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学科不感兴趣之原因与策略
中学语文论文
标 题 浅析初中学生对语文不感兴趣原因及对策 作者单位 ***初级中学校
作者姓名 **________
【内容摘要】 学习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某种知识的内在力量,学
生对某一科越感兴趣,也就越专心去学习研究某一科,对于当前农村学校、家长片面追求考试成绩;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语文特点;留守儿童缺乏正确语文引导及教师教学方式方法不当导致学生对语文不感兴趣等现象。必须采取措施改变学校、家长观念;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语文特点;关爱留守儿童,帮助他们树立语文信心以及改变农村教师的教育教学方式等措施来改变这一现象。
浅析农村初中学生对语文不感兴趣的原因及对策
【关键词】 兴趣 原因 对策
【正文】
教学论上说,从学习效果看激发与维持学习动机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手段;从人的发展看,兴趣和动机是构成人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兴趣是最好我们的最好教师,学生对语文感兴趣了语文也就自然提高了,所以在新课改倡导学生要自主学习的今天,我们的首要任务是要让学生对语文感兴趣。然而现在不管是老教师还是新教师我们都觉得现在农村初中学生对语文兴趣越来越淡,尽管,教师使尽了浑身解数但是效果却甚微。
针对这种现象我简单分析了以下几点原因。
一、 许多农村学校、家长片面追求考试成绩,忽视语文的人文性、
开放性等特点
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许多农村家长到城市务工后片面的认为,只有读书才是孩子的唯一出路,而衡量孩子读书效果的标准就是考试成绩。而对于许多农村学校来说片面的把学生的考试成绩,尤其是中考成绩作为对社会和上级领导唯一交代。当前许多学校以成绩来衡量教师,而教师又以成绩来衡量学生,这样导致了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偏离了教学方向,教师在上课机械式的按图索骥教学,学生则应付式的死记硬背,教师一味的灌而学生就一味的接受。在这过程中教师很少思索回归语文本性,而学生就更少思考语文究竟该如何学语文。这样下来久而久之学生对语文自然会产生厌倦感。
二、学生没有认识到语文学科特点
对于语文来说要求学生达到读、写、听、说四个目标,而这些要求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它要求一个词一个词的积累;一句话一句话的练习;一篇一篇的阅读以及一段一段的写作,就像一座万丈高楼还得从地起。对于许多农村孩子来说他们的接触面狭窄,知识来源的渠道少,再加上家长和老师的期望。他们很多往往都急功近利,平时从来不去观察生活,不练习写作文、日记,不去阅读。总认为我今天认真听了几节课,做了语文作业,这样语文成绩就会提高。结果考试下来成绩不理想,作文写不好、阅读读不懂,这样反复几次下来他们就再也没有信心和兴趣学语文了。
三、农村学生大多为留守儿童,缺乏正确的语文引导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涌向城市,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份,与此同时农村留守儿童的比例也在逐渐增加,这些孩子缺乏关爱、正确的引
导以及有效的监护,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于是他们在语文学习中遇到种种困难时无人引导、指导,这样长期下来他们对语文学习兴趣慢慢递减。
四、 农村教师队伍结构普遍不合理,教学方式方法单一
现在许多农村学校教师比例严重失调,许多年轻教师不愿意到农村从教,许多农村偏远学校老中青比例为3:2:1,在这过程中就出现老教师虽然教学经验丰富但是教学方式方法单一不追求新、奇、特等。还有就是学校许多教学设备比如电脑、多媒体等现代设备对于老教师来说就是一个摆设很少使用,这样多少让学生在单一的教学方法、方式上感觉到乏味。故而对语文只是应付式的学而不是乐在其中的学习。。
对于以上种种原因我认为应采取以下对策
一、 学校、家长转变观念,将考试与语文特点相结合
在已经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精神发展。所以不管是家长还是学校必须将观念转变,不能一味的根据学生的语文成绩高低来衡量语文水平的高低,我们在教学中也要注意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体发展。结合语文学科人文性、基础性与开放性等特点。我在教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时,没有按常理让学生去记忆什么说明方法、说明顺序等,而是在学完后让学生画出自己心中的桥并附上描述你的桥的介绍用上我们本单元的说明顺序、说明方法最后让同学来打分,这个分数就作为单元测试的一部分。这样既让学生在无形中学习了说明方法、说明顺序以及用词准确等目标,同时也增加了他们的兴趣。
二、让学生充分认识语文学科特点在于细水长流
新课改倡导让学生自主学习,对于语文来说应该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让学生了解语文并非只在语文课上才在学语文,而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学语文,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语文。让学生多去留心身边的生活并让他们用日记或作文的形式把它们记录下来。有这样一位老师在他教学的班级,他每天让学生去读一段话或一篇文章然后上台给大家用几分钟交流,每天让学生用日记记录自己一天的收获不管多或少,重在坚持。到了期末这个班的同学上台大多都能大方自如的表达自己,写作文也能找到自己想写的。这个老师在教学时就注重了语文靠平时积累的特点,从而让学生在平时不知不觉中把语文学好的同时兴趣也浓了。
三、 关爱留守学生,帮助其树立语文学习信心
现在许多留守学生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学习无人看管,学习自觉性差,不能按时完成语文作业,久而久之养成偷懒的习惯,从而就对语文没兴趣,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帮助他们培养语文兴趣,树立起对语文的信心。根据语文学科特点我们可以采取一帮一或者个别辅导的方式,一帮一就是让班上成绩好的同学对他们进行帮助,个别辅导就是根据学生的实际采取个别辅导或谈话的方式。除了以上两个方面外还要让学生感受到你在关心他没有放弃他。记得我班有个学生成绩很差,语文只考了二十多分,于是我找他来谈心问他原因,并且把试卷上每个题给他讲了一遍。然后让他把错题抄来老师检查,以前这个同学从不交作业,因为他觉得交了也没有人关注,然而他这次却按时交来了。我在他的作业后写上一句话
“希望以后都能像这次一样,你的成绩一定能提高”。后来每次他都按时交作业了。学生也是有情感的尤其是差的留守学生他们本来就缺少关爱,这时只要老师的关爱及时就能让他们重新找回对语文的信心和兴趣。
四、 改变农村教师队伍结构、教学方式、方法等
当前许多农村学校语文教师队伍普遍偏老龄化,这让学生难免在教学方式、方法等感到枯燥。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第一:农村学校应该大力引进年轻老师让新鲜的血液注入到学校当中,让学生感受新的活力,多元素的接受一些新的教学方法,方式以及现代设备的教学等。第二, 学校应该转变老教师的观念,不能沉寂在自己曾经的教学模式中,现在初中学生大多是90、00后他们思维活跃、追求时髦、新鲜,而那些老套的方法对于他们来说就是过时。所以老教师要多吸收新的教学方法,多学习利用电脑、多媒体等现代化设备的教学来适应新时代的学生要求,这样才能提高他们对语文的兴趣。
总之,要提高农村初中学生的语文水平,培养兴趣是很关键的一步。除了改变学校、家长的观念;让学生认识到语文学科的特点;关爱留守学生;改变农村教师教学方式方法以外,还有很多。作为当代中学生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他们求知欲强、接受能力强、喜欢求新、求异作为学校、教师和家长,我们只有找准了他们的问题所在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这样才能培养他们对语文的兴趣,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从而让家长对孩子语文学习安心;学校对学生语文学习放心;教师对学生语文学习感觉舒心,而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感觉到开心。
参考文献 【1】、 《教学论》杨小微 张天宝
【2】、《流动子女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范先佐: 【3】、《新课改标准》
【4】、《教育心里学》冯忠良 人民出版社 2000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