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儿童文学引论 - 图文

儿童文学引论 - 图文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5 10:59:50

童年期儿童文学的范畴和要求、常见样式和表现手法;童年期儿童文学的意义和作用。 2、难点:童年期儿童文学与婴幼儿文学和少年前期文学界限的划分。 第一节 童年期儿童的年龄特点 一、童年期儿童的生理特点

1、身高体重较以前显著增长,骨骼肌肉茁壮 成长,抗病耐劳能力增加。(物质基础) 2、神经系统结构基本发育完善(为不随意活动向随意活动提供了物质基础) 3、大脑结构

(1)脑重量已经接近成人。

(2)额叶显著增长(人与猿最大的区别之一,与人的听说读写能力有直接的联系)。 二、童年期儿童的心理特点

1、由具体形象思维转为抽象思维,能阅读比较复杂、深刻的文学作品,并作出简要的分析。 2、随意性和自觉性进一步发展,自我控制的时间较长,能阅读较长的作品,并自觉找一些童文学作品阅读,有了讨论的趋向。

3、集体意识和个性逐步形成,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倾向开始分化,有了不同的需要。 4、情感内容不断丰富,情感的深刻性和稳定性加强。 三、童年期儿童的社会化 1、儿童语言

(1)自我中心语言:

无意识字词的重复;独语;双人或集体的独白。 (2)社会化语言:

适应性告知;批评和嘲笑;命令和请求;问题与回答。 2、儿童的人际交往

范围扩大,目的性增强,有一定的自觉性。 3、掌握社会规范

可以用一些规范来克制自己,但对规范还缺少深刻认识。 第二节 童年期文学的范畴和要求 一、定义

童年期儿童文学指一切适合童年期儿童发展的文学。 二、范畴

儿童文学的范畴是开放的,向两极延伸,与婴幼儿文学、少年前期文学之间的分界线并不清晰。这是因为童年初期是低年级小学生,有着幼儿的一些特点,中年级以后的儿童,具有了许多少年的特点,所以不能对其范畴和要求作出静态的界定。 三、基本要求 (一)浅显性

1、语言的浅显。一方面是指在语言形式 上更倾向于直接对应的方式,另一方面则体现 在遣词造句上。

2、内容的浅显。在题材和主题上主要是 帮助儿童把握一些社会和自然的表象,而对这 些表象的表现又是非常明显的。

张之路:“儿童文学创作较成人文学创作,它需要不断深入,还需要浅出,因为儿童文学不能像成人文学可以表现那些复杂的、沉重的、给人非常大的压力的东西,像暴力、爱情和生死,这些东西在儿童文学里就很鲜见,儿童文学作品是青少年来读,有一种保护的感觉,所以要把道理讲清楚,既要有深入也要有浅出的本领,这样写起来就会得心应手。”

13

(二)真实性 1、本质的真实

透过艺术的不真实把握现实生活的真实。 2、感情的真实

作家的真诚和艺术形象所渗透的感情真实。<<要是生一场病>> (三)趣味性

1、内容的新奇。 2、手法结构的新颖。

3、语言的运用(奇特、幽默、富有形象性)。猫和老鼠第8集.mp4

“可恶的,是那麻子。他耳朵上还夹着一支香烟,同爸爸夹铅笔一样。他一定是没有铅 笔的人,一定是坏人。 (丰子恺《华瞻的日记》) 4、讲究艺术手法的运用

讲究运用合适于童年期儿童的艺术手法,使他们能品味出作品正在运用的某种手法。

四者的关系:讲究艺术手法的运用造成趣味性,而趣味性、真实性和浅显性都是为了着重发挥好这一时期儿童文学的认识教育功能

第三节 童年期文学常见样式和表现手法及意义作用 一、童年期儿童文学的样式

1、儿童诗(要求阅读内容比较复杂的诗歌) <<小童话>> 2、英雄故事

着重描写有利于儿童成长的英雄形象和事件。 3、小说

篇幅不宜过长,小说的内容要顾及他们的理解能力。 4、科学幻想作品

喜欢阅读情节性强的,与他们的生活有一定距离的 科幻作品。

5、童话和寓言(有了更高的要求) 6、散文

以篇幅短小的抒情散文、知识性散文为主。<<四季童话>>、《摘朵野菊花送老师》 二、常用手法 1、写实手法

写实手法就是真实的去描写作品所反映的对象,但仍带有作者的主观情感的一种艺术手段。

要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进行描写,事情的发生发展的顺序进行叙述。 要考虑到儿童的需要。 2、夸张手法

