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考语文命题研究
作者 张潮 内容:藏书不难,能看为难;看书不难,能读 ▲ 为难;读书不难,能用为难…… ⑶活动中,同学们对应该读什么书各抒己见,形成了下列三种观点。你更认同哪一种?请以一本相应的书为例,结合所认同的观点,简要说明你的理由。(50字以内) A、读经典的书,就发现了世界的入口。 ..B、读流行的书,就走在了时代的前列。 ..C、读实用的书,就架设了生活的桥梁。 ..
【参考答案】
⑴①B ②A ③D ④C (2分,做对两小题给1分,做对四小题给2分,不出现0.5分) ⑵例:读书既要常看,也需方法,更要学以致用。 短短六句,即将读书之道阐述得淋漓尽致,可谓精辟! 那些只会埋头死读却不知消化的“两脚书橱”,正是“读书不难,能用为难”的最佳佐证。(2分,批注不限于题目所列角度,也不必说明批注角度,表述合理即可) ⑶例:我更认同A,理由:读《荷马史诗》,让我们在感悟真理和正义之美的同时,也领略了古希腊文明的灿烂与辉煌。(2分,能举出一部相应的书给1分,能结合所认同的观点进行简要阐述给1分,三种观点只要阐述合理都可给分) 【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性学习能力。以“读书活动”为主题是希望通过一个具体的任务来检测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希望综合性学习富有更浓的语文味,使本题成为一个“读—思—评” 的有机整体,同时也凸显了“读书”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 【解题指导】
(1)题的几个小故事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都直接或间接的学过了,只要调动相关积累、认真筛选题目信息,就能答好题了。(2)题为批注题,根据题干提示、结合示例,选择一个自己最有把握的角度入手,得出答案。(3)题最关键的是要先弄清楚“经典”、“流行”、“实用”三者的区别,“经典”指的是名著、“流行”指的是最近的畅销书、“实用”指的是知识性和工具性的书,三者不能混为一谈;然后结合题目所给的观点简要阐明自己的理由。 【错因分析】
第⑴小题做错的学生多数是因为未审清题目,把选择题当成了填空题。第⑵小题批注
错因是学生把几个角度混为一谈笼统回答。第⑶小题,从答题中发现有些学生并没有认真读原著,而只是背了一些文学常识,对名著的内容实际上并不了解。如学生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纳入实用书系列,大概误以为是介绍炼钢的知识吧。所以,在阅读名著方面,怎样才能考出学生的真实水平,是值得研究的。
人,总要仰望点什么 李兴濂
①人生在世,不能总是低头觅食,那样会矮化得像动物一般。人,总要仰望点什么,....向着高远,支撑起生命和灵魂。
②仰望,就是发现崇高。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一种精神昂扬的生存姿态,它使生命自由奔放、激情四射,就像鲜花绽开、泉水喷涌。仰望,能使我们的内心变得丰富、敏锐,由此获得感动,从而与崇高无限契合。
③一位俄罗斯老画家在林间散步,?他仰望头上一轮满月从树梢后缓缓露出,突然体会到一种无与伦比的饱满和圆润,一种难以言表的壮丽和博大,他感动得哭了起
来……他看到了大自然最完美的艺术!那皎洁的月光仿佛上苍深情的注视,仿佛天国的雪花披在他的肩头。?
④哲学大师康德最喜欢凝神仰望星河。?每当我静静地伫立仰望那浩渺深邃的蔚蓝色的天空时,一种永恒的肃穆和生命的崇高庄严感便油然而生——仿佛上帝在叩响自己的额头,一股神秘而伟大的力量如波涛般汹涌而来……?
⑤仰望,就是追寻崇高。也许我们抵达不到崇高,但我们可以仰望,让崇高引领,在人世间行走,把立在大地上的血肉之躯与高高在上的精神品格结合起来,感悟到崇高,支撑起富于意义和价值的生命世界。仰望,就是漫漫黑夜中的灵魂追寻,它使人重返失落的精神家园。 ....
