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复习资料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复习资料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3 0:51:06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复习资料

1、行政主体是指行政主体凭借国家行政权,依法向行政相对人起强制地、无偿地征集一定数额金钱或实物的行政行为。

2、行政强制措施指行政主体在实施行政管理的过程中,依法对公民人身自由进行暂时性限制,或者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财产实施暂时性控制的措施。

3、行政合同行政主体为了实现行政目的与公民、法人、其他组织通过协商方式在双方意思表示一致的基础上所达成的协议或契约。

4、现场笔录是指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的过程中,在实施具体行政行为时,对某些事项当场所做的能够证明案件事实的记录。

5、行政行为公定力是指行政行为一经成立,在法律上推定其合法有效,任何个人或组织都应当予以承认和尊重。

6、对于起诉不予受理、驳回起诉、人民法院就下列哪种事项做出的行政裁定不服,可以提起上诉。

7、行政诉讼撤销判决适用于主要证据不足、适用法律、法规错误、违反法定程序、超越职权

8.行政诉讼期间,原则上不停止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但被告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原告申请停止执行。 9、《行政处罚法》规定,做出处罚决定前可以举行听证的处罚种类有吊销营业执照、责令

停产停业 。

10、国务院各部委及直属机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

地的市人民政府有权制定行政规章。 11、具体行政行为与抽象行政行为的区别

(1)两者在调整对象上存在差异。 (2)两者在调整对象发生法律效力上存在差异。 (3)两者在借以表现的文件内容上存在差异。 (4)两者在能否反复适用上存在差。 12、行政确认判决适用的主要情形。

(1)人民法院认为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合法,但不适宜判决维持或者驳回诉讼请求的,可以

作出确认其合法或者有效的判决。

(2)被告不履行法定职责,但判决责令其履行法定职责已无实际意义的; (3)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违法,但不具有可撤销内容的; (4)被诉具体行政行为依法不成立或者无效的。 13、行政法的特征有以下几方面 (1)调整对象的不确定性

(2)行政法没有统一、完整的法典。

(3)行政法规范是以多种多样的法律形式表现出来的,是由多种不同效力等级的行为规

范组成的统一体。

(4)行政法规范的数量多,内容广泛。 (5)行政法规范具有明显的易变性。 (6)行政程序性规范是行政法特有的一类行为规范,与行政实体性规范通常交织在一起,

其存于同一个法律文件之中。(2分) 14、行政复议的合法原则主要体现在:

合法原则是任何行政复议机关履行行政复议职责时都必须遵守的原则,行政复议机关在处

理行政复议案件时,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行政复议机关遵循合法原则的主要内容有两个方面:第一,履行复议职责时要依法办事。依法,就是要依照行政复议法的规定履行自己的职责。

第二,复议机关不仅要依据法律,而且要符合法律,不仅要符合程序法的规定,而且要符合实体法的规定。

15、行政诉讼特有的基本原则:(1)选择复议原则选择复议原则是指在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必须经过复议的情况下,相对方对行政处理决定不服时,既可以先向上一级行政机关或法律规定的特定机关申请,对复议决定不服,再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不经复议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简言之,在我国,复议不是进行行政诉讼的必经程序,是否经过复议,由相对方自己选择。

(2)审查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原则。根据《行政诉讼法)第2条的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只能在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自己的合法权益时,才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如果是认为抽象行政行为的规定影响、妨碍或者侵犯自己的合法权益时,则不能向人民法院起诉。

(3)具体行政行为不因诉讼而停止执行原则。具体行政行为是行政机关代表国家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作出的,一旦作出即应推定其为合法,亦即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具有先定力。因而,即使相对方认为具体行政行为违法并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撤销或者改变违法具体行政行为,但在人民法院代表国家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作出生效判决之前,具体行政行为仍然被推定为合法有效,也就要求得到执行。

(4)被告负举证责任。行政诉讼中的举证责任由被告承担,当被告不能证明具体行政行为合法而法院又无法查明案件的事实真相时,则由被告承担败诉后果,而原告并不因为举不出证据证明具体行政行为的违法性而败诉。

(5)司法有限变更原则。人民法院在行政诉讼中一般不享有运用审判权变更行政机关依据行政权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享有一定的变更权。对现实公正的行政处罚可以进行变更。 (6)不适用调解原则。 16、《行政诉讼法》第25条规定,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复议机关是被告。 17、《行政诉讼法》第17条规定,行政案件由最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复议机关是被告,但并不意味着该案就专属其所在地的市人民法院管理管辖,法律规定的仅是“可以”,那就是说,最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县公安局所在地的县人民法院是有管辖权的。 18、《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0条规定,当事人提出管辖异议,应当在接到人民法院应诉通知之日起10日内以书面形式提出。所以,被告市公安局可在接到县人民法院应付通知之日起10日内以书面的形式提出管辖异议,该解释第10条又规定,对当事人提出的管辖异议,人民法院应当进行审查。异议成立的,裁定将案件移送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异议不成立的,裁定驳回。本案中县人民法院有管辖权,因此被告的异议是不成立,应裁定驳回。 19、行政强制执行是指在行政相对人拒不履行国家行政主体所作出的,并且已经生效的具体行政行为所确定的义务,有关国家机关依法强制该相对人履行该义务,或者由国家机关本身或第三人直接履行或代为履行该义务,然后向义务人征收费用的法律制度。

