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把握学情是语文有效教学的基石

把握学情是语文有效教学的基石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3 18:34:19

二、学情是教师备课灵感的触点

很多时候,学生的质疑和好奇是教学最好的触发点,可以直接给教师带来设计的灵感。

《惊弓之鸟》是人教版三年级教材中的一篇课文,由于它篇幅适中,故事悬念跌宕又富含哲理,不仅学生喜闻乐见,也是教师们参赛交流时的首选篇目。我们都知道,赛课时,相同篇目的参赛看点是同课异构,多维的角度,迥异的风格,不同策略在交流中的碰撞升华,能够充分彰显教师教学个性。但异构说来容易做起来难,难在见人所未见,想人所未想;很多教师都有“众里寻他千百度”的经历,却不会“蓦然回首”,因此很难发现它“便在灯火阑珊处”。这个“灯火阑珊处”有时就是儿童的慧眼和神奇的童趣。很多时候学情会使我们的备课教学柳暗花明,豁然开朗。

【课例 11 】人教版三年级《惊弓之鸟》教学备课心得。

在学情调研中,一个貌不出众的小男孩提出了一个我们意想不到的问题——“更羸怎么知道这只大雁受的是箭伤呢?”是啊,大雁受过箭伤是这个故事的前提条件,因为只有受过箭伤的大雁才有可能惊弓,否则这个故事就不能成立。那么怎么才能让学生信服这只从远处慢慢飞来的孤雁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雁呢? 在学情的启发下,我们产生了设计灵感: 师 : 《惊弓之鸟》的鸟在故事中是指谁呀? 生:是指大雁。

师 : “雁”是这课的一个生字,我们先来看看它的字形。“雁”字里面藏着一只鸟,你们能找出来吗? 学生茫然不知。

师:老师把“雁”字换成金文的字体“ 吗?

”,你能发现其中藏的那只鸟了

众生:就是右下边的部分“ ” 。

师:你们真聪明, 像只短尾巴鸟,大雁的尾巴很短,你看多像啊!“隹”

”,像山之岩厓。大雁

字的上方“厂”在古代读 hǎn ,它的甲骨文写作“

白天飞行迁徙,晚上就住在山岩上或水塘边。你们知道为什么大雁要选择这样的地方休息吗?

生:山岩上安全,猎人上不去。

生:大雁会凫水,如果有人捉它们,它们就会跳到水里游走。

师:对了,你们很理解大雁。那“隹”字左边的单人旁代表什么意思啊?看看这幅图(图中是一队排成人字的大雁在飞翔)再猜猜?

生:老师我知道,“秋天到了,一群大雁向南飞,有时排成人字,有时排成一字。” 师:说得好!大雁这样列队是为了减少飞行的阻力,飞在最前面的头雁身强力壮,又会辨别方向,这样在后边跟飞的大雁就可以省去很多力气。那 “雁”是个什么字啊? 生:会意字。

师:对了!雁是个会意字,它是由山崖、隹和人组成的一个会意字。大雁白天在高空飞翔,夜晚在高耸的岩厓上睡觉,那你们想一想,狩猎大雁最好的办法是什么呢?

众生:(恍然大悟)用弓箭。 用箭射。

师: 那书中这只受伤的大雁最有可能受的是什么伤? 众生:箭伤。

师;是的,所以更羸的预测是对的。请同学们打开书,认真读一读这个故事,看看更羸陪魏王打猎时是怎么做的,又是怎么说的? 【课例 12 】《尊严》备课设计片段

很多老师在讲《尊严》一课时,都从课题的题解入手。何为“尊严”呢?词典里这样解释:可尊敬的身份和地位。但是,学生的问题引起了我们的关注——“杰克逊大叔是庄园主又是一镇之长,为什么要称一个难民为“您”呢?”学生充满稚气的慧眼捕捉到文中这一称谓的细节,这使我们感到生搬字典以词解词有失肤浅了。尊严真的只是可尊敬的身份和地位吗?一个衣衫褴褛、面有菜色、流离失所的年轻人,他此时的身份、地位又何在呢?学生的问题引导我们重新考虑“尊严”的真正含义。叶挺的《囚歌》诵出了狱中带着枷锁的革命者宁死不屈的尊严;刘胡兰面对敌人的铡刀勇敢叱问“我咋个死法?”表现出为革命赴汤蹈火的坚贞;不吃“嗟来之食”的乞丐在面临生存的考验时也毅然选择了坚守做人的尊严。正是学生的问题触发了我们的深度思考,使我们产生了别有洞天地的感觉,于是,我们改变了教学设计: 师:我想请一个同学读读课题。 生 1 :《尊严》。