⑥一次,我随黑压压的人群,在深夜里爬上泰山极顶,守望东海日出。山涧、鸟鸣、夜露,掩不住心中渴望的激动。黎明的曙光犹如万支金箭,点燃了朝霞。苏醒的泰山发出铮铮的声响,从青灰色的雾霭中逐渐显现出它坚实的轮廓。一轮朝阳从海上喷薄而出,圣光充溢,喷涌,流动,一个熠熠发光的世界点亮了我的双眼!我透过那浓密的树梢,遥望远方的木船已挂起了洁白的帆——那迎风摇曳的希望之帆,正颤动于朝阳之中。 ⑦又一次,我仰望诺日朗大瀑布。瀑布从一片绿色的灌木丛中流出来,突然跌入深谷,形成一缕缕雪白的水帘,千姿百态地垂挂在宽阔的绝壁上;深谷中,飞扬起一片水雾。然而走近它,抬头仰望大瀑布,才真正领略到那惊心动魄的气势。云雾迷蒙的天上,仿佛裂开一道巨大的豁口,天水从豁口处奔泻而下,浩浩荡荡,一落千丈,在山谷激起飞扬的水花和震耳欲聋的回声。站在大瀑布前,感觉自己只是漫天飘洒的水雾中的一滴水珠。仰望大瀑布,人类那一点可怜的悲哀,又有何资格絮叨呢?我确信天地人之外,一定还有一个更高的存在!
⑧人,总要仰望点什么,一轮红日,一弯新月,一片云朵,一座山峰,一棵古树,一朵小花……只要能激起你心底的波澜,哪怕是一丝涟漪。当你仰望时,一股庄严神圣的力量,一个崇高的形象,或者一些伟大的词句就会从你内心涌起!
(选自《围城杂文》,文章有改动) 7.文中多次写到“人,总要仰望点什么”,作者这么说的理由是什么?联系全文回答。(4
分)
【参考答案】
仰望能使人发现崇高,追寻崇高。(4分,答“发现崇高”“追寻崇高”各给2分。答“向着高远,支撑起生命和灵魂”给1分;答“仰望,能使我们的内心变得丰富、敏锐,由此获得感动,从而与崇高无限契合”给1分;答“仰望,就是漫漫黑夜中的灵魂追寻,它使人重返失落的精神家园”给1分,答“当你仰望时,一股庄严神圣的力量,一个崇高的形象,或者一些伟大的词句就会从你内心涌起”给1分,其他表述意思符合也可酌情给分) 【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把握以及信息筛选整合能力。学生通过整体阅读,引发对“人,总要仰望点什么”的思考,从而抓住文章的主旨,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解题指导】
把握题干中的“多次写到”和“联系全文”的信息,说明答案肯定不止一点。然后认真阅读文本,依据“人,总要仰望点什么”的前后内容进行信息提炼,写出答案。 【错因分析】
许多学生整体感知不到位,关键词句抓不准。没有学会正确审题,回答不完整。 8.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4分)
⑴人生在世,不能总是低头觅食,那样会矮化得像动物一般。 ....
⑵仰望,就是漫漫黑夜中的灵魂追寻,它使人重返失落的精神家园。 ....【参考答案】
⑴沉迷于对眼前利益的追逐。⑵富于意义和价值的生命世界。(4分,每小题2分,(⑴小题答“安于现状,缺乏对崇高的追求”也给2分,⑵小题答“高高在上的精神品格”给1分,意思符合即可) 【命题意图】
考查学生对重要词语在文章中的意义的理解。 【解题指导】
解答此类题应从上下文入手,到文章中去筛选信息,提炼答案。 【错因分析】
审题不清,题目要求指出词语的含义,却去分析整句话的含义;意思表达不清;没能联系上下文进行作答。
9.阅读文章③④段,分别指出俄罗斯老画家和哲学大师康德仰望天空时的感受是什么。请摘录文中词语回答。(2分) 【参考答案】
饱满和圆润、壮丽和博大 肃穆、崇高庄严 (2分,每点1分) 【命题意图】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 【解题指导】
本题题目中就明确要求“摘录文中词语回答”回答,作答时一定要抓住“俄罗斯老画家和哲学大师康德仰望天空时的感受”的具体词语进行回答。 【错因分析】
没有抓住关键词“感受”来回答。另外,有些学生看题不明,摘录了文中的句子作答。 10.文中第⑦段说:“仰望大瀑布,人类那一点可怜的悲哀,又有何资格絮叨呢?”对这句话你怎样理解?(3分) 【参考答案】
在伟大的自然面前,人们才能体会到个人的荣辱得失异常渺小,无足轻重。(3分,体现与自然对比之意给1分,体现个人渺小之意给2分,意思符合即可) 【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学生对重要语句的理解。
