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儿童文学引论 - 图文
儿童文学引论 课程概况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一门面向师范院校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文科方向)而设的专业课,主要阐述有关儿童文学的一些基本原理,着眼于提高学生分析儿童文学作品的能力,并训练学生学习编写一般的儿童读物。
此外,儿童文学还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其知识面除了文艺学外,还广泛涉及儿童生理学、儿童心理学、儿童教育学、儿童社会学等。所以,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有关学科知识的学习和积累。
儿童文学与小学审美教育:
1、提升小学生的审美趣味,让小学生学会辨别美、认识美,确立正确的美丑观。
2、培养小学生感受美、理解美、评价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儿童文学与小学生素质培养:
1、有助于小学生人格的培养; 2、在助于智力发展;
3、有助于创造精神的培养。 2、课程学习的目的要求
了解儿童文学的基本理论,了解儿 童文学特别是童年期儿童文学的特点,
扩大学生关于儿童文学的知识面和阅读 面,提高他们的儿童文学修养。 3、重点
培养分析和鉴赏中外儿童文学作品的能力,掌握独立分析中短篇作品(儿歌、儿童诗、故事、小说、童话、寓言、散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基本方法,能针对作品内容形式的特点,撰写简析(概要评论);初步学会创编儿歌、短小的故事和童话。
绪 论
(一)教学要点
1、儿童文学内容的构成。 2、儿童文学的最大特征。
3、儿童文学有别于成人文学的其他四个特征。 4、儿童文学题材的广泛性与处理题材的特殊性。
5、儿童文学的三大母题及其对把握儿童文学的意义。 6、儿童文学在艺术手法上的“四多四少”。 7、儿童文学对语言的特殊要求。
8、成人儿童文学作家创作的取材方向。 (二)重点难点
1、重点:
(1)儿童文学的主要内容构成。 (2)儿童文学的五个基本特征。 2、难点:
(1)儿童文学的几个基本概念。
(2)儿童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题材与体裁、母题。
1
什么是儿童文学?
专为论:儿童文学是专为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 思考: 《西游记》《静夜思》《鲁滨逊漂流记》
《伊索寓言》等都不是专门为儿童而创作的文学,它们属于儿童文学吗? 工具论:儿童文学是教育儿童的工具 专写论:儿童文学是写儿童的文学 本位论:儿童文学是用儿童本位组成的文学,其艺术构成必须以儿童本位心理特征为依据和标准。
鲁迅“幼者本位”
郭沫若《儿童文学之管见》“儿童本位的文学” 周作人“儿童的文学”美)杜威 “儿童本位论” 当代 朱自强《儿童文学:儿童本位的文学》
一、儿童文学的内容结构
1、以少年儿童为主人公或以成人为主人公的文学作品; 2、为少年儿童所理解、所喜欢的文学作品; 3、有利于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文学作品。
▲儿童文学——指为少年儿童所理解所喜爱,有利于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文学作品。 二、儿童文学的特征
1、儿童文学的最大特点是“儿童情趣”。
▲儿童情趣:指与儿童心理特点相适应的儿童语言、行为的情调趣味。
猫咪的胡子
我笑猫咪不像话, 生来就想当爸爸。 猫咪趴到我耳边, 跟我说句悄悄话: 没有胡子像娃娃, 老鼠见了不害怕。
《拖地板》:帮妈妈拖地板/是我们最高兴的时候/姐姐洒水/我在洒过水的地板上玩耍/像在沙滩上走来走去/留下很多脚印/像留下很多鱼/然后,我很起劲地拖地板/从头到尾,像捕鱼一样/一网打尽。
《夏日雨景》:雷公公开着夏天的洒水车/轰隆隆地从天空驶过/洗亮了田野上所有的小溪/还有老橡树上的每片绿叶/蒲公英伸开金色的小巴掌/一万颗露珠儿在花蕾上闪烁/蘑菇们也从泥土里醒来了/白色的小帽儿上顶着草叶。
2、韵文性、直观性、幻想性和叙事性是儿童文学样式上的四大特征。
这就是人常说的儿童文学的五个基本特征;也是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的最大区别。 三、儿童文学题材
儿童文学题材——指儿童文学作品中具体描绘的社会生活事件或现象,是作品内容的最主要因素。(广泛性 特殊性 方向性)
