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 22:07:20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以爱国为主题,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表现了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人民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操。教学本单元, 要求学生反复朗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现代国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爱国主义情操,细致分析并揣摩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学习语言运用的技巧。《最后一课》是法国作家都德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文章通过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学生小弗朗士的视角写最后一堂法语课的的情形,把一个重大历史事件普法战争,所产生的悲剧性后果通过日常生活的一角揭示出来,以小见大,具有强烈的艺术力量和深刻的思想意义。教学本文,应该着重引导学生体会韩麦尔先生、小弗朗士的爱国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引导学生对文中的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进行分析,理解典型环境对于揭示人物性格的作用;学习课文高超的写人技巧,逐步提高记叙文的写作能力。

学情分析

对于初二的学生来说,小说这种体裁,怎么读,读什么,为什么读孩子们是茫然的。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的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我要让学生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学会如何去读小说,如何欣赏小说。尤其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我们知道小说之所以具有独特的艺术感染力,是由于塑造了具体感人的经典人物形象。就像我们永远忘不了守财奴葛朗台与年龄不符的扑金器的经典动作。忘不了祥林嫂“眼睛间或一轮知道她还是个活物”的描写。这堂课也要让同学们记住小弗朗士,记住韩麦尔先生。

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再结合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和本课的特点,我最终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能力:⑴、学习文章通过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和心理的描写方法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 ⑵、学习环境描写的作用。⑶、分析人物形象,感受法国人民在亡国之际的强烈的爱国情感。⑷、理解含义深刻、感情丰富的语句。

2.过程与方法:把握小说的情节结构,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揣摩人物心理,进而理解小说的主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小说所表现的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学生热爱汉语、学好汉语,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析人物形象,品味领会小说的思想内涵。

难点:体会文章主人公的爱国情感,激发学生对母语和祖国的热爱之情,品味小说的语言,揣摩人物心理。

教学方法

这篇课文完全是从儿童的眼光、儿童的口吻和儿童的心理出发来写的,《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生积累、感悟、熏陶,重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因此我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尽可能多的制造语文学习的自由空间,锻炼学生动口、动笔、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中尽量让学生自求自得,拥有一份相对独立的读书权。

教学思路

初读课文:了解作者、时代背景;朗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脉络、熟悉情节。

精读课文:感知人物形象、把握人物形象、体会思想感情、把握文章主旨。

品读课文:体会环境描写、细节描写作用,体味语言,深入理解关键句子的含义。

悟读课文:教育学生热爱汉语、学好汉语,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准备

有关普法战争的背景资料、都德简介、课件制作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投影出示:亡国奴的解释

同学们,当一个民族即将亡国时,当这个民族的人民即将成为亡国奴时,当他们学习自己国家语言的权利都被剥夺时,人们的心情将会怎么样呢?日本占领了我国的东北三省后,为了奴役中国人民,日本人在东北强制中国人学习日语,给中国人灌输自己是日本统治下的满州人的思想,想从思想上彻底的奴役中国人,把中国人变为他们的奴隶,现在回想这段历史,你有什么感想?(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会感到屈辱,痛苦,仇恨。)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都德的《最后一课》,体会一下国家被占领,将要失去自己祖国语言的法国人民是什么样的感受。

二、介绍作家、作品背景

师生交流普法战争以及作者的有关资料(投影展示有关资料) (对于此文来说了解背景对理解课文,把握小说的主题非常重要) 三、检查字词、回顾小说的文体常识

(根据屏幕展示生字注音,学生拼读,投影展示小说文体常识) 四、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 按情节复述课文

(此环节既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也让学生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 小结:故事情节分为三个部分:课前(开端)上课(发展)下课(高潮)把握小说的情节要素

五、精读课文

阅读课文,投影出示阅读要求:(小组合作交流讨论)

1.最后一课的情形和平时有什么不同吗?(可从气氛、学生、老师等角度归纳)

其一,过去开始上课的时侯,总是“一阵喧闹”的教室,现在“一切偏安安静静的”,其二,平时严厉的老师,今天却“很温和”。其三,老师穿上了遇到重大事件才穿的漂亮的礼服。其四,后排还坐着好些镇上的人,特别是郝叟老头还翻开了一本初级读本。教室里有一种严肃的气氛。

2.在最后一课中小弗郎士对什么的思想感情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请大家结合课文具体内容从对学习,对老师、对祖国几个方面来谈小弗郎士的变化。 A、小弗郎士本来是一个贪玩、不爱学习的孩子,他总是想着逃课,去找鸟窝,去溜冰,最讨厌课本,觉得它们很讨厌,带着又那么沉重。而现在他觉得它们都是他的好朋友,舍不得跟它们分手了。

B、以前他觉得韩麦尔先生是个很严厉的人,现在他称韩麦尔先生为“可怜的人”,开始理解和同情韩麦尔先生,甚至敬仰先生的人格,“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C、对于祖国,作为小学生的小弗郎士一开始并没有失去国土的悲痛,没有爱国的意识,看到普鲁士兵在操练还觉得比学习有意思,而在最后一堂课上他懂得侵略者的意义,懂得去仇恨普鲁士的侵略者,说他们是“坏家伙”,成长为了一个懂事成熟、热爱祖国的孩子。

3.是什么让本来贪玩的小弗郎士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呢?

是他的老师韩麦尔先生的一言一行教育了他,是亡国的惨痛巨烈地震撼了他,是最后一课的典型环境感染了他,更是普鲁士侵略者对法兰西人民民族感情的无情伤害促进了他心灵深处爱国主义思想的猛醒。

4.看来韩麦尔先生对于小弗郎士的影响非常大。你认为韩麦尔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结合具体内容来谈。

学生谈时提醒:自己思考准备回答的同时注意倾听同学的发言,进行反驳。

教师调控为三种理解。

a、学生发言,认为韩麦尔先生:

①是一个可怜的人②是一个原先不大负责的人③是一个严厉的人④是一个

搜索更多关于: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以爱国为主题,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表现了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人民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操。教学本单元, 要求学生反复朗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现代国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爱国主义情操,细致分析并揣摩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学习语言运用的技巧。《最后一课》是法国作家都德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文章通过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学生小弗朗士的视角写最后一堂法语课的的情形,把一个重大历史事件普法战争,所产生的悲剧性后果通过日常生活的一角揭示出来,以小见大,具有强烈的艺术力量和深刻的思想意义。教学本文,应该着重引导学生体会韩麦尔先生、小弗朗士的爱国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引导学生对文中的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进行分析,理解典型环境对于揭示人物性格的作用;学习课文高超的写人技巧,逐步提高记叙文的写作能力。 学情分析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