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试题(新课标卷I)解析版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试题(新课标卷I)解析版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1 1:31:55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 试题类型: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Cl 35.5 K 39 Cr 52

Mn 55 Ge 73 Ag 108 第Ⅰ卷(选择题共126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核糖体、溶酶体都是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 B. 酵母菌的细胞核内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 C. 蓝藻细胞的能量来源于其线粒体有氧呼吸过程 D. 在叶绿体中可进行CO2的固定但不能合成ATP 【答案】B

2. 离子泵是一张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 B. 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是顺着浓度阶梯进行的 C. 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D. 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提高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答案】C

【解析】由题意“离子泵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可知,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主动运输,主动运输是逆着浓度阶梯进行的,A、B项错误;动物一氧化碳

1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中毒会阻碍氧气的运输,导致呼吸速率下降,生成的ATP减少,使主动运输过程减弱,因此会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C项正确;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导致载体蛋白因变性而失去运输物质的功能,所以会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D项错误。

3. 若除酶外所有试剂均已预保温,则在测定酶活力的试验中,下列操作顺序合理的是 A.加入酶→加入底物→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B. 加入底物→加入酶→计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C. 加入缓冲液→加入底物→加入酶→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D. 加入底物→计时→加入酶→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答案】C

【解析】依题意可知,该实验的pH为无关变量,为了排除无关变量的干扰,应控制相同且适宜,而缓冲液能够起到维持反应液的pH恒定的作用,因此需最先加入;酶具有高效性,所以在控制pH恒定的条件下,应先加底物后加酶,让酶促反应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进行,一定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综上所述,A、B、D三项均错误,C项正确。 4. 下列与神经细胞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 ATP能在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产生 B. 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ATP C. 突触后膜上受体蛋白的合成需要消耗ATP D. 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消耗ATP 【答案】B

5. 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我们的祖先通过自身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积累了对生态方面的感性认识和经验,并形成了一些生态学思想,如: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思想。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 B. 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反复利用 C. “退耕还林、还草”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 D. 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 【答案】B

【解析】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都是食物链和食物网,前者具有全球性、可以被生物群落循环反复利用,后者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二者都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

2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A项正确,B项错误;“退耕还林、还草”是提高并保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措施,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C项正确;人类的活动应该遵循生态系统的客观规律,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D项正确。 6. 理论上,下列关于人类单基因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B.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C. 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D. 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答案】D

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蚕丝和人造纤维 B.食用油反复加热会产生稠环芳香烃等有害物质 C.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蛋白质受热变性 D.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体积分数)为95%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在灼烧时会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人造纤维在灼烧时会蜷缩成一个小球,有浓烈的黑烟,有与蛋白质灼烧的不一样的气味,故可以区别蚕丝和人造纤维,正确;B.食用油高温反复加热发生化学变化,产生多种有毒、有害甚至是致癌的稠环芳香烃物质,进而会危害人体健康,正确;C.加热或高温会使蛋白质发生变性,从而失去对家禽的危害作用,故具有杀菌消毒作用,正确;D.医用消毒酒精通常是用体积比浓度为75%中乙醇溶液,浓度太大,杀菌能力强,但渗透性差,浓度太小,渗透性强而杀菌能力又弱。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渗透性差,会导致病毒的表面的蛋白质变性,当病毒退壳后,里边的蛋白质仍然会危害人体健康,错误。 8.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14 g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的氢原子数为2NA B.1 molN2与4 molH2反应生成的NH3分子数为2NA

3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C.1 molFe溶于过量硝酸,电子转移数为2NA D.标准状况下,2.24 LCCl4含有的共价键数为0.4NA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乙烯和丙烯的最简式都是是CH2,14g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最简式的物质的量是n(CH2)=m÷M=14g÷14g/mol=1mol,所以其中含有的氢原子数为N(H)=1mol×2×NA/mol=2NA,正确;B.N2与H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NH3,该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故1 molN2与4 mol H2反应生成的NH3分子数小于2NA,错误;C.铁是变价金属,硝酸具有强的氧化性,所以1 molFe溶于过量硝酸生成硝酸铁,反应中电子转移数目为3NA,错误;D.在标准状况下四氯化碳是液态,不能用气体摩尔体积进行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错误。 9.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2-甲基丁烷也称异丁烷 B.由乙烯生成乙醇属于加成反应 C.C4H9Cl有3种同分异构体 D.油脂和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答案】B

10.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长颈漏斗分离出乙酸与乙醇反应的产物 B.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铜粉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NO

C.配制氯化铁溶液时,将氯化铁溶解在较浓的盐酸中再加水稀释 D.将Cl2与HCl混合气体通过饱和食盐水可得到纯净的Cl2 【答案】C 【解析】

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 试题类型: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Cl 35.5 K 39 Cr 52 Mn 55 Ge 73 Ag 108 第Ⅰ卷(选择题共126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与细胞相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