不仅是把现象放大或缩小,把感情加强,更为了适应他们扩大视野的需要。

“ 团团如果跌一跤,几个举重运动员都扶不动他,只能用起重机吊起来;球球跌跤,会像皮球一样,从房间这一头滚到那一头;圆圆的床和椅子是用三寸厚的大钢板制成的?? ”

(《胖子学校》)

3、幽默手法

一种使人发笑并在笑声中引起联想和推断、领悟其中含义的艺术手段。 苏小夏走进教室后发现王小猛被人欺负了,正在哭,她缓慢而阴冷地说:“竟然敢欺负我们班男生,真不想活了!”“就是”,旁边的女生附和着说:“我们班的男生,我们还要留着自己欺负呢!” (《让男生投降》)

14

内容与形式的矛盾→将这一矛盾隐蔽→留下揭开隐蔽的线索 必须考虑到儿童接受的特点,不可滥用。 三、童年期儿童文学的意义和作用 1、认知作用 2、教育作用 3、娱乐作用

4、陶冶情感的作用 5、宣泄作用

《哈利〃波特》作者、著名英国女作家罗琳曾认为,儿童读物不是教科书,这并不是文学的特性。人们确实能从文学中得到一些东西,但可能只是开怀大笑,而并非每次都像打你一个耳光一样让你吸取教训。孩子们肯定能从《哈里〃波特》里学到一些东西,但我害怕看到这样的情形:孩子们看了两三章就掩卷沉思,\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东西呀\。 ? 思考题一:

为什么说童年期文学是儿童文学的主体? 参考答案:

在整个儿童文学中,童年期文学是主体,这是由童年期在人一生发展过程中的特殊意 义所决定的。

首先,作为语言艺术的儿童文学,只有在童年期才在真正意义上完全具备了文学的品 质,因为这一阶段的儿童才具备阅读的能力,使儿童文学真正成为语言的艺术。

其次,童年期儿童脑的发育、语言的发展、自我意识、独立性和道德的初步形成,使儿童开始有了自己的思想与自主能力,并运用他的思想与能力来解释并认识周边的世界,形成了与成人眼光迥然不同的溢满童趣的儿童世界:稚拙无邪、纯真率直;喜怒哀乐,任性而动;乐观向上,永远进取。这种“儿童状态”恰恰是成人所渴望而难以企及的,因此,童年期是人生进程中最能体现儿童特征的儿童世界。而以这一时期儿童为读者对象的文学,其儿童文学特征与成人文学的差异也最为明显。婴幼儿文学在其接受方式上还不是儿童自己阅读的文学,而以阅读为主要接受方式的少年文学,则与成人文学较为接近,所以,有人干脆就将童年期文学称为儿童文学,而将婴幼儿期至少年期的整个文学称为广泛意义上的儿童文学。 ? 思考题二:

怎样理解童年期文学的宣泄作用? 参考答案:

宣泄是指将心中的积郁舒散、排遣开来,文学的宣泄作用属于陶冶情感的范畴,但将其

特别地加以强调,是因为与婴幼儿相比,童年期儿童有这样一种情感需求。 童年期儿童由幼儿园进入学校,生活的内容和环境有很大的不同,对他们的成长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紧张的学习生活会给他们造成一种负荷感、疲倦感、烦躁感。而

儿童文学或为他们营造一个宽松、舒畅、温馨、甜美的童心世界,使他们的心灵得到净化和滋润,让他们忘记烦恼和忧愁;或正好反映了他们此时的心境,引起情感上的共鸣,从而达到排遣心中负荷与压抑的目的。