师:全班齐读课题。 众生:《尊严》。

师:我相信你们昨天都做了充分的预习,谁给大家解释一下什么是“尊严”?可以用词典里的话,也可以谈谈你的个人理解。

生 2: 我昨天查了《现代汉语词典》,词典是这样解释的:尊严是可尊敬的身份和地位。

生 3 :我认为尊严和自尊有些接近,因为有尊严的人都很自尊,很要强。 师:他们两人的解释有些不同,你们更同意哪个解释呢?

生 4 :我觉得都有道理,但词典解释得更准确,有身份地位别人就不敢小瞧。 师:我明白你的意思,你是说有身份和地位的人更自信,尊严就体现得更充分,对吗?全班同学都同意吗? 生(多数):同意!

生 ( 少数 ) :不同意。课文里的年轻人没有什么地位,他在非常饥饿的情况下,对杰克逊大叔说:“我不能白吃您的东西 ” ,还坚持“先干活再吃饭”,他很有尊严。

师:是啊!文中的年轻人衣衫褴褛,面有菜色,此时此刻的他,身份和地位就是一个流离失所的难民,他的尊严何在呢?请同学们打开书,带着这个问题认真浏览全文,在你有体会或有疑问的地方尝试做一些批注。 三、学情是教师创新教学的活水

一般来说,教学重点是由课标学段要求和教材特点制约的,教学难点主要是由学生的认知水平决定的。前面我们在介绍学生阅读“前见”时举了《草船借箭》的问题,针对学生的质疑,我们认真梳理问题,找出问题之间的相互联系,就抓到了解决问题的线索。《草船借箭》课后的阅读提示是“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这也是文中周瑜万分无奈的慨叹。那么诸葛亮妙算在哪里,神奇在何方呢?学生的质疑给了我们复备教案很大的启发。 6 个质疑中有 4 个是围绕人的,质疑了周瑜和鲁肃的关系,鲁肃和诸葛亮的关系,质疑了曹操的为人,质疑了诸葛亮为什么立下不利于自己的军令状;还质疑了天气的判断和草船的使用。虽然问题错综,但都与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有关,这就是 6 个问题之间的联系。 【课例 13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图解):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要还学生真正的“读者”地位,尊重学生自己的解读过程,尊重他们的价值关怀,为他们创设宽松、悠然的对话氛围。使学生放开胆识,勇于思考,真情表达。语文教学只有做到“心中有纲,目中有人”,才能“深研教材,教学得法”,才能在有限的单位时间为学生创造最大的发展空间,获得最佳的教学效益。

案例导读

【案例信息】

案例名称:人教版教材第九册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 人教版社教材第六册 《惊弓之鸟》第一课时

导读教师:薛晓光(北京教育学院朝阳分院 特级教师) 【导读文本】

围绕《把握学情是语文有效教学的基石》 这一专题讲座,我们提供了两个典型课例——人教版五年级的《地震中的父与子》和三年级的《惊弓之鸟》。通过这两个课例研究,我们将全面揭示一节优秀的语文课需要有怎样的教材研读和学情把握的支撑。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在一个爱的主题单元里。单元的导读中有一段话跃入我们

搜索更多关于: 把握学情是语文有效教学的基石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二、学情是教师备课灵感的触点 很多时候,学生的质疑和好奇是教学最好的触发点,可以直接给教师带来设计的灵感。 《惊弓之鸟》是人教版三年级教材中的一篇课文,由于它篇幅适中,故事悬念跌宕又富含哲理,不仅学生喜闻乐见,也是教师们参赛交流时的首选篇目。我们都知道,赛课时,相同篇目的参赛看点是同课异构,多维的角度,迥异的风格,不同策略在交流中的碰撞升华,能够充分彰显教师教学个性。但异构说来容易做起来难,难在见人所未见,想人所未想;很多教师都有“众里寻他千百度”的经历,却不会“蓦然回首”,因此很难发现它“便在灯火阑珊处”。这个“灯火阑珊处”有时就是儿童的慧眼和神奇的童趣。很多时候学情会使我们的备课教学柳暗花明,豁然开朗。 【课例 11 】人教版三年级《惊弓之鸟》教学备课心得。 在学情调研中,一个貌不出众的小男孩提出了一个我们意想不到的问题——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