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三年级音乐第5册教案
●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学目标侧重学生唱游活动的参与和形式的设计,要在“玩”字上做文章。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实现以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一:通过两首歌曲的唱游活动,培养学生互相合作、协同表演的能力;通过唱和动两者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音乐和动作的协调能力、表现能力。
教学目标二:通过两首歌曲的学唱,复习巩固mi、sol、la三音的手号和音准,能在老师帮助下,视唱歌曲“左手和右手”的旋律。
教学目标三:建立“我的小音库”,认识和唱准唱名“6”;感知音名A;通过手号能唱准“3、5、6”三音的高音;能手“3、5、6”三个音按照所给的节奏创作音乐短句;通过“表演小品”的活动,复习巩固所认识的乐器。
●教材分析与教法设计
(一)唱游歌曲《踢毽子》
踢毽子是中国民间的一种体育游戏运动。它不需要任何专门场地和设备,运动量可大可小,男女老幼都可练习,因此深受国民喜爱。毽子有鸡毛毽、皮毛毽、纸条毽、绒线毽等。踢毽子花样繁多,如旋转踢、脚尖和膝盖交替踢、远吊、近吊、高吊、前踢和后勾,还可用头、肩、背、胸、腹代足接毽或毽绕身不坠等。但它的基本动作是盘、磕、拐、蹦4种。踢毽子的游戏在中国历史悠久。少林寺武术还采用踢毽子作为辅助功之一。宋代以后,踢毽子更加普及,技巧也日益丰富的提高。现在,全国各地踢毽子的游戏开展得十分广泛,中小学校经常举行踢毽子比赛。
《踢毽子》是一首情绪活泼的二拍子歌曲,主副歌结构,表现了少年儿童在玩踢毽子游戏时的欢快心情。
教学设计:
1、赏毽子:请学生带个毽子进教室,(最好自己动手做一个毽子,材料可由自己选择,造型可由自己设计。)在歌曲《踢毽子》的背景音乐声中互相欣赏手中五花八门、色彩斑斓的各式毽子,感受我们祖国的民族文化,进行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
2、踢毽子:在歌曲《踢毽子》的背景音乐声中进行一场班级踢毽子表演赛,看看谁的毽子飞得高,谁踢的个数多,谁踢的花样新,在欢快的气氛中导入歌曲的学习。
3、唱歌曲:用听唱法学习歌曲,注意让学生能听出一、二小节是由mi、sol、la三音组成的,请学生打手号跟音乐唱一唱。在听歌曲录音时,可让学生先跟着歌曲拍出节拍听熟歌曲,如第一拍拍手,第二拍拍腿等。然后跟着歌曲节奏边拍手边朗读歌词,再可过渡到师生对接唱或分小组对接唱的方法学习歌曲。
4、玩游戏:唱游的方法可由学生自己讨论设计,教师可作适当提示。这里提供几种方法供参考:
(1)同学跟着音乐边唱歌曲《踢毽子》边踢毽子。
(2)全班分成两大组,一组围成圈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另一组在圈内边踢边唱,再交换。
(3)曲声中进行踢毽子比赛:两人一组,一人踢毽子,一人当裁判为其数个数。 时间以歌曲的长短为限,歌曲的前奏部分作准备,从第一个歌词“小”开始踢,以最后一个歌词“习”为结束,再两人交换做。最后老师当裁判长,看看谁能登上“班级踢毽子比赛”冠军 的宝库。
17
(二)建立“我的小音库”(认知唱名“6”,感知音名“A”
在第2课“我的小音库”中,已存入了mi-3、sol-5两个音,本课将帮助学生再把la-6存入“我的小音库”。要求学生能在复习mi-3、sol-5两音的基础上,再将la-6存入“小音库”,能唱准并认识其简谱“6”,初次感受音名“A”。
教学设计:
1、唱一唱、填一填:通过歌曲《踢毽子》的第一句旋律导入新课,这两小节旋律如用简谱表示就是:3 5 5︱6 3 5︱,其中mi、sol两音的简谱(3、5)可由学生自己填写,la(6)可由教师填写,再帮助学生认识和唱准三个唱名。并打手号唱一唱,感受三个音的音高位置。
2、听一听、认一认:借助音条帮助学生初步感知音名“A”,教师不必多讲唱名和音名的理论,只要让学生知道这个新朋友名叫A,比我们前面认识的E音条和G音条都短,它发现的声音是la。(如学校没音条,可在钢琴或风琴的键盘上贴上“A”的标签纸,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也可达到同样效果。)
3、敲一敲、唱一唱:教师敲E、G、A三根音条,学生听辩后打手号唱出来。教师敲音条,学生听到mi(3)坐下,听到sol(5)站起来,听到la(6)举起右手站起来,感受三个音的音高位置。
4、比一比、唱一唱:教师敲出简单的乐句,如5 3︱6 5 3或6 6 3 3︱5 5 3等,学生打手号模唱。将学生分成三组,每组唱一个音,听音条打手号唱出,如教师两个音条同时敲,则两组同时唱,让学生初步感受和声的美妙效果。
