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职院校教师采用网络教学的影响因素研究-精品文档
高职院校教师采用网络教学的影响因素研究
网络教学是一种基于互联网支持的全新的教学手段。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认识到网络教学在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上的巨大潜力。很多学校为充分发掘网络教学的这种潜力投入巨大努力,但遗憾的是,少见收到预期效果。我们发现,网络教学方式在日常教学中的应用尚未为广大教师所普遍接受和采用,很多教师持观望甚至抑制的态度。为了了解高职教师在教学中采纳网络教学平台的影响因素,本文以一所地方高职院校为例,以技术接受模型和计划行为理论为理论框架,从技术和环境两个方面探讨了高职教师对网络教学的有用性感知和易用性感知、主观规范和促进条件对其使用网络教学的意向的影响,希望本研究的结果为高职院校网络教学的推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文献探讨
有用性感知(Perceived Usefulness,PU)和易用性感知(Perceived Ease of Use,PEOU)两个概念来自于Davis[1]提出的技术接受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TAM),而主观规范(Subjective Norm,SN)和促进条件(Facilitating Conditions ,FC)源自Ajzen[2]的计划行为理论。以下对这几个概念及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1. 有用性感知和易用性感知
Davis[3]于1986年在其信息技术接受行为研究的博士论
文中提出了技术接受模型(TAM),用于解释和预测个人用户的信息技术接受和采纳行为。有用性感知和易用性感知是该模型的两个核心概念。有用性感知是指用户主观认为某一信息系统能提高其工作绩效的程度;易用性感知是指用户所认识到的信息系统易用的程度。
TAM模型认为:用户使用信息技术的实际行为(Actual Behaviour,AB)由行为意向(Behaviour Intention,BI)直接决定,行为意向则受行为态度(Attitude TowardBehaviour)与有用性感知的共同影响, 而“行为态度”又决定于“有用性感知”与“易用性感知”。其中“行为意向”用来衡量用户使用某一信息技术的意愿的强弱;“行为态度”表示用户对于使用技术的正面或负面的感觉。
模型中还包含外部变量(External Variables),一般而言,外部变量包括:系统特性、训练、系统设计阶段的使用者介入、系统设置过程的性质等,这些外部变量通过有用性感知以及易用性感知间接地影响使用者的行为意向与实际行为。TAM模型架构如图1所示。
很多文献在验证TAM对技术接受和采纳的预测力的同时,也进一步探讨了有用性感知和易用性感知的作用
[4][5][6][7])。一般来说,这两个因素通过“态度”和/或“行为意向”影响“使用行为”,同时易用性感知又对有用性感知有显著的影响。但也有不同的声音,如Martinez-Torres等人[8]
研究发现易用性感知对使用态度和行为意向没有显著的影响;Zhang Sheng等人[9]通过研究发现,易用性感知对行为意向的直接影响不显著,只是通过有用性感知影响技术的使用; Gibson等人[10]的研究也指出,在预测教师对网络教学的接受上,易用性感知没有显示显著的作用。 2. 主观规范
主观规范这一概念来自于Ajzen[11]提出的计划行为理论(Theory of Planed Behavior,简称TPB)。该理论一般用于预测和解释个人行为,后来在信息技术接受研究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主观规范是指人们对重要他人希望自己完成某行为的感知程度,包括两个维度,即对他人意见的感知和与他人意见保持一致的动机水平。
TPB认为,TPB认为个人的行为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由行为意向合理地推断,而个人的行为意向又是由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行为控制感共同决定。各变量之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 主观规范关注的是群体对个人行为的影响。在相关文献中,关于主观规范对个体技术采纳的影响结论往往是不一致的。如,有研究认为组织内的主观规范对教师网络教学的使用水平有显著的影响[12];有研究[13][14][15]显示主观规范对个人使用新技术的意向具有显著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也有研究并没有发现主观规范的作用或其影响作用非常小[16][17]。Venkatesh等人的研究结果[18]则表明,在强制使用信息技术的情况下,主观规范
对使用意向具有直接的影响,而在自愿使用信息技术的情况下,主观规范对使用意向不具有显著的影响。 3. 促进条件
计划行为理论的行为控制感概念为促进条件因素提供了一个概念基础。行为控制感是指个人对完成某一行为的难易程度的感知,表现为过去的经验以及预期的阻力和障碍[19],包括内在和外在两个维度。内在维度反映了个人对进行某一行为的信心,而外在维度指从事某一行为所需要的资源,如,如时间、金钱,或其他专门资源[20]。Ajzen[21]指出,“如果一个人具备必需的资源和机会,并想要完成某一行为,那么他或她应该能成功地那样做”。Thompson等人[22]把促进条件解释为“环境中的客观因素”,这种因素可让行动容易进行。
以往研究发现,行为控制感是预测技术使用行为的重要因素[23],但也发现行为控制感很容易受到其他一些因素的调节,如:个人差异(如知识能力)、任务(即任务复杂性、技术易用性)、情境(即设备可利用性、使用方便性)等[24]。因此,在本研究中,直接使用了促进条件概念,而不是行为控制感。 二、研究模型和假设
为了了解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感知、主观规范和促进条件对高职教师采纳网络教学的影响,本文根据以往理论和相关研究,提出如下研究模型(见图3)和假设,并以案例学校的实证数据对其进行检验。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