段大事。
密法重师承。上师与弟子之关系很深,相互影响极大。但其究竟,仍是各账各算。至于《楞严经》云:‘师及弟子,俱陷王难’死堕无间地狱。盖以此等弟子,以其邪师之身口意,为自己之身口意,于是乃因其本身之邪恶三业而招恶果。决不是因有师徒之社会关系,而悉皆牵连入狱也。现仁者所得之三身法,乃莲师无上心要瑜伽广轨中之核心。此法乃康藏红教诸寺必修之大法,殊胜之至,仁者正好终身修习。对于轨中偈语,切须用心。此乃今日汉地学密者之通病,只重咒语与手印,对于轨中偈语漫不经心,真是一大颠倒。殊不知必先于有言说者穷尽精微,才能契入离言说之最后一著。密宗之即身成佛,正是这一著。日东密兴教大师云:‘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故即身成佛。’请看,此中首二句即《观经》之经文,而此二句即是密教即身成佛之妙谛。密乘行人,焉可轻舍汉地之大乘经论而不深究耶?
仁者今后修行之道路很明确。
(一)是安心虔修三身法。
(二)精读大乘经论,盼先从《阿弥陀经要解》、《普贤行愿品》、《劝发菩提心文》(省庵师与裴相两种)。《显密圆通》等书下手,尽此一期报身,行解相资,发起大菩提心。未发令发,已发增长,直至究竟。
十一、劝勿执著事相
大示敬悉,所订每日功课甚好。每座法后,皆应回向极乐净土。莲师即弥陀,故邬金即极乐。回向极乐,正与莲师法相应。
函云仁者欲据团体照片中拙影,请人画像供养,实万万不可,此举全违我之本愿。我学密之初即发愿,终身不受顶礼供养,不收弟子。去春昆明来三人,一定要顶礼,伊等每人在拜垫上礼三拜,我则在平地回礼共九拜。倘仁者坚决要画像供养,则是以我最不喜之事,强加于我。故不但无益,深恐有害也。总之人之相知,贵相知心。大家同心同德,即是最殊胜之事,实不应以色相求也。密宗不废事相,旨在当相即道,即事而真。见一切相,即是见第一义空;行一切事,即是行履于实相海中。若当相著相,即事迷事,则皆谬矣!唐译《金刚经》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应得见我。彼如来妙体,即法身真性。
法性不可见,法体不可知。’诺那祖师曾盛赞此偈,并谓为‘最堪玩索’。故我等应深留意。
诺祖本无定像。王上师常说:‘观传法上师之像,可如莲花生大士;观莲花生大士像,可如传法上师。’故仁者今后可观诺祖如莲师,此正是上师金口所宣也。总之学密者可从事相入手,但万不可著于事相。从事相而入实相,终于了达一切相无非实相。
十二、劝先做到万法归一
承询如何再进一步,此问极好。拙见以为当前之要,是重点突出,万法归一。阁下重点是一句根本咒,故表赞叹。当前所应进步者,即使此重点突出再突出,方能使熟处变生,生处变熟。当前诸行只是一个目标枣求生净土,这即是万法归一;放下一切,单提一句根本咒,亦是万法归一;摄一切法入一法,亦是万法归一。只有先达到‘万法归一’方能问‘一归何处’。又云:‘若得一,万事毕。’故知归一甚为切要。当前应将一切功德回向净土,所愿求者,只此一事:接引往生。至于静坐有无八触功德,均可不管也。
净宗纲要在于信愿持名,衡量自己之进步,首在信愿二字。夏师曰:‘理明、信深、愿切、行专、功纯、业净、妄消、真显’。故吾人当前所应关心者,端在信之深与愿之切。信愿二字看来似浅,实则甚深,无有止境。阁下信愿较前增长,此即最大之进步。至于静坐中有何善相,与此不能相比。
十三、劝行解相资密净不二
(一)三身法观想已备显于仪轨中。目前修法,依文作观即是,手印未学不妨暂缺。三密相应,当然最好,但三密齐修之人则甚难得。但一密相应亦可成就。手印属身密,暂缺无碍,当前仍以语密为主。持咒持名均属语密。
(二)读诵大乘应以大小《阿弥陀经》为中心。《无量寿经》称为大本阿弥陀经。目前先以小本入手,以《弥陀要解》为核心,结合《疏钞》与《圆中钞》一同参究。复融会《观经》、《大势至念佛圆通章》、《普贤行愿品》,深入《无量寿经》,以此为本。复以《大乘起信论》、《金刚经》、《圆觉经》、《法华经》、《首楞严经》为辅佐。以上乃学净、学密者之必读经论,未可再少。
仁者修持以密为主,应专修莲师三身大法。
仁者研究以净为主,应深究大小《阿弥陀经》。
如此则解行相资,密净不二。前途光明,未可限量。
十四、论密宗重见地
佛法是心地法门,用功宜在念头上用功。密宗最重见地。盼多读《净土资粮》中之拙著,懂得了净宗才能懂密宗,能懂才能正信。颇有净密都不懂而学密者,这只是迷信。既是迷信,举体都在迷中,故决无觉悟之期矣!
当知成就全在当人。知见若正,则修什么皆可成就;知见不正,则修什么都必堕魔军。
真实用功,不必住庙,也用不著摆脱工作与家庭。只是随时随地能提起一句莲师真言,就是无上修持。
十五、劝‘慎勿信汝意’
《四十二章经》云:‘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
盼您好好体会这两句经文。因为‘汝意’全体从妄想所生,如何能信,如何能坚持。目前您之真心为妄想所蔽,故汝意不可信,而应虔诚依止善知识。依教奉行,自己少作主张。
十六、论心皈依
您目前应做之事甚多,一方面努力修持,一方面提高知见。密宗之殊胜,就在于传承的加持。如何才能得传承的加持?就须以上师之身口意为自己的身口意。这就不仅是礼拜供养,而是要言上师之所言,想上师之所想。必须如此,师徒之心才能相通,传承的加持才能达到弟子的身心。X老学密甚晚,所闻寥寥;某某则是背离了先师的遗教。因此您对于莲华精舍这一伟大殊胜的传承之真实精神,很不了解。皈依密乘,不仅是身皈依,更要紧是心皈依。组织上参加了,但思想上没有参加,在世间法也是行不通的,在密法上更是如此。至于所皈依的传承,同样的,也不仅是形式上的皈依,而更根本的是心皈依。所以真要学密,便须心皈依。心皈依不在形式,而在于心心相通。这就是您目前所应做的大事之一,首须了解莲华精舍的殊胜精神。
十七、答其修法收益不多之因
大示奉悉,深感仁者求法之心甚切。仁者修密多年,自恨收益非多。若究其根源,实因阁下求法所经之过程,万分艰险,能有今日之转危为安,实已万幸。
修法倘欲即生有所成就,必须遇人始得。阁下数十年来一直未遇明师。于无上密乘,未闻圆音。多是一些隔靴搔痒之谈,甚至掺杂一些异端邪说,障正法眼,是以蹉跎也。
阁下欲求‘深秘轨中最精华’。秘所欲求者,正是您所修莲师三身法中最末一段之首句,直指此莲师三身法即是‘深秘轨中最精华’者也。王上师称此为‘莲师瑜伽心中心,最为殊胜故’。但阁下未具正眼,于此无上心要未能深信,反欲更得大法,另觅精华,实应忏悔改正。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