5、认唱名、唱短句:认识唱名“5、3、6”:教师边唱边出示写有唱名“5、3、6”的卡片,学生打手号唱出唱名。根据教材安排的“唱一唱”和“唱短句”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唱名的认知;通过“唱一唱”练习,帮助学生建立手号、音高和唱名之间的关联的感性知识;通过“唱短句”,练习每个唱名下面黑色粗体下划线的高低和长短,帮助学生建立唱名、音高和节奏三者间的关联概念,并且帮助学生逐步积累读谱的经验。
(三)唱游歌曲《左手和右手》
这是一首非常受低年级学生喜爱的儿童歌曲,作者巧妙地用mi(3)、sol(5)、la(6)三音组成了一首旋律活泼优美、歌词生动风趣的歌曲,是教师对学生进行mi(3)、sol(5)、la(6)三音音高、手号、唱名练习和“×、× ×、×-”三种节奏的极佳教材。同时,歌曲集审美和教育为一体,运用拟人的手法,通过“我”的左手和右手之间发生的有趣的事情,教育孩子认识到在生活中自己的左手和右手必须团结合作才能做好每一件事情,要爱护自己的左右手。通过唱游歌曲《左手和右手》,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表现能力。
教学设计:
1、故事激趣:可用生动有趣的故事导入:有一天晚上,冬冬正在紧张地写作业。突然,拿着钢笔的右手把钢笔一扔,对着左手吼道:“今天不干了!你倒舒服,小主人一天到晚什么都叫我做,你却在一边悠闲。”左手听了,感到非常委屈,大声分辨道:“你冤枉我!小主人每让你做一件事情,我从来不偷懒,都在一边帮助你。”“胡说!”左手和右手激烈地争吵起来,小主人冬冬怎么劝他们都没用。右手的声音越来越大,左手伤心地哭泣着。突然,哎呀,左手飞起了,冬冬大声叫他回来,但他不见了。冬冬很难过,但右手却毫不在乎。第二天,冬冬吃饭时,由于没有左手帮他拿碗,任凭拿着筷子的右手怎么使劲,都无法将饭菜准确地送到嘴里,饭菜撒了一地。冬冬写字时,由于没有左手帮他按着作业本,任凭拿着铅笔的右手怎么使劲,本子还是团团转,冬冬的字
18
写得七歪八扭。冬冬弹钢琴时,由于没有了左手的伴奏,任凭右手怎么使劲,弹出旋律总是那么单调、难听??。冬冬伤心极了,一个劲的责怪右手赶走了他的好朋友左手。右手的心里也不好过,他知道自己错了:没有了左手,他一事无成。于是他和冬冬千方百计将左手找了回来,他们又成了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2、欣赏歌曲:教师范唱或听歌曲录音,请学生说说歌曲中唱的内容以及听一听歌曲是由几个音所组成的。
3、学习读谱:教师按歌曲节奏和旋律,打手号让学生唱出旋律,学生唱熟歌曲后,可让他们用唱名当歌词唱一唱,或看着歌谱唱旋律、看看歌谱打着手号唱旋律。
4、读读唱唱:学生按节奏朗读歌词,可加上自编的律动,边说边做。
5、自编自演:用听唱法学会歌曲后让学生自编动作边唱边玩。可分小组或两个人面对面的表演。教师要提示学生在编动作时,要把“左手”、“右手”、“飞走”、“不见”、“拉住”、“找到”、“拉拉手”、“拍拍手”的意义表现出来,要编得生动有趣。还可让学生自编声势和自选打击乐器边唱边玩。
(四)、表演小品
编者在这部分教材中安排了两项内容,一项内容是“表演小品”,通过由一位同学模仿一种乐器演奏的动作,让大家猜乐器,进行乐器知识的复习。另一项内容是按节奏用mi、sol、la三个音编出音乐短句,进行节奏、音高的练习,培养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
教学设计:
1、猜乐器:建议在做这个“表演小品”的游戏前,教师可将学在前四册中学习过的所有的乐器系统地复习一下,可分弦乐器、管乐器和打击乐器三大类,让学生从乐器的外型、音色和演奏姿势上进行回忆和模仿,然后再进行“猜乐器”的游戏。(如教师能将学生学习过的所有的乐器汇聚在一个多媒体课件上,集乐器的外型、音色和演奏姿势为一体,作为给学生的复习资料,效果会更好。)
2、演乐器:要鼓励学生模仿没学过的乐器的演奏动作,如手风琴、竖琴、琵琶等。 3、玩游戏:做这个游戏游戏开始时最好以小组为单位,以利于学生参与的面更大。在小姐活动的基础上,选出一个“最棒的”(模仿的乐器种类最多,模仿的演奏动作和音色最像的)参加以班级为单位的游戏,活动继续进行下去。
4、编短句:“编音乐短句“的活动意图是培养学生简单的作曲能力,要在充分掌握了mi、sol、la三个音的音高和教材所给的三条节奏后才可进行。以下方法可供参考:
(1)用手号复习mi、sol、la三个音的音准。 (2)用卡片比赛的方式复习简谱3、5、6。
(3)拍准节奏。特别是第3条节奏,学生从1、2两条的二拍子节奏一下子转到三拍子节奏,会在强弱规律的变化上有困难,教师要适时指导。
(4)按节奏说句话,如× ××︱×× × 校 园里 真美 丽。 (5)奏用mi、sol、la三个音唱一唱, 如:× × ×︱× × × sol mi sol la sol mi
(6)可在节奏谱下将自己作的曲子记下来,如: × ××︱×× × ①5 3 5 ︱ 6 5 3 × ××︱×× ×
19
②6 5 3 ︱ 5 6 6
全班同学看着谱子打手号唱一唱。 第五课
动物世界(五)20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