儿童文学母题——母题是指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因素,或事件,或场面,或手法, 或意象,也可以指反复出现的主题或题材。
刘绪源《儿童文学的三大母题》: 爱的母题 顽童的母题 自然的母题
爱的母题(成人对儿童的视角)——儿童文学是爱的文学,作家是通过作品来传达他们对孩子的爱,并借此培养孩子们的爱心。
① 爱型:
2
内容:带着自己的人生体验来作爱的传达,使孩子感受到爱的迷人和伟大。小朋友!当你遇见了世界上有一个人,认识你,知道你,爱你,都千百倍的胜过你自己的时候,你怎能不感激,不流泪,不死心塌地的爱她,而且死心踏地容她爱你?(冰心《寄小读者》) ①母爱型:
内容:带着自己的人生体验来作爱的传达,使孩子感受到爱的迷人和伟大(或爱的无奈)。 审美:审美情感的升华 基调:亲切温馨。 《寄小读者》《山中杂记》 ②父爱型:
内容:直面人生,以现实的深刻的眼光看待和 处理人生中的难题。
审美:揭示人生难言的奥秘。 基调:端庄深邃。 《七只乌鸦》《十二兄弟》 《稻草人》《三毛流浪记》 爱的母题的意义:
渴望爱,寻求家庭和社会的温暖, 体现了人类现实性的一面,它起源于人的现实发展的需要。
2、顽童的母题(儿童自己的视角) 内容:表现儿童的任性与调皮。
审美:在意外的认同中获得审美的狂喜。 基调:奇异狂放。 顽童的母题的意义:
渴望自由,向往无拘无束,尽情翱翔的天地,体现人类的未来指向,是对现实社会中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一种深情的呼唤。 3、自然的母题(人类共同的视角) 内容:以自然万物为表现对象。
审美:在对自然的审美中形成超脱感和神秘感 基调:悠远率真。 自然的母题的意义:
给人带来超脱感,惊异感,亲近感。使人感悟到在人类社会之外还有一个无比伟大的自然,感悟到自己与大自然之间密不可分的血缘关系。 四、儿童文学的艺术表现手法(四多四少)
1、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多用,心理描写、环境描写少用 ; 2、生活流手法多用,意识流手法少用 ;
◆生活流手法——按生活本身的发展顺序与空间转换来组织故事和开展情节的一 种艺术手法。
◆意识流手法——以内心独白、自由联想、 象征暗示等方式来表现作品中人物意识流动的一种艺术手法。
3、描写、对话多用,议论、叙述少用 ; 4、顺序多用,倒叙、插叙少用 。 五、儿童文学的语言的要求 1、通俗易懂,深入浅出
“秋风吹,雁南飞,整整齐齐排好队。个个不离群,好像亲兄妹。” “我们在中国是妇孺皆知远近闻名,多少诗人画家将我们写入画幅谱进诗文,我们也最爱这
3
个国家多么辽阔广大任我们南迁北移,我们更爱这里的人民,是多么勤劳勇敢热爱和平。” 2、简短精练,切忌长句
“这是什么?”“不知道。”“没见过。”“从哪儿来的?” “听说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天上?”“能打开吗?”“试试。”(郑渊洁《舒克和贝塔》)
3、规范优美,避免语言上的随意性和粗鲁化 “豌豆花问蝴蝶:你是一朵飞起来的花吗?” (郭风《豌豆花·蝴蝶》) 4、形象、生动
妈妈,你脸上的笑,是爸爸寄来的吧?——《爸爸来信》 滴答,滴答。下小雨啦!下雨啦!??种子说:“下吧,下吧。我要发芽。”梨树说:“下吧,下吧。我要开花。”——《春雨》 六、儿童文学的作者及取材 作者: 1、儿童自身
2、有志于儿童文学的成人 取材: 1、民间故事;
2、回忆自己的童年;
3、对儿童的观察、了解和认识; 4、有意识搜集和整理的有关材料。
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儿童文学 儿童情趣 儿童文学题材 儿童文母题 二、简答题
1、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的主要区别? 2、成人儿童文学作家的取材方向?
3、儿童文学艺术手法上的“四多四少”是什么? 论述题:
1、从柯岩的儿童诗《坐火车》看儿童文学的最大特征是富有儿童情趣。 2、儿童文学可以描写爱情题材吗?举例说明。
第一编 儿童文学与儿童年龄发展阶段的关系
第一章 概 述
(一)教学要求
1、了解决定儿童年龄特点的基本因素和年 龄段的划分。 2、掌握儿童年龄特点与儿童文学的密切关系。 3、了解儿童对文学的接受特点。 (二)内容要点
1、几个名词解释:①儿童的年龄特点 ②生理因素 ③心理因素 ④社会化 ⑤文学接受
2、决定儿童年龄特点的基本因素和年龄段的划分。 3、儿童年龄特点与儿童文学的关系。 4、儿童对儿童文学的接受。 (三)重点难点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