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20届湘教版高考地理专题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B.降水 C.热量 D.坡度
8.图中沟谷雨林区域热量异常充足,其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低 B.海拔低 C.地形封闭 D.陡崖反射阳光
9.若只考虑山体的崩塌和侵蚀,该地植被的演变最可能是( ) A.沟谷雨林的范围将会扩大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将会扩大 C.坡麓常绿灌丛林海拔上限持续下降 D.区域植被类型将会增加 答案:7.A 8.C 9.B
解析:第7题,图中显示,山顶土壤厚度较小,土层薄,保水性差,在土壤较厚的中部发育了常绿阔叶与针叶混交林,两侧发育了硬叶小乔木和灌木,同一山顶小区域内,降水、热量、坡度差异不大,因此土壤是最主要的因素,A项正确。第8题,根据材料可知,图中沟谷雨林区位于崖底,是山峰和悬崖围闭的沟谷,由于沟谷被山块围合,地形封闭,沟谷内温度较高,水分充足,形成湿热的小环境,该类区域也被称为“热岛+湿岛效应”,C项正确。第9题,丹霞地貌的典型特征是“顶平、崖陡、坡缓”,山体的崩塌和侵蚀形成的堆积物,最易堆积在坡麓地带,使土层变厚、变广,进一步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扩大,坡麓常绿灌丛林海拔上限可能会波动变化,但崩塌及侵蚀可能会使得山顶更加干旱,顶部生态受破坏,整体区域植被类型不变也可能会减少,B项正确。
(2018山东潍坊期末)土壤是由气候、植被、人类活动等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在一定地域空间形成了气候—植被—土壤相对应的整体性分布特征。淋溶灰褐土分布区的降水
量偏高(一般大于650毫米),土壤的脱钙作用明显,钙质含量较低。下图示意祁连山某山峰南北两坡土壤垂直带谱分布模式。据此完成第10~12题。
10.该山峰的林带主要分布在( ) A.2 000~2 600米的南坡 B.2 200~2 600米的北坡 C.2 600~3 000米的北坡 D.2 600~3 000米的南坡
11.导致两坡带谱差异明显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 C.海拔
B.坡度 D.坡向
12.该山峰3 000米以上两坡带谱差异较小的原因是( )
①上半部气候寒冷,人类活动影响弱 ②两坡面积较小,植被多样性减少 ③两坡距离近,水热交换作用增强 ④上半部空气稀薄,两坡光照充足 A.①② C.①③
B.②③ D.②④
答案:10.C 11.D 12.B
解析:第10题,结合材料可知,淋溶灰褐土分布区的降水量偏高,而森林植被主要生长在降水量大于600毫米的地区。因此该山峰的林带主要分布在淋溶灰褐土所在海拔范围,也
就是2 600~3 000米的北坡地区,C项正确。第11题,从图示可知,该山南北坡的纬度、海拔和坡度相差不大,而南坡和北坡土壤垂直带谱差异明显,应该是南北坡向的热量和降水条件差异明显导致的,D项正确。第12题,该山3 000米以上自然带谱差异小,一方面是由于3 000米以上的山峰,海拔高,空气稀薄,其坡面面积小,植被多样性少;另一方面是由于南北两坡距离较近,水热交换作用强,生物差异小。人类活动对带谱差异影响小;两坡都光照充足,所以不是两坡带谱差异小的原因。 二、综合题(共52分)
13.(26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2017年2月20日,晴,我从智利的蓬塔阿雷纳斯搭乘豪华邮轮前往火地群岛探险旅游。几个小时后,邮轮在蜿蜒曲折的海峡内航行,海面上风大浪高。我看到处处是幽深的峡湾,烟云缭绕,两岸绿岛荒岩上栖息着无数海鸟、企鹅和海狮,远处一座座青山雪峰,冰川遍布,蔚为壮观。邮轮到达乌斯怀亚港已然风平浪静,大大小小的船只星罗棋布,海鸟自由翱翔,与岸上色彩鲜艳的小木屋构成绚烂的画卷……——游记《世界尽头·原始火地岛》。下图示意火地群岛位置及游记中的探险旅游路线。
(1)分析沿途“青山雪峰”景观的形成原因。 (2)比较线路甲、乙段的风浪大小,并说明理由。
(3)乌斯怀亚民居多为低矮的小木屋,屋顶坡度大。说明该地民居特点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答案:(1)地处板块消亡边界,褶皱隆起形成高大山脉;(地处中纬度地区,)盛行西风,降水丰富,正值夏季,森林茂密;纬度较高,且山地海拔较高,气温较低,多数山峰被积雪覆盖。 (2)乙段风浪较甲段大。理由:与甲段相比,乙段西部为海洋,对西风和西风漂流的削弱作用较小;航道狭窄且走向与盛行风向一致,狭管效应显著。
(3)该地多大风天气,地震频发,低矮小木屋抗风性强,且利于防震;冬季降雪量大,屋顶坡度大不易积雪;森林茂密,便于就地取材。
解析:第(1)题,沿途“青山雪峰”景观的形成原因主要从山峰、植被、积雪形成原因分析。山峰的形成与板块构造有关,该地位于板块交界处,形成高大山脉。由于地处盛行西风带,降水量大,且2月份为南半球夏季,气温高,植被茂密——“青山”。由于纬度高,海拔高,气温低,峰顶有积雪覆盖,为“雪峰”。第(2)题,线路甲、乙段的风浪大小及理由主要从该地的盛行风向及洋流角度考虑。读图,根据经纬度可知,航行路线位于西风带内,洋流为西风漂流。甲航段受大陆影响,位于西风背风地带,且受西风漂流影响小,而乙段航线与西风漂流及西风风向一致,西部为海洋,对于西风及西风漂流影响小,且由于地处小岛屿之间,有狭管效应,使得乙段风浪大。第(3)题,乌斯怀亚民居多为低矮的小木屋,屋顶坡度大的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主要从抗风、防震及取材角度考虑。由于该地位于西风带,风浪大,低矮的木屋可以防风。该地位于板块交界处,地震多发,木结构房屋抗震性能强。该地冬季多降雪,屋顶坡度大,不易积雪。且周围植被覆盖率高,有利于就地取材。 14.(26分)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甲岛面积约3 635平方千米,拥有宽阔的大陆架,白色沙质海滩四周环布。岛上多荒漠,石灰岩层遍布全岛,但溶洞数量较少。
材料二 龙血树(图1)是甲岛独特并具有代表性的植物,生长在山区只有少量土壤的地方,外形像一把巨伞,多刺的树叶上有一层蜡质。
材料三 图2所示洋流流向为甲岛附近海域4—9月洋流流向,图3为甲岛气候资料图。
图1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