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学人写作手册

经济学人写作手册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4 19:34:54

《经济学人》写作手册 译/王烁

导言:奥威尔六条写作规则

清晰的写作来自于清晰的思想。所以,想清楚你要说什么,然后尽可能简单地说出来。记住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的六条基本规则。 这六条来自奥威尔《政治与英语》,出版于1946年。

1. 绝不要使用在印刷物里经常看到的隐喻、明喻和其他修辞方法。 2. 如果一个字能说清,不要用两个字。 3. 但凡一个字能删掉,一定要删掉。

4. 只要能用主动语态,绝不要用被动语态。(王烁:也就是说,看见“被”字,要想方设法把它去掉。当然,“被自杀”这类伟大的语词创新除外。) 5. 能用常用词的时候,不要用外来词、科学术语和行话。 6. 绝不要用粗俗语言,为此可以打破上面任一规则。 王烁:

如果你是第一次看到奥威尔六条写作规则,可能有震憾性的感受。它提示的写作方法与大多数中国作者所熟知的完全不同。中文写作好象从来都没有这么严格、具体和有操作性。

哪种写作方式更优?必须提示,对此我既无知,也保持着不可知论的态度,更认为这个问题没有意义。

中国文化从风雅颂赋比兴开始。汉语财富里如果把所有比喻剥掉可能所剩无几。中国人用“意在言外”来要求和赞美诗歌、文章、书画。“得意忘言”的层次则更高。表达,在中国人对汉字的使用中,只是一部分功能,我们还用它来暗示,误导,甚至遮蔽。这是文化血脉的一部分,将与我们永远共存。

1

我只是想说,循奥威尔提示的这个方向用汉语写作,同样也能写出了不起的、力透纸背的(对不起我违反了第一条)的文章。对于新闻写作,更是一条捷径。

所以,我的建议是,不要忘记奥威尔的六条规则,要尽力尝试。如果实在不能无折扣地实现,没关系。一不要认为自己是狗屎,二不要认为奥威尔六规则是狗屎。你和他都没有战胜文化差异而已。 导言之隐喻

“新发明的隐喻可以唤起视觉形像,有助于表达思想。”奥威尔说,“另外,有些隐喻已经变成生动的日常词汇(如铁的意志)。但在这两者之间有大量过度使用的隐喻,人们使用它们只是因为懒得自己发明词汇而已。”

每一期《经济学人》都有大量的隐喻。比如:trails of crushed rivals (敌人溃败的痕迹), billingand cooing politicians (狼狈为奸的政客), projects falling atthe first hurdle (在第一个难关前就倒下的项目), track records oninflation (通胀记录), tabloid reporters lapping up stories(小报记者编造故事), reports leaving the door ajar (报告给XXX留下了一道门缝), irresistible forces about tomeet immovable objects (矛盾相争),roadblocks in the path ofreform (改革的路障), investors crying foul (投资者大叫犯规), doors slammed shut in China (中国的大门关上了),blind eyes turned in Taiwan (对台湾视若无睹)。

这里面有一些是上面所说的过度使用的隐喻,让读者觉得俗气。但绝大多数已经是日常语词,“死掉了”的隐喻,可以在文章中使用。但不论是死是活,隐喻要节俭地使用,否则会给自己的文章带来麻烦。

下面是几个滥用隐喻的例子。第一个是某报纸写保加利亚经济危机的报道开头。 ??Bulgaria is on its knees. Along-simmering economic crisis has erupted, gripping the country in a fierceand unrelenting embrace.

“保加利亚屈膝脆地。长期发酵的经济危机终于爆发,暴烈地,不可抗拒地将这个国家揽入怀中。”

第二个是某出版物关于布什选举策略。

??The basic question for theBush campaign, as the fervour from the Republican convention in Houston lastweek dissipates, is whether or not it is barking up the

2

wrong social tree bypainting an exclusionary picture of an American society that has otherwise longbeencharacterised as a melting-pot eternally susceptible to change. This mayonly be part ofthe broader election canvas, which also runs to more legitimatecriticism of the opposition . . .

“在上周休斯顿共和党全国大会的激情消散以后,布什竞选阵营面临的基本问题是,他们是否搞错了社会政策。他们给美国社会描绘了一个排外的前景,但这与长期以来美国社会形象──大熔炉,时刻在变化──不同。也许这只是布什竞选策略外衣的一部分,但也招致了来自反对阵营的正当批评。”

路透社也没能免俗。

??A BBC statement said today:“This is an off-the-wall programme with a track record of cutting-edge humour,but on this occasion we appear to have overstepped the mark.”

