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2高一物理 4.2 力的分解学案3 鲁科版必修1
第2节 力的分解
【知识点导学】 [知识点一] 分力
如果几个力同时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跟一个力作用的效果相同,这几个力就叫做那个力的分力。
[知识点二] 力的分解
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同样遵守平行四边形法则,一个力可以分解为无数对分力,分解后的力性质及作用点不变。
力的分解有唯一一组解的条件:已知两个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的分力的方向,可唯一确定两分力的大小;已知其中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可唯一确定另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 [知识点二] 力的正交分解
求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常采用正交分解法。所谓 “正交分解法”,就是将受力物体所受外力(限同一平面内的共点力)沿选定的相互垂直的x轴和y轴方向分解(坐标的设立,并不一定是水平与竖直方向,可根据问题方便来设定,不过x和y的方向一定是相互垂直即正交),然后分别求出x方向、y方向的合力Fx合、Fy合,由于Fx合、Fy合相互垂直,可方便地求出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F合(大小和方向)。
议一议:已知合力一定,试讨论:当它的两个分力分别满足以下条件时,两个分力能否唯一确定。
(1) 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 (2) 一个分力的大小和另一个分力的方向; F θ (3) 两个分力的方向; F1 F2 (4) 两个分力的大小。
探究 在雨后乡间的小道上,有一汽车
(图5 - 1)
陷在泥泞的路面上而抛锚,尽管司机加大油
门,后轮仍打滑,无法启动,于是司机找来一根长绳,一端系在路旁的大树上,另一端系在车上,并使绳绷紧,然后在绳的中央沿垂直于绳的方向用力拉绳。他能把车拉出来吗?为什么?
x k b 1 . c o m[来源:学&科&网Z&X&X&K]新 课 标 第 一 网x k b 1 . c o m提示:如图5
–
1,F1 = F2 = F2cosθ
,在θ接近90°时,cosθ很小,则F1、F2很大,
即可克服车受的阻力。 【典例解析】
例1 如图5 – 2a所示,电灯的重力为G = 20N,绳AO与天花板间的夹角为45°,绳BO水平,求绳AO、BO所受的拉力大小。
解析:OC绳对结点O的拉力F与电灯所受的重力G大小相等,方向竖直向下。由于F的作用,AO、BO也受到拉力的作用,因此F产生了两个效果:一个是沿AO向下使O点紧拉绳AO的分力F1;一个是沿BO水平向左使O点紧拉绳BO的分力F2。
答案:F = G,力的分解如图5– 2b所示。由几何知识知
A 45° O C (图5 – 2a)
B F1 = F
sin45°
= G sin45°
= 202N A F2 45° O B F2 = F· tan45° = G· tan 45° = 20N
所以,绳AO、BO所受的拉力大小分别为202N、20N。
F = G F1 (图5 – 2b)
例2 刀、斧、凿、刨等切削工具的刃都叫做劈。劈的截面是一个三角形,如图5– 3a所示。使用劈的时候,在劈背上加力F,这个力产生的作用效果是使劈的两侧面推压物体,把物体劈开。设劈的纵截面是一个等腰三角形,劈背的宽度为d,劈的侧面的长度为L。试求劈的两个侧面对物体的压力N1、N2大小。
A B 解析:根据力F产生的作用效果,可F d O 以把力F分解为两个垂直于侧面的力F1、
F1 F2
F2,如图5 – 3b所示。由对称性可知,F1 F = F2,根据三角形相似即可求解。
L 答案:根据力的分解画力F的分力F1、N C N2 1F2的矢量图,则力△OFF2与几何△ABC (图5 – 3b)
xkb1.com
FF1L相似,有 = ,得F1 = F2 = F。
dLd(图5 – 3a)
Ld例3半圆形支架BAD上悬着两细绳OA和OB,系于圆心O,下悬
重为G的物体,使OA绳固定不动,如图5– 4a所示。将OB绳的BA 端沿半圆支架从水平位置逐渐移至竖直处C的过程中,分析OA绳和
D OB绳所受力的大小如何变化。
解析:本题中物体重力不变,结点O位置不变,绳OA的拉力大小变化而方向不变,绳OB的拉力大小和方向都变化,但绳OA的拉力与绳OB的拉力的合力恒定。利用平行四边形中的三角形进行动态分析,判断当绳OB的拉力方向变化时,绳OA的拉力与绳OB的拉力
由于N1 = F1,N2 = F2,所以N1 = N2 = F。
C O B
G
(图5– 4a) 的大小如何变化。
答案:用图解法解。结点O受重物的拉力F才使OA和OBC B
3受到拉力,因此将F分解为FA和FB,如图5– 4a所示。OA绳B2 A 固定,则FA的方向不变,在OB向上靠近C的过程中,在B1、B2、B1 O F B B3的三个位置,绳OA和OB所受的力大小分别为FA1和FB1、FA2和BF A3FB2、FA3和FB3。从图5 – 4b可以看出:绳OA的拉力大小FA是一FB1 FA2 FB2 FA1 直减小的,而绳OB的拉力大小FB则是先变小后变大(当OB垂FB3 FA 直于OA时,OB绳的拉力最小)。 F = G
(图5 – 4b)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