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齐鲁书社版五年级传统文化备课

齐鲁书社版五年级传统文化备课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7/15 7:32:51

第11课 谚语和歇后语

一、导入新课。

古代劳动人民是勤劳而富有智慧的,他们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穿凿了谚语、歇后语这些生动活泼的语言形式。 二、了解谚语。 1、概念。

谚语是劳动人民在不断的劳动中总结的语言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谚语是由生活在社会下层的鄙里之人口头创作的。谚语主要是利用口头传播的,因其常用,才能长久地流传下来。 2、谚语的特点。

谚语的一些本质特点。首先, 它具有通俗性、定 型性的特点。它起源于民众,又流行于民间,它一经确立, 一般不再轻易改变。其次,从它表达的主要功能上看,谚语重在总结经验,喻事明理。 它通过陈述人们日常习见的具体事情,来揭示和说明带有普遍意义的经验与道理。 3、谚语的分类。

(1)知识学习 实践经验

如:.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一艺之成,当尽毕生之力。 (2)意志、干劲、科学态度 如:有志者 事竟成。

无志山压头,有志人搬山。

志在顶峰的人,不在半坡留连。 (3)智慧、策略、工作方法 如:鸟靠翅膀,人靠智慧。

打虎要力,捉猴要智。

要捉狐狸,就要比狐狸更狡猾。 (4)哲理、法则、人的作用(一) 如:青山长在,细水长流 。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刀不磨生锈,水不流发臭。 (5)天气谚语

如:云下山,地不干。 云绞云,雨淋淋。 黑云接驾,不阴就下。 三、了解歇后语。 1、歇后语的概念。

歇后语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智慧与趣味语言,也是民间爱用的一种语法。歇后语是广大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象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象谜底,十分自然贴切。 例如:

一个巴掌打不响 -- <孤掌难鸣>; 懒婆娘的裹脚 -- <又长又臭>。

17

2、歇后语的结构。

在一般的语言中。通常只要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 3、歇后语的来源

最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的是在唐代。《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就已提到过有所谓\郑五歇后体\(一种\歇后\体诗)。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表现,远在先秦时期就已出现了。如《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意思是说,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太晚。这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最早的歇后语。

4、为类。

第一,谐音类。如:

空棺材出葬 - <目(木)中无人> 小葱拌豆腐 - <一清(青)二白> 第二,喻事类。如:

弄堂里搬木头 - <直来直去> 冷水发面 - <没多大长劲> 第三,喻物类。如:

秋后的蚂蚁 - <蹦达不了几天> 棋盘里的卒子 - <只能进不能退> 第四,故事类。如

楚霸王举鼎 - <力大无穷>

曹操吃鸡肋 -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四、拓展活动。

很多歇后语都是来自看历史故事或神话故事。读一读有关三国人物的歇后语,尝试着再举出几个有关三国人物的歇后语。 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 张飞扔鸡毛--有劲难使 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

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 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

18

第五单元 饮食文化

第17课 茶

教学目标。

茶了解茶的基本内容了解中国的茶文化,培养幼儿对中国文化的亲近感。品评茶文化,拓展知识面

教学过程

一、了解茶 (主要由学生介绍)

1、茶的起源、历史 — 中国是茶的故乡

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中国的西南地区,包括云南、贵州、四川是茶树原产地的中心。中国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被称为茶的祖国、茶的故乡,当之无愧。有文字记载表明,我们祖先在3000多年前已经开始栽培和利用茶树。经过多年,才逐渐见诸文字记载。

唐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茶文化的全盛时期,社会上饮茶成为时尚,以茶为雅事,精心操作,还懂得用茶具之美来烘托茶味之佳.人们对茶的经验,经过长时期的积累,代代相传,从局部地区慢慢扩大开来,茶艺开始由此普及全国,并逐渐传播至世界各地。世界上的很多地方饮茶的习惯都是从中国传过去的

2、中国十大名茶

1、杭州龙井 7、白毫银针 2、苏州碧螺春 8、武夷岩茶 3、黄山毛峰 9、安溪铁观音 4、庐山云雾 10、普洱茶 5、六安瓜片 6、恩施玉露

二、了解茶知识 1、茶与文化:

①茶的起源?谁最早种植了茶树? ②与茶有关的名人?