BBS今天说:“这是一个疯狂的节目,有过最时兴的幽默,但这次我们跨过了界。” Léon Dion, 一个宪法专家,看起来如果不用隐喻无法说话:

??In his opinion, give theAnglophones an inch and they will demand a mile. “The signs issue is just theTrojan horse,” he says. “It is the tip of the iceberg. Once the dam is open youwon't be able to close it.”

在Leon Dion看来,操英语者得寸进尺。“标志问题只不过是特洛伊木马,”他说,“只是冰山一角。只要闸门一开,我们就关不上了。”

王烁:

用中国人的眼光看,上面举的例子,特别是在我翻译过来之后,都并不过分,有的还算漂亮。这有两个原因。第一是大多为意译,直译过来对中国人来说就理解不能了,如bark up the wrong tree,而意译已经消解了许多原来隐喻对理解造成的困难。第二是中国人对隐喻的容忍尺度要更宽一些。想一想,离开了成语,哪怕是那些用了成千上万次的成语,我们还能说话吗?

尽管如此,这里所讲对隐喻的运用,对中文作者仍然很有用。奥威尔和Economist都反对用那些既没有新鲜感,又没有彻底成为日常用语的隐喻。对于这种隐喻,中国传媒大学文学

3

系主任苗棣曾有精准界定。他说这些叫“俗典”。“俗典勿用”。举个例子,不要用“游人如织”。俗典绝不会为文章增色。难道你愿意读者文章里只看到熟面孔吗?

在这一节里,《经济学人》还以自己为例说明过多隐喻导致文章不可解。 导言之短词

要用短词。这些词往往是来源于盎格鲁-萨克森而不是拉丁语。他们容易拼,好理解。 用about,不要用approximately;用 after,不要用following;用let,不要用permit;用but,不要用however;用use,不要用utilise,用make,不要用

manufacture;用plant,不要用facility,用takepart,不要用 participate;用setup,不要用establish;用enough,不要用sufficient;用show,不要用demonstrate;以此类推。说不发达(Underdeveloped )国家一般都不如用穷(poor)国。实质性的(Substantive)一般指的就是实际的(real)或者大( big)。

“短词是最好的,如果又短又老,那就是最好中的最好。”邱吉尔说。 王烁:

汉字没有长短之说,汉字词组一般也不太长,四字成语就算长了。所以,用短词这一条,作参照性的理解就好:精炼、简短、明白地写作。

邱吉尔的话有意思,提醒我们可以适当地运用古汉语的语词和语法。随便举个例子:礼失而求诸野。六个字,讲了多少内容,多么凝炼。不过古汉语要慎用,不能以牺牲易读为代价。 导言之冗词

有些词除了给文章增加长度外一无可取。为了更准确地表达才用形容词,要小心那些你用来表示强调的形容词。“很(very)“就是一个例子。如果你写的句子里有“很”,把它去掉,看看意思变了没有。“这是个好兆头”比“这是个很好的兆头”更有力。

不要用打击行动(strikeaction),打击(strike)就够了;不要用削减(cutbacks),用砍(cuts);不要用轨迹记录(track record),用 记录(record);不要用大规模(large-scale),用大(big);不要用政策制定过程(policy making process),直接用制定政策(policy making);不要用天气情况(weather conditions),用天气(weather)就好。

4

搜索更多关于: 经济学人写作手册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经济学人》写作手册 译/王烁 导言:奥威尔六条写作规则 清晰的写作来自于清晰的思想。所以,想清楚你要说什么,然后尽可能简单地说出来。记住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的六条基本规则。 这六条来自奥威尔《政治与英语》,出版于1946年。 1. 绝不要使用在印刷物里经常看到的隐喻、明喻和其他修辞方法。 2. 如果一个字能说清,不要用两个字。 3. 但凡一个字能删掉,一定要删掉。 4. 只要能用主动语态,绝不要用被动语态。(王烁:也就是说,看见“被”字,要想方设法把它去掉。当然,“被自杀”这类伟大的语词创新除外。) 5. 能用常用词的时候,不要用外来词、科学术语和行话。 6. 绝不要用粗俗语言,为此可以打破上面任一规则。 王烁: 如果你是第一次看到奥威尔六条写作规则,可能有震憾性的感受。它提示的写作方法与大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