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微生物选择题
选择题:
1、食品检测和微生物学实验室中最常用的一种湿热灭菌法是--- ③ 。它适用于各种耐高温而又不怕蒸汽的物品灭菌。
①流通蒸汽消毒法 ②间歇灭菌法 ③高压蒸汽灭菌法 ④煮沸消毒法 2、样品采集的小样重量一般是 ① 。 ①25g ②50g ③100g ④125g
3、采集的样品如果是冷冻食品,应该 ① 操作。
①保持在冷冻状态 ②于高温下 ③保持在0~5℃中保存 ④于常温下 4、采集的样品如果是非冷冻食品,应该 ④ 操作。
①保持在冷冻状态 ②于高温下 ③于常温下 ④保持在0~5℃中 5、粮食制品的采样方法 ④ 。
①随机 ②重点采表层 ③重点采底层 ④按三层五点采样法 6、食品样品从取样点送到实验室一般应不超过 ③ 。 ①1h ②2h ③3h ④4h
7、在对食品做微生物检验时,检索对象应有所侧重。例如:海产水产品易带 ③ 。
①霉菌 ②李斯特氏菌 ③副溶血性弧菌 ④沙门氏菌
8、 ① 在食品中生长繁殖的同时,还能产生有毒的代谢产物----霉菌毒素。
①霉菌 ②细菌 ③志贺氏菌 ④沙门氏菌 9、 ① 的多少,标志着食品卫生质量的优劣。 ①菌落总数 ②大肠菌群 ③霉菌 ④酵母菌
10.国家标准规定检测食品微生物指标所用样品稀释液主要是 ② 。 ①生理盐水 ②灭菌生理盐水 ③蒸馏水 ④灭菌蒸馏水
11.固体检样在加入稀释液后,最好置于灭菌均质器中以 ④ 的转速处理 ,制成1:10的均匀稀释液。
①2000~5000r/min,2min ②5000~8000r/min, 2min ③5000~8000r/min, 1min ④8000~10000r/min, 1min
12.检测菌落总数时,检样从开始稀释到倾注最后一个平皿所用时间不宜超过 ① 。
①20min ②40min ③1h ④2h
13.检测菌落总数倾注用培养基应在 ② 水浴内保温。
①38℃ ②46℃ ③52℃ ④60 ℃ 14、伊红美蓝培养基是一种 ③ 培养基。
①基础培养基 ②加富培养基 ③鉴别培养基 ④选择培养基
15、接种纯菌,使其增殖后用于鉴定或保存菌种的接种法是: ② ①穿刺接种法 ②斜面接种法 ③液体接种法 ④平板接种法
16、培养基的分装,应按使用的目的和要求,分装于试管、烧瓶等适当容器内。分装量不得超过容器装盛量的 ③ 。 ①1/2 ②2/5 ③2/3 ④3/5
17、一般培养基可采用 ③ 的灭菌方法。在各种培养基制备方法中,如无特殊规定,即可用此法灭菌。
①115°C高压蒸汽灭菌20分钟 ②115°C高压蒸汽灭菌15分钟 ③121°C高压蒸汽灭菌15分钟 ④121°C高压蒸汽灭菌20分钟
18、每批培养基制备好以后,全部放入 ① 恒温箱培养过夜,如发现有菌生长,即弃去。
①36±1°C ②20 ±1°C ③42 ±1°C ④28±1°C 19、培养基应存放于冷暗处,最好能放于普通冰箱内。放置时间不宜超过 ① 。每批培养基均必须附有该批培养基制备记录副页或明显标签。 ①一周 ②两周 ③两个月 ④一个月
20、将微生物接到适于它生长繁殖的人工培养基上或活的生物体内的过程叫做 ③ 。
①涂布 ②分离 ③接种 ④纯化 21、显微镜一般装有至少 ② 个接物镜。 ①2 ②3 ③4 ④5
22、使用显微镜时应将 ③ 镜头转至中央,调节粗调进行观察以找到观察样本。
①高倍镜 ②油镜 ③低倍镜 ④目镜
23、显微镜使用完毕需将各个接物镜转成八字形,集光器 ④ ,放好备下次使用。
①左移 ②右移 ③上移 ④下移
