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九套试卷合集)2020年广西省贵港市物理八年级(上)期末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
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
1.学习质量和密度的知识后,小明同学想用天平、量筒和水完成下列实践课题,你认为能够完成的是 ①测量牛奶的密度 ②鉴别金戒指的真伪
③鉴定小铜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 ④测定一捆铜导线的长度 ⑤测定一大堆大头针的数 A.①②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2.小明为了测盐水的密度,制定如下的实验计划:①测出空烧杯的质量②将烧杯中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③测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④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盐水的密度⑤在烧杯中装入适量盐水,测出它们的总质量⑥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以上实验步骤安排最合理、误差最小的是 A.①⑤②③④ B.⑤②③⑥④ C.⑤②③①④ D.⑤⑥②③④
3.人的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物体经视力正常人眼睛的“凸透镜”成像于视网膜上。对于近视眼患者而言,远处物体经眼睛的“凸透镜”成像的位置和相应的矫正方式是( )
A.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需配戴凹透镜矫正 B.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需配戴凸透镜矫正 C.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需配戴凸透镜矫正 D.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需配戴凹透镜矫正 4.下列光学图示中不正确的是
A.平面镜成像
B.光的色散
C.光的反射
D.光从空气射入水中
5.小明用一架焦距不变的照相机给小刚拍一张二寸的半身照,小刚在原地不动,小明又要给他拍一张二寸的全身照,正确的操作是 A.小明往前移,并使镜头往里缩 B.小明往前移,并使镜头往外伸 C.小明往后移,并使镜头往里缩 D.小明往后移,并使镜头往外伸 6.对下列光的现象成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日食、月食— — —光的直线传播 B.影的形成— — —光的反射
C.倒影的形成— — —光的镜面反射 D.白雪耀眼— — —光的反射
7.“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睐,下列对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雾凇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稀”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D.“腾蛇乘雾,终为土灰。”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8.在气温是0℃的环境下,用一小金属盆装冰水混合物,置于装0℃的酒精的大盆中,如图所示,在两盆液体中分别插一支温度计甲和乙,用电扇吹液面时,内盆仍为冰水混合物,外盆仍有许多酒精,在此过程中( )
A.内盆中,冰与水比例增加 B.内盆中,冰与水比例不变 C.甲、乙两支温度计示数相同 D.甲温度计的示数低于乙温度计
9.为迎接歌咏比赛,音乐教师将班内的学生分为“高音声部”和“低音声部”进行排练.这里“高”和“低”是指声音的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振幅
10.关于声现象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的强弱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B.医用B超来检测人体的内部器官是否正常 C.声音在真空中和空气中都以340m/s的速度传播 D.在机器旁,工人戴防噪声耳罩是为了防止噪声的产生 二、填空题
11.水的密度是__________ kg/m3,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在用电饭锅蒸包子时,透过玻璃罩可以看到包子较大,而实际上我们看到是包子的一个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玻璃罩起到了_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作用。 13.平面镜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如果你能通过镜子看到甲同学的眼睛,那么甲同学_____(填“能或不能”)通过镜子看到你,这表明了光在传播过程是_____的。
14.常用温度计是利用________的原理制成的.我国地域辽阔,同一天南北不同地方温度差别很大.如图(A)、 (B)是十二月某一天同一时刻在三亚和北京观测到的温度计的示意图.由图可知,北京此时的温度为________℃.
15.“掩耳盗铃”是大家熟悉的成语故事。从物理学角度分析,盗贼所犯的错误是:既没有阻止声音的
__________,又没有阻止声音的______________。
16.A、B 两车分别从 P、Q 两点同时向西直线运动,经过4秒A、B 相遇,它们的s﹣t图象分别如图甲、乙所示,由此可知A车速度_____B车速度(选填“>” “=”或“<”),P、Q间的距离为_____m.相遇后再过4s,A与B相距__________m.
三、计算题
17.如图所示,一个溢水杯,装满某液体后的总质量为460 g,放入一小块金属后,溢出了30g液体,这时溢水杯及剩余液体的总质量为520 g。求:该液体的密度。(ρ金属块=3.0×103 kg/m3)
18.一次张先生出门办事,如图所示为他乘车到达目的地时车上电脑自动计费器上打印出的车费发票。求:
(1)出租车行驶的时间; (2)出租车行驶的平均速度;
(3)若按照平均速度行驶,则这辆出租车从相隔40 km的阜阳到太和大概需要的时间;
(4)若该出租车的起步价为6元,单价按超过起步价内路程后开始计算,则在起步价内最多能乘车的路程。 四、实验题
19.小明利用一个烧杯、天平、水,测出不规则小石块(不吸水)的密度请将他的步骤补充完整.
(1)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静止在分度盘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
(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小石块的质量,天平平衡时,所用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小石块的质量是________g.
(3)如图丙所示,A往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把小石块浸没,在水面到达的位置做上标记。 B.取出小石块,测得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22g.
C.往烧杯中加水,直到________,再测出此时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42g. (4)计算出小石块的体积为________m3.
(5)计算出小石块的密度为________kg/m。
(6)若从水中取出小石块表面上有小水滴,这样导致测缝的密度值选填________ (“偏大”或“偏小”)
20.如图甲,一東平行光经过一凸透镜,调节光屏的位置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小明用此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并用蜡烛作光源,实验装置如图乙。 (1)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cm。
(2)实验前要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的中心大致在_____,其目的是_____。 (3)当蜡烛、凸透镜位于图乙中刻度对应的位置时,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该像是一个倒立_____的实像,此时所成的像与_____所成的像性质相同(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4)小红将蜡烛移动到35cm刻线处,仍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再移动光屏,在光屏上会成清晰的、倒立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实验过程中,蜡烛在燃烧中不断缩短,导致光屏上的像向_____(选填“上”或“下”)移动。
(5)小虎同学将蜡烛和透镜固定,无论怎样在光具座上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原因可能是_____(写出一种即可)。
3
21.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做实验,主要是便于确定像的_____。
(2)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选填“较亮”或“较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使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做实验,表明像和物的大小_____;
(3)把蜡烛A点然,且应在_____(选填“A”或“B”)侧观察蜡烛的像。移动蜡烛B,当看到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时,用刻度尺测量出蜡烛A和蜡烛B到玻璃板的距离_____。
(4)若在蜡烛B位置放置一个光屏,则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因此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像。当蜡烛A靠近平面镜时,蜡烛A在镜中像的大小_____(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22.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小红同学提出如下问题,水沸腾后如果继续加热是不是温度越来越高?实验过程中记录数据如表: 时间 温度 6 95 7 96 8 97 9 98 10 98 11 98 12 95 13 98 14 98 15 98 16 98 (1)以上数据中,明显错误的是第______min的记录。 (2)分析数据可知,水沸腾的温度是______
水沸腾过程中的特点是______。
(3)在做实验时,该同学按实验步骤进行了正确的操作,但是从开始到水沸腾所用的时间过长,请你帮助他找出可能存在的原因。(写出一种即可)______。
23.吉他演奏会上,小组同学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经过讨论,他们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1: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