总之,宣泄作用产生于儿童的情感需要,又反过来调节儿童的情感,对促进儿童心理 的健康成长,有着重大意义。

第四章 少年前期文学

第一节 少年前期少年的特点 (一)教学要求

1、了解少年前期儿童生理、心理及社会化发展程度的特点。

2、了解少年前期儿童文学的范畴,掌握少年前期儿童特点对这时期儿童文学的要求。

15

3、掌握少年前期儿童文学的常见样式和常用表现手法。 4、理解少年前期儿童文学的意义和作用。 5、比较这一时期文学与童年期文学的异同。 (二)内容要点

1、少年前期儿童的年龄特征:生理特征、心理特征和社会化程度。 2、少年前期儿童文学的范畴和要求。

3、少年前期儿童文学的常见样式和表现手法。 4、少年前期儿童文学的意义和作用。 5、名词解释:成人感 自我意识 (三)重点难点 1、重点:

少年前期儿童文学的范畴和要求、常见样式和表现手法;少年前期儿童文学的意义和作用。

2、难点:

理解少年前期少年的“成人感”。 少年前期被称为“困难期”“危机期”

主要特点:半成熟与半幼稚相混合;独立性与依赖性相伴随;自觉性与被动性相交错。 “我一直盼望着长大,可是,就像我爸送我的那本书里所说的那样:成长是要付出代价的。我们得为成熟交很多的学费,这学费说不定还会交一辈子呢。” ——张国龙《一个“问题男孩“的独白》 一、少年前期的生理特点

1、性成熟开始,骨骼增长,躯干的成长处于第 二个增长高峰。

2、大脑机能有显著增长,脑重量接近成人水平, 兴奋性较高,兴奋过程高于抑制过程 二、少年前期的心理特点

1、兴趣范围扩大,具有一定的深刻性。

2、智力发展快,具有鲜明的自觉性、目的性和明显的差异性。 3、注意的范围和注意的分配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扩大和提高。

4、思维水平发展显著,抽象思维日益占主要地位,独立性和判断性有了显著发展,但容易产生片面性和表面性。

5、情感和道德上更为深刻、稳定和自觉;产生初步的价值观。 三、少年前期的社会化程度

1、少年社会化程度最显著的标志是成人感,热衷于掌握成人的行为标准,模仿成人。 (成人感——指儿童已开始意识到自己不再是孩子而产生的个体成熟的体验。) 2、在更高水平上处理更为复杂的人际关系。 3、少年的自我意识有了很大的发展。(自我意识——指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 第二节 少年前期文学的范畴和要求 一、少年前期文学的范畴

少年前期文学有与童年期文学相似相通之处,但又有向成人文学飞跃的趋势,界限比童年期文学更为模糊。 二、少年前期文学的定义

以帮助少年真实地较为深刻的认识世界和他们自己为己任的、为少年写作的文学作品就是少年前期文学。 三、基本要求 1、真实性

16

搜索更多关于: 儿童文学引论 - 图文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童年期儿童文学的范畴和要求、常见样式和表现手法;童年期儿童文学的意义和作用。 2、难点:童年期儿童文学与婴幼儿文学和少年前期文学界限的划分。 第一节 童年期儿童的年龄特点 一、童年期儿童的生理特点 1、身高体重较以前显著增长,骨骼肌肉茁壮 成长,抗病耐劳能力增加。(物质基础) 2、神经系统结构基本发育完善(为不随意活动向随意活动提供了物质基础) 3、大脑结构 (1)脑重量已经接近成人。 (2)额叶显著增长(人与猿最大的区别之一,与人的听说读写能力有直接的联系)。 二、童年期儿童的心理特点 1、由具体形象思维转为抽象思维,能阅读比较复杂、深刻的文学作品,并作出简要的分析。 2、随意性和自觉性进一步发展,自我控制的时间较长,能阅读较长的作品,并自觉找一些童文学作品阅读,有了讨论的趋向。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