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作家笔下的动物”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作家笔下的动物”教学
设计
发布时间: 2014-02-11 15:06:28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我要评论()
袁昌伟
单元整体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作家笔下的动物”这一专题,编排了中外作家写的4篇文学作品,前两篇《白鹅》《白公鹅》,是不同作家写同一种动物;后两篇《猫》和《母鸡》,是同一作家写不同的动物。
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动物的可爱、可敬;二是通过同题阅读,使学生体会到,同样写动物,观察角度不同,心理体验不同,运用的表达方法就不同,语言也就各具特色。学生从中可以体会到不同风格的语言表达,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内容:
《慧眼观天下》“和谐之美”部分(8篇);《万物皆有灵》“友情赞歌”部分(5篇),“生灵有情”部分(6篇),“异彩纷呈”(5篇),“走进名家”(2篇,《丰子恺放生趣闻》,《梧桐树》)
所选文章主要体现了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感情,通过让学生读来细细体会。另外,“走进名家”中有2篇文章介绍了丰子恺的故事,可让学生有选择的阅读。
学习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25个生字,能读记文中词语。
2.以四篇课文和相关主题阅读内容为研究材料,寻找描写动物的一般方法和规律。
3.通过词语、句子的积累,增加语言储存,为语文学习奠定基础。 4.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写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5.培养学生探究语言,对信息分类整理概括的能力。
6.培养学生描写动物的能力,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喜爱的动物。 7.学会比较分析,提高学生发现语言特点的能力。 8.通过阅读四篇课文,理解课文所描述动物形象的特点。 9.激起热爱生活的情趣,激发课外观察动物的兴趣。
10.感悟人与动物之间的和谐之美,体会存在于动物之间的亲情。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体会动物的有趣、可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对生活的热爱;在阅读中体会作者抓住特点写的方法,感受作者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2.通过与《白鹅》进行同题对比阅读,使学生体会到,不同的人写同一类型的事物,语言各具特色;通过比较,对文章的写法有所感悟。
3.让学生继续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意境,体会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用具体事实表现动物特点的描写方法。
4.通过自主阅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的相关篇目,让学生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的美好感情,积累好词、好句,学习写文章的方式、方法。
具体课时及授课内容安排: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白鹅》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高傲、郑重、局促不安、京剧、毫不相让、一日三餐、滋味、倘若、从容不迫、侍候、脾气、扬长而去、空空如也、责备、供养不周、邻近、不胜其烦、架子十足”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了解白鹅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4.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写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和幽默风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是怎样写出白鹅高傲的特点的。 教学难点:从文中那些看似贬义的词语中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教学思路:
1.以古诗《鹅》导入;
2.检查预习情况,整体感知课文。
3.整体感知第一、二自然段,找到文章中心句,找到鹅“高傲”的具体表现。 4.分别学习鹅的叫声、步态、吃相的具体段落。 5.总结练习:概括介绍丰子恺家的“鹅”。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白公鹅》 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万物皆有灵》“走进名家”:《丰子恺放生趣闻》、《梧桐树》,“友情赞歌”:《鸟》
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中的7个生字:腔、掂、涟、漪、虑、属、宰。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白公鹅的特点。
3.比较《白公鹅》和前一篇课文《白鹅》在写法上的异同之处,体会作者的语言特点,学习抓住特点写具体的方法。
4.通过阅读《丰子恺放生趣闻》《梧桐树》进一步了解丰子恺。 5.阅读《鸟》,体验“我”对鸟的感情,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和谐美。 教学思路:
1.教学《白公鹅》这篇略读课文,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从整体人手,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自得。以读为主,通过感知读、理解读、体会读、感情读等多形式的读来理解内容、体会感情,感悟表达的特点。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交流阅读感受;运用比较的方法,领悟和了解不同作家的表达方法、语言特点。
2.阅读《鸟》,体验文中感情。
3.阅读丰子恺的文章《梧桐树》,描写丰子恺的文章《丰子恺放生趣闻》,进一步了解丰子恺。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猫》 教学目标:
1.学会4个生字,掌握“稿纸”等词。理解“古怪、尽职、屏息凝视”等词语,积累“生机勃勃”等词语。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猫的特点。
3.品味“说它……吧”,“蹭”“……踩印几朵小梅花”,“生机勃勃”等词句,学习精彩的语言,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
4.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激发学生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5.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猫的特点的。 教学难点:学习抓住事物特点真实具体地描写的方法。 教学思路:
本节课主要抓住让学生概括猫的特点这一重点环节来展开教学,然后去体会老舍写猫的方法,领会感情的表达方式。具体环节为:
1.以学生对猫的描述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2.检查预习情况,理清文章主要脉络。
3.细读课文,概括老舍笔下“猫”的特点及表现。 4.体会感情,深入升华。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母鸡》;“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万物皆有灵》“异彩纷呈”:《老猫(节选)》,《小麻雀》,《松鼠》。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的情感经历。 2.邻居母鸡的生活习性及伟大的母爱在母鸡身上的具体体现。 3.比较本文与《猫》在写法上的异同点。
4.阅读季羡林的《猫》,比较与老舍的《猫》写法上的异同点。
5.阅读《小麻雀》,《松鼠》,体会作者的感情,学习描写小动物的方法。 教学思路:
1.《母鸡》这篇文章,老舍采用了先抑后扬的描写方法,学习本课,重点是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体会母爱的伟大。具体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做到以下几点1)、自读课文,体会作者对母鸡的感情有什么变化,两种不同的感情你分别从哪些句子的描写中体会出来。2)、抓住个别有特色的句子,引导学生品读,感悟作者的写法。3)、比较与前文《猫》在写法上的异同点。教学中,注意主要引导学生感悟,让他们去体验、思考,相信会收获更多。
2.自主阅读《老猫(节选)》,体会文中的感情,比较写法的异同。
3.阅读《小麻雀》,《松鼠》,感受作者笔下的不同小动物的描写方法,积累好词、好句。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