24、干热空气灭菌一般使温度升到至少 ③ 后保持至少2小时以杀死所有微生物。
①100度 ②130度 ③160度 ④180度
25、进行大肠菌群发酵检测时,一般每个稀释度梯度接种 ③ 管。 ①1 ②2 ③3 ④4
26、菌落总数的测定操作时,根据标准要求或对污染情况的估计,选择2~3个适宜稀释度,每个稀释度做 个平皿。 ①1 ②2 ③3 ④4
27、食品检测中,一般以检测 ③ 作为粪便污染的指标来评价食品的卫生质量。
①酵母菌 ②枯草杆菌 ③大肠杆菌 ④芽孢杆菌
28.大肠菌群的检测中,需要对初发酵阳性培养物接种 ③ 平板分离培养,对典型和可疑菌落进行观察和证实试验。 ①SS ②溴芬兰 ③伊红美蓝 ④孔雀蓝
29.霉菌和酵母菌是 ② 中的一大类,通常是单细胞,呈圆形,卵圆形、腊肠形或杆状。
①放射菌 ②真菌 ③变形杆菌 ④空肠弯曲菌
30.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离培养中,将检验稀释液或增菌液分别划线血平板和 ① 平板,置37°C培养24小时。 ①Baird-Parker ②DHL ③EMB ④CIN-I
31.如果接种材料中含菌量少,一般采用 ② 进行平板划线。 ①分段划线 ②曲线划线 ③直线划线 ④随意划线
32.根据培养基的组成来源,可分为天然培养基和 ③ 培养基。 ①液体 ②固体 ③合成 ④混合
33.制备培养基一般过程是:调配-溶化-调pH-澄清-定量-分装- ④ 。 ①过滤 ②放置 ③加热 ④灭菌 34.基础培养基的主要作用是 ① 。
①使微生物基本上良好生长 ②对一些微生物生长有抑制作用 ③显示某些菌的生理代谢特点 ④显示某些菌的形态结构
35.微生物培养基中蛋白胨主要作为 ③ 使用。 ①无机盐 ②碳源 ③氮源 ④糖类 36.制备培养基常用的水是 ③ 。 ①自来水 ②矿泉水 ③蒸馏水 ④井水
37.培养皿如果用高压蒸汽灭菌,一般应在灭完菌后再置 ③ 备用。 ①灭菌锅烘干 ②电炉烤干 ③烘箱内烘干 ④通风处吹干
38.沙门氏菌的检验及鉴定方法需经过五个步骤:前增菌-选择性增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 ② 。
①链激酶试验 ②血清分型 ③染色镜检 ④定型试验
39.沙门氏菌能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最适温度为 ③ ,最适pH为 。
①37℃,5.6~6.0 ②42℃,5.6~6.0 ③37℃,7.2~7.6 ④42℃,7.2~7.6
40.志贺氏菌属在 ④ 内的反应结果为底层产酸、不产气,斜面产碱,不产生硫化氢,无动力,在半固体管内沿穿刺线生长。
①营养琼脂 ②亚硫酸铋琼脂 ③葡萄糖铵琼脂 ④三糖铁琼脂 41.历来以甘露醇和乳糖发酵的特征来区分志贺氏菌的生化群, ① 为甘露醇阴性和乳糖阴性。
①A群(痢疾志贺氏菌) ②B群(福氏志贺氏菌) ③C群(鲍氏志贺氏菌) ④D群(宋内氏志贺氏菌)
42.溶血性链球菌在 ③ 上生长较好。
①营养琼脂 ②Baird-Parker 平板 ③血平板 ④伊红美蓝培养基 43.霉菌和酵母检测接种待琼脂凝固后,翻转平板,置 ③ 培养箱培养。
①15~18℃ ②20~23℃ ③25~28℃ ④35~38℃
44.霉菌和酵母放置于霉菌培养箱中培养时, ③ 天后开始观察,共培养观察 天。
①1,3 ②2,4 ③3,5 ④5,8
45.霉菌和酵母计数时,选取 ② 之间的平板作为计数的标准。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