20、行政诉讼参加人是指因与行政争议存在直接利害关系而参加行政诉讼的整个过程或主要阶段的人及与他们的诉讼地位相关似的人。

21、行政违法是行政主体所实施的,违反行政法律规范,侵害受法律保护的行政关系尚未构

成犯罪的有过错的行政行为。

22、行政指导是行政机关在其职责范围内,为实现一定行政目的而采取的符合法律精神、原则、规则或政策的指导、劝告、建议等行为。

23、移送管辖 是指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发现本法院对该案无管辖权,依照法律规定将案件移送给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审理。 24、行政主体与行政机关的关系

(一)行政主体是指参加行政法律关系,依法拥有行政职权,能以自己名义行使行政职权,并能独立地对自己行使行政职权的行为产生的后果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国家机关或社会组织。行政机关是指按照宪法和有关的组织法的规定而设立的一发行使国家行政职权、对国家各项行政事务进行组织和管理的国家机关。

(二)行政主体和行政机关之间存在一种不完全的包含关系,表现在A、行政主体主要由

行政机关构成,但行政机关之外的社会组织和行政机关内部的行政机构在特定的条件下也可以成为行政主体。B、行政机关虽然都可以成为行政主体,但并非在任何场合都是行政主体,行政机关只有才家到行政法律关系中行使行政管理职能时,才能成为行政主体。

25、以下情形适用缺席判决:(1)被告经两次合法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 (2)人民法院裁定不准原告撤诉,如果原告拒不到庭;

(3)案件审理结果可能涉及第三人利益,或者需要其承担义务,经两次合法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

26、行政处罚与行政处分的区别

(一)行政处罚是指行政主体为依法对行政相对人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尚未构成犯罪的行

为,给予法律制裁的行政行为。行政处分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对其内部违法失职的公务人员所实施的一种惩戒措施。

(二)两者的区别A、作出决定的机关不同。B、制裁的对象不同。C、针对的违法行为不

同。D、采取的形式不同。

27、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1、(一)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指为行政法部门所特有的,统帅、指导一切行政法律规范

的制定与实施的法律原理或准则。

(二)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包括合法性原则和合理性原则。1、行政合法性原则包括A行

政主体的设立必须合法。B行政职权的拥有应该合法。C行政职权的拥有应该合法。D违法行使行政职权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2、行政合理性原则包括A行政主体的设立应当合理。B行政职权的拥有应当合理。C行政职权的行使必须合理。D对违法行政行为的追究和救济应当合理。

(三)行政法的基本原则的作用有1.有助于行政法体系的统一、协调与稳定。2.有助于行政法实施的统一与协调。3.有助于弥补行政法律规范的不足与疏漏,保证社会关系得到及时、必要的调整。

28、公安派出所具有行政主体资格。公安派出所作为公安机关派出机构,其行政主体资格的取得应经法律、法规授权。《治安管理处罚法》属于法律,并明确授权公安派出所行使警告、500元以下罚款的治安处罚权。

29、行政机关设立的派出机构、内设机构或者其他组织,未经法律、法规授权,对外以自己名义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该行政机关为被申请人。 30、复议机关改变具体行政行为的复议机关是被告。

31根据诉讼法的规定与行政机关的处罚决定有法律上利害关系的人可以做为第三人参加诉讼。

搜索更多关于: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复习资料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复习资料 1、行政主体是指行政主体凭借国家行政权,依法向行政相对人起强制地、无偿地征集一定数额金钱或实物的行政行为。 2、行政强制措施指行政主体在实施行政管理的过程中,依法对公民人身自由进行暂时性限制,或者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财产实施暂时性控制的措施。 3、行政合同行政主体为了实现行政目的与公民、法人、其他组织通过协商方式在双方意思表示一致的基础上所达成的协议或契约。 4、现场笔录是指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的过程中,在实施具体行政行为时,对某些事项当场所做的能够证明案件事实的记录。 5、行政行为公定力是指行政行为一经成立,在法律上推定其合法有效,任何个人或组织都应当予以承认和尊重。 6、对于起诉不予受理、驳回起诉、人民法院就下列哪种事项做出的行政裁定不服,可以提起上诉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