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常熟市旅游产业融合环境与实现路径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常熟市旅游产业融合环境与实现路径研究
作者:胡孝平 宣雅敏
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13年第07期
旅游产业融合是对各类资源的整合提升以更好满足旅游者需求,并达到综合效益的最大化,对于提升旅游产业发展质量有着重大意义。常熟市作为我国发达县域城市的典型代表有着良好的经济基础,地处长三角的优越区位条件以及丰富的资源环境都为常熟市旅游产业融合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常熟市在推进旅游产业融合的过程中首先应通过要素融合丰富旅游产品的类型以拓宽旅游吸引面,通过技术融合优化旅游产品的展现形态和体验方式以深化旅游产品吸引力,通过市场融合将新型旅游产品和服务更高效的推向旅游市场以确保以实现旅游产品的吸引力。
产业融合的思想最早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并随着70年代的通讯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革新,推动了通讯、广播等传媒行业的相互融合,并在此之后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产业融合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企业竞合关系合理化、推动企业内部结构创新并提高企业竞争力以及更好满足多样化消费选择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日益为大众所认知。随着20世纪90年代我国休假制度改革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我国旅游业从90年代末期后的十年间经历了膨胀式发展,不可否认的是我国从旅游总人数和收入方面都已经处在了世界前列。但是过去十年我国旅游业发展主要基于庞大的人口基数和丰富的旅游资源,采取的多是粗放型的开发与生产。但是随着消费者旅游经历的日益提升和旅游产品吸引力的日益衰退,旅游产业结构调整已经真正开始从口号变成行为,而产业融合无疑是旅游业突破发展瓶颈、更好满足消费市场和提升旅游竞争力的重要选择。 一、旅游产业融合内涵分析
关于产业融合的本质国内大多数学者都认为是由技术创新推动的产业组织形态创新,国内认可度较高的界定是马健提出的“由于技术进步和放松管制,发生在产业边界和交叉处的技术融合改变了原有产业的产品特征和市场需求,导致企业之间竞争合作关系发生改变,从而导致产业界限的模糊化甚至重划产业界限”的说法。这一说法适用于大多数的传统产业,但是就旅游行业而言却应该有其特殊性。旅游产业融合的主要形态不是技术融合后的产品融合,而是由于要素融合导致的产品功能融合。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是旅游资源以及依赖于旅游资源所开发的旅游产品,旅游资源的本质则在于是否具有吸引力,而吸引力主要是针对消费者的概念,消费者偏好的多变性导致旅游资源的具体表现形态也是在不断更新中,而那些为旅游者所青睐的元素则成为了旅游产业融合的重要方向,诸如乡村旅游、工业旅游、体育旅游、影视旅游、保健旅游等新型旅游形态的出现均是在旅游者喜爱的要素中融入旅游的功能所衍生出来的。因此,要素融合是我国当前旅游融合的主要方式。
要素融合只是旅游产业融合的起步阶段的选择,充其量只是一种相对粗糙的融合方式,从另一个角度而言只是拓宽了旅游资源的类型而已。因此,要素融合只能在一定的时间段内满足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