③关于茶有哪些诗词与诗句?以茶为名的书有哪些?关于茶的对联有哪些? ④什么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茶道? ⑤中国有哪些茶道? ⑥功夫茶是怎么一回事?

⑦绿茶和红茶是怎么分的? …… 2、茶与健康:

①茶的保健功能有哪些?喝茶能增强免疫力吗?可以抗衰老吗? ②茶叶有哪些成份和功能?

③世界三大饮料咖啡、可可、茶,哪一个更有利于健康? ④喝白开水和茶水哪个好? ⑤饭后可以马上饮茶吗? ⑥淡茶和浓茶哪个好?

⑦与茶叶有关的美食是什么? …… 3、茶叶百科:

①我国的十大名茶是什么?

②我国哪里的茶最多最好?我国有哪些绿茶?

③春茶、夏茶、秋茶是怎么分的?它们有什么区别?

19

④怎样区分新茶和陈茶? ⑤茶叶受潮怎么办?

⑥怎样可以更好地贮藏茶叶? ⑦茶叶有哪些其它用途? 三、感受茶韵

配乐散文《悠悠茶韵》 作者: 肖 敏 朗诵:叶青

北方人爱酒,辛辣、烈性,那直呛嗓子眼的老白干一喝下去,两朵红云飘上了脸,人就变得俊美,豪放。南方人喜茶,大街上随便走走,五步一阁,十步一轩,售茶、泡茶、品茶,随处可见。我曾留心过厦门的茶室,装修多古色古香,名人手书的招牌镶嵌在门脸上,风格独具。木格门,小轩窗,各式瓷瓶、书画点缀其间,自是端庄典雅,别有洞天。有茶室处便芳香四溢,有茶室处便风韵别致古风犹存。

初来厦门串门儿,看到主人盛情烫杯泡茶,总有些受宠若惊。殊不知这是闽南最常见的礼节,寻常巷陌,妇孺皆会。看到人们用那小如美女薄唇的茶杯盛茶,心中常不免暗暗叫苦,那么一点点,哪儿够喝呀。其实这“喝”字理解得极不准确。闽南人泡茶不是为“喝”,而是为“品”。小心翼翼地捧起一盅茶,缓缓送到唇边只那么轻轻一啜,悠闲洒脱,幽雅之至。品茶者的感觉大约也赛过神仙了。在厦门,泡茶不单单是为了解渴,倒是一种习俗,一种礼节,一种文化,一道风景。 四、拓展活动。

1、读元稹的诗《茶》

香叶,嫩茶。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鞠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净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

2、试着把所列茶叶品种与其产地连起来。 祁门红茶 福建 普洱江 苏龙 井安 徽碧 螺春 云南 铁观音 浙江

20

搜索更多关于: 齐鲁书社版五年级传统文化备课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第11课 谚语和歇后语 一、导入新课。 古代劳动人民是勤劳而富有智慧的,他们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穿凿了谚语、歇后语这些生动活泼的语言形式。 二、了解谚语。 1、概念。 谚语是劳动人民在不断的劳动中总结的语言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谚语是由生活在社会下层的鄙里之人口头创作的。谚语主要是利用口头传播的,因其常用,才能长久地流传下来。 2、谚语的特点。 谚语的一些本质特点。首先, 它具有通俗性、定 型性的特点。它起源于民众,又流行于民间,它一经确立, 一般不再轻易改变。其次,从它表达的主要功能上看,谚语重在总结经验,喻事明理。 它通过陈述人们日常习见的具体事情,来揭示和说明带有普遍意义的经验与道理。 3、谚语的分类。 (1)知识学习 实践经验 如:.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一分耕耘,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