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施工组织第二章
教学要点
一、教学内容
(1)水准测量的原理; (2)DS3水准仪的构造及使用; (3)水准测量的施测方法及成果整理; (4)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 (5)水准测量误差及注意事项;
(6)自动安平水准仪、精密水准仪和电子水准仪的使用。
二、重点和难点
(1)重点 DS3水准仪的使用,水准测量的施测方法及成果整理; (2)难点 水准测量的成果整理。
三、教学要求
(1)了解水准测量的等级,水准测量路线的布设,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水准测量误差及注意事项,自动安平水准仪、精密水准仪和电子水准仪的使用方法。
(2)掌握水准测量的原理,DS3水准仪的构造及使用,普通水准测量的施测方法及成果整理。
四、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课件讲解,实物教学。
五、思考题与习题
1.水准仪是根据什么原理来测定两点之间的高差的? 2.何谓视差?发生视差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消除视差?
3.水准仪有哪些轴线?它们之间应满足哪些条件?哪个是主要条件?为什么? 5.结合水准测量的主要误差来源,说明在观测过程中要注意哪些事项?
6.后视点A的高程为55.318m,读得其水准尺的读数为2.212m,在前视点B尺上读数为2.522m,问高差hAB是多少?B点比A点高,还是比A点低?B点高程是多少?试绘图说明。
7.为了测得图根控制点A、B的高程,由四等水准点BM.1(高程为29.826m)以附合水准路线测量至另一个四等水准点BM.5(高程为30.586m),观测数据及部分成果如图1所示。试列表(按表2-1)进行记录,并计算下列问题:
(1)将第一段观测数据填入记录手薄,求出该段高差h1。
(2)根据观测成果算出A、B点的高程。
1.567 2.111 1.897 0.793 BM1 1 TP1 1.738 0.714 1.567 1.381 n2=3站 n3=3站 B h2=+1.293m 2 TP2
3 TP3
4
h2=-0.251m BM5 A
图1 附合水准路线测量示意图
8.如图2所示,为一闭合水准路线等外水准测量示意图,水准点BM.2的高程为45.515m,1、2、3、4点为待定高程点,各测段高差及测站数均标注在图中,试计算各待定点的高程。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