【解题指导】
此类题的解答应紧扣原文,利用“前因后果”、“上串下联”等方法先理解此句本身的意义,再联系自身的体验进行作答。 【错因分析】
对文章理解还不准确,回答不完整,答偏了的也不少。许多学生并不理解人与大自然的对比,没有“渺小”的感觉。
11.文中第⑧段说,当我们仰望“一轮红日,一弯新月,一片云朵,一座山峰,一棵古树,一朵小花??”这些事物时,内心会涌起“波澜”和“涟漪”。请从中选择一个(除示例之物外),描写该事物并表达你的感悟。(5分) 【示例】
事物:一朵小花
描写:那是春天最后开放的花朵,坚持守望在峭壁上,任凭风吹雨打,忍受月夜的孤独,
不肯离去。
感悟:这为春天最后守望的花朵,是用艳丽展示坚持拼搏的崇高。 【参考答案】
略(5分,举出事物给1分,描写合理给2分,写出相应感悟给2分) 【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和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及感悟力。 【解题指导】
解答此题要求学生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展开想象进行描写,进而从描写中悟出事物的内在品质。 【错因分析】
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欠缺,描写不准确,仿写的多、创新的少。
莫扎特的力量 马永恒译
①今年是莫扎特诞辰250周年,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在纪念他。而在过去十年中,人们一直在为莫扎特的音乐对多种疾病的神奇疗效而惊叹。
②为什么莫扎特的乐曲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而不是巴赫、贝多芬或是肖邦的呢?美国一位研究癫痫症的神经科医师约翰〃休斯认为,莫扎特乐曲的治疗效果与众不同。研究表明,80%的癫痫症患者因为病房内播放莫扎特D大调交响曲,其痉挛的强度减弱,频率降低;而用其他作曲家的乐曲进行类似的实验,却总是瞎子点灯——白费蜡。
③约翰〃休斯认为,其奥妙在于莫扎特乐曲中旋律重复的独特方式。莫扎特乐曲中.的旋律每20—30秒重复一次,这恰好与我们的脑电波及人体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的运行有着几乎一致的频率。于是,莫扎特乐曲中的节拍能够对癫痫病人大脑中不规则的电波起到纠正的作用。他接着解释,癫痫病人在病情发作时是完全昏迷的,可见,莫扎特的乐曲对大脑有直接影响。
④莫扎特的乐曲可以提高智障儿童智力的现象,是目前人们关注最多的。研究发现,智障儿童在聆听莫扎特乐曲10分钟后,可以在智力测验中拿到更多的分数。同样,反复并持续听过莫扎特某一段交响曲的老鼠,在一个复杂的容器中找到出口的速度,要比生活在其他环境中的老鼠快得多。
⑤此外,莫扎特的乐曲也能够对孤僻症患者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麦乐佳顿的女儿是个孤僻症患者,医生对她采用了音乐疗法。她接受治疗时使用的耳机是经过改装的,这种耳机的作用原理是通过震动头部骨骼的方式传导乐曲。莫扎特的乐曲会给患者的听觉以极大的冲击力,这样,借助音乐的力量,改善了患者与别人交流的能力。麦乐佳顿起初对此种疗法抱有怀疑,但是现在她的看法完全改变了。 ....⑥巴黎艺术家卡迪艾力正在为一幅作品的创作烦恼时,突然失去灵感,完全无法使用蓝绿两色。她也接受了音乐治疗,取得了很大疗效,蓝绿两色又回到了她的画板上。后来她说,莫扎特乐曲的效果实在太惊人了,感觉自己要10年才能完成的心理治疗,仅仅在8个月内就完成了。她感叹:?莫扎特就像我的爷爷,在我被噩梦惊醒时,他会第一个过来安抚我。?
(译自美国《时代》,文章有改动)
【相关链接】
莫扎特命运坎坷,但乐天的心情一丝一毫都没有受到损害,只凭着坚定的信仰,像殉道的使徒一般唱着温馨甘美的乐曲安慰自己,安慰别人。他从来不把艺术作为反抗的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