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业推广学复习题1
17.S曲线表示在时间的任意点上,已采用农业创新的成员占( D ) A.早期多数成员的百分比 B.创新者的百分比 C.晚期多数的百分比 D.全体成员的百分比 18.“S”型农业创新扩散曲线的纵坐标指的是( B ) A.采用农民数 B.采用农民的百分数 C.当地所有农民数 D.创新者数量 19.“S”型曲线表示( A )
A.在时间的任意点上,已采用农业创新的成员占全体成员的百分比 B.在一定时间内,已采用农业创新的成员占全体成员的百分比 C.在时间的任意点上,已采用农业创新的成员人数 D.在一定时间内,已采用农业创新的成员人数
20.创新扩散理论对于推广实践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换言之这个创新扩散过程已成为一种农业推广策略,可称为( C ) A.进步农业策略 B.进步农村策略 C.进步农民策略 D.进步策略 21.“进步农民策略”的基本理论是( B ) A.推广框架理论 B.创新扩散理论 C.干预理论 D.沟通理论 22.推广服务系统是指( C )
A.供应农业推广资料的后勤服务组织 B.供应推广资料和技术的后勤服务组织
C.农业推广机构、农业推广人员以及他们所处的生存空间 D.参与技术推广的各个环节的总体
23.农业推广工作过程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它包括( C )两个基本的子系统。 A.推广系统和技术管理系统 B.推广系统和研究系统
C.推广服务系统和目标团体系统 D.知识系统和信息系统
24.推广服务系统和目标团体系统的联系方式是( C )
A.沟通与援助 B.沟通与互助 C.沟通与互动 D.沟通与运动 25.农业推广工作系统包括推广服务和目标团体两个子系统,他们的联系方式是( B )。
A.扩散与接受 B.沟通与互动 C.传播与采纳 D.传播与反馈 26.农业推广系统是( B )。
A.行政组织体系 B.扩散-接受系统 C.接受系统 D.宣传系统 27.农业推广系统是一种( B )
A目标-反馈系统 B扩散-接受系统 C经济系统 D宣传系统
28.在S-M-C-R沟通模式中,M代表的含义是( D ) A.发信者(信息源) B.沟通途径 C.收信者 D.信息
29.在推广中用于引起变革的手段是( C ) A.行政命令 B.法律法规 C.沟通 D.新技术
30.农业推广框架理论中处于诱导农民行为自愿变革的核心部分是( A ) A.推广服务系统 B.推广组织形式 C.农业知识信息系统 D.目标团体系统
31.农业推广框架理论中,农民、农民家庭以及所处的生存空间,就是( A ) A.目标团体系统 B.农村居民所处的生存环境 C.推广服务系统 D.推广人员所处的生存环境 32.农业推广干预过程是沟通的( B ) A.目的 B.手段 C.信息 D.组织 33.推广组织机构沟通干预活动的目标是( B )
A.推广服务系统 B.目标团体系统 C.推广人员 D.农民 34.在推广中用于引起变革的手段是( C ) A.创新 B.扩散 C.沟通 D.培训
35.支持进步农民策略理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假定是( D ) A.行为规范的不一致性 B.人们心理特征的不一致性 C.人们获得资源能力的不同 D.目标人口的一致性
36.支持进步农民策略理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假定是目标人口的( D ) A.不一致性 B.异质性 C.年龄相同或相近 D.一致性 37.农业推广的两种推广战略均强调同一结果,即改变( B ) A.农村环境 B.农民的行为 C.传统文化 D.态度与价值观 38.农业推广组织在形式上是一种( C ) A.沟通渠道 B.推广目标决策系统 C.服务机构 D.推广工作实施系统
39.推广组织机构一个重要的运行机制是干预。干预、沟通的目的在于( A ) A.改革人而不是物 B.改革物而不是人 C.改革人与物 D.改革物 40.由农村居民居住在一个特定地域内的家庭建立的一个社会文化体系叫( C )
A.行政村 B.乡(镇) C.农村社区 D.农民协会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1. 下列属于农业知识信息系统亚系统的有( A.B.E ) A.用户 B.推广 C.贮存 D.管理 E.研究
2. 现实中的农业知识信息系统(AKIS)过程,主要包括(B.C.D ) A.决策系统 B.研究系统 C.推广系统 D.用户系统 E.反馈系统 3. 农业创新的扩散过程包括( B.C.D.E ) A.认识阶段 B.突破阶段 C.紧要阶段 D.跟随阶段 E.随大流阶段
4. 农业创新的扩散过程,一般可分为以下哪些阶段? ( A.B.D.E ) A.突破 B.紧要 C.评价 D.跟随 E.随大流
5. 我国农业推广工作者从农业推广的角度,提出了农业推广工作的时期(段),包括( B.C.D.E )
A.研究期 B.试验示范期 C.发展期 D.推广期 E.交替期
6. “进步农民策略”的缺陷表现在( A.B.C.D )
A.假定目标人口的一致性 B.创新的报酬对后来的采用者与较早的采用者是不同的 C.信息失真 D.在技术发展中倾向进步农民的偏见 E.进步农民在控制环境方面有较成功的经验
7. 利用大众媒介的沟通形式包括以下要素( A.B.C.D ) A.发讯者 B.信息 C.途径 D.收讯者 E.方式
三、名词解释
1. 农业创新:应用于农业领域内各方面的新成果、新技术、新知识及新信息的统称。
2. 创新扩散:是指一种新的观点、思想、技术,一旦被引入到一个社会系统,就会在这个社会系统中从一个决策单位,随时间的推移不断地传到下一个单位。
3. 农业信息系统(AIS):是指农业信息产生、传递、整理、接收和反馈的一个系统。
4. 沟通:沟通是指在社会交往中,人们借助共同的符号系统,如语言、文字以及手势,彼此交流各自的观点、思想、兴趣、情感、知识等各种各样信息的过程,并通过沟通影响别人和调整自己的态度和行为。
5. 农业管理系统(ATMS)或农业技术管理系统(ATMS):是指试验、研究和管理系统,包括农作制度研究试验和农作物管理研究试验。
6. 农业知识信息系统(AKIS):是某种农业推广机构、组织和个人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体。
7. 农业知识系统(AKS):是指各种信念、认识、模式、理论、概念和其它个人或群体所积累的农业生产方面(可替代)的经验所构成的精神产物的一个系统。
8. 推广服务系统:是指农业推广机构、农业推广人员以及他们所处的生存空间。
9. 农业创新的采用:是指农民获得新的创新信息到最终采用的心理、行为变化过程。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