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CCNA 学习笔记
R2#show ip protocols
R2#show ip eigrp interfaces
R1#show ip eigrp neighbors
测试不同AS NUM能不能建起邻居。
测试Hello/Hold Timer不一致能不能建起邻居。
·修改Hello/Hold Timer
R1(config-if)#ip hello-interval eigrp 90 60 R1(config-if)#ip hold-time eigrp 90 180
<手工汇总>
R2(config-if)#ip summary-address eigrp 90 20.1.4.0 255.255.252.0 (在路由流向的出接口作)
本地会产生:D 20.1.4.0/22 is a summary, 00:00:02, Null0
·本地只有明细/汇总路由,从做汇总的接口发出汇总路由。
·直到明细的最后一条路由消失,汇总才会消失。
·汇总路由的metric值会取最小的metric值
EIGRP汇总路由的AD值是5
<被动接口>
R1(config-router)#passive-interface loopback 0 必须在进程中
接口将不收发Hello包,但此接口还是被宣告进Eigrp。
对于环回口来说其他路由器仍可收到这接口的路由。对于物理接口来说则根本无法建立邻居关系
<EIGRP区域生成默认路由>
1)Redistribute Static:
R1(config)#ip route 0.0.0.0 0.0.0.0 serial 0 R1(config)#router eigrp 90
R1(config-router)#redistribute static
(默认是按静态路由出接口类型计算Metric)
R1(config-router)#redistribute static metric 1544 100 255 1 1500
EX* 0.0.0.0/0 [170/2707456]
2)Network 0.0.0.0:
R1(config)#ip route 0.0.0.0 0.0.0.0 serial 0(写下一跳不行,必须写接口)
R1(config)#router eigrp 90
R1(config-router)#network 0.0.0.0
D* 0.0.0.0/0 [90/2707456]
3)ip default-network:
必须先把出接口宣告进EIGRP中,再用下面的命令
R1(config)#ip default-network 192.12.1.0(写成主类) 这样就可以把这条路由下发给其它的路由器
注意:接口也必须是主类地址
<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 ·开放标准,国标
·OSPF属于IGP,是Link-State协议,基于IP Pro 89。 ·采用SPF算法(Dijkstra算法)计算最佳路径。 ·快速响应网络变化,收敛速度快。 ·支持VLSM
·网络稳定时以较低频率(每隔30分钟)发送定期更新,被称为链路状态刷新。 ·网络变化时触发更新。
OSPF维护的3张表: 1)Neighbor Table:
确保直接邻居之间能够双向通信。 2)Topology Table:
LSDB(Link-State DataBase),同一区域的所有路由器LSDB相同。 3)Routing Table:
对LSDB应用SPF算法,选择到达目标地址的最佳路由放入路由表。
OSPF的区域:
·OSPF采用层次设计,用Area来分隔路由器。
区域中的路由器保存该区域中所有链路和路由器的详细信息, 但只保存其他区域路由器和链路的摘要信息。
·Transit area (backbone or area 0)
主要功能:为快速、高效地传输数据包。通常不接用户。
·Regular areas (nonbackbone areas)
主要是连接用户。而且所有数据都必须经过area 0中转。
采用层次设计的好处: 1、减少了路由表的条目 2、加速会聚
3、缩小网络的不稳定性,一个区域的问题不会影响其它区域。
OSPF建邻居的必要条件: 1)Hello/Dead Intervals 2)Area ID 3)MTU
4)subnet mask(必须是同一个网段)
·Hello Intervals:10S/30S
·Dead Interval:4*Hello =40S 不同于其它协议的三倍于Hello时间
Metric值的计算:
·OSPF Cost = 108/BW (bps) 环回口的COST值是1,serial口的COST值是64,以太口是10
Route-ID:
为唯一标识OSPF域中路由器。 设置Route-ID的优先顺序:
1)手工指定Route-ID x.x.x.x(可任意,但不能重复) 2)最大的Loopback IP
3)最大的接口IP(保证接口是激活状态)higher active physical interface ip
<OSPF>
R1(config)#router ospf 110 进程号只具有本地意义,不同的路由器进程号可以不同
R1(config-router)#network 1.1.1.0 0.0.0.255 area 0(正/反掩码皆可) R1(config-router)#network 12.1.1.0 255.255.255.0 area 0
R1#show ip protocols
R1#show ip ospf interface
R1#show ip ospf interface brief R1#show ip ospf neighbor
修改hello时间:
·Hello Intervals:10S/30S
·Dead Interval:4*Hello =40S 不同于其它协议的三倍于Hello时间
R4(config-if)#ip ospf hello-interval 9 (dead自动*4)
R4(config-if)#ip ospf dead-interval 80 改dead时间不会对hello时间产生影响
<被动接口>
R1(config)#router ospf 110
R1(config-router)#passive-interface loopback 0
接口将不收发Hello包,但此接口还是被宣告进OSPF。
CISCO的网络层次模型
1、接入层 2、分布层 3、核心层
接入层的功能
是为用户提供一个接入点,接入网络。 同时VLAN的划分也是在这一层完成
接入层控制用户和工作组对网络资源的访问。
分布层的功能
分布层是接入层和核心层之间的通信点,主要功能是提供路由、过滤和WAN接入。 分布层是实现网络策略的地方
1、作为接入层设备的集结点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