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模块三第一章第一讲区域的基本含义、区域发展阶段及区域发展差异(3)
[答题规范] 一、知其地——在哪里
由材料和示意图可知,无定河位于我国中部地区,北依毛乌素沙地,流经黄土高原,处于温带季风区内,是黄河中游重要的一级支流。
二、审其问——答什么
分析两个设问可知:第(1)问考查无定河流域的地形特征,考查考生的读图析图能力;第(2)问考查河流特征,但要抓住设问中的关键词“相比”,实则考查两条河流的特征差异。两个设问为并列式设问,针对不同角度展开分析即可。
三、析其材——用何答
第(1)问,结合无定河流域所在地形区的特点、河流总体流向等信息,从地势特点、地形类型等方面分析即可。第(2)问,河流特征包括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可从长度、流域面积、支流特点、水量、水位、季节变化、含沙量等方面进行比对;流量的大小主要受流域面积的大小、流域内降水的多少等因素影响。
[答案] (1)地势西高东低(或西北高,东南低);流域以高原地形为主;流域西北部(或北部)主要位于毛乌素沙地,地表较平坦,流域南部为黄土高原丘陵区,沟壑纵横、支离破碎。
(2)特征:榆溪河流程长;流域面积广;水网密;河流水量大且较稳定;含沙量较小。榆溪河水量较大,原因:榆溪河主要流经黄土高原区(纳林河流经毛乌素沙地),榆溪河流域内年降水量大;流域面积广,植被状况较好,支流多,补给多。
[答题策略]
(一)区域差异类试题的3大解题流程
1.比较区域条件或特征的异同点,其解题流程为:
2.比较区域的优势条件和限制条件,其解题流程为:
3.比较区域的自然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其解题流程为:
(二)区域差异类试题的必备答题术语 1.自然要素差异答题术语 思考方向 答题术语 地处北温带(热带、北寒带或南温带、南寒带);地处西风带(信风纬度位置 地理位置 海陆位置 气温 气候 降水 (不同期);有明显旱、雨两季 地形类型 地形 地势起 地势起伏大(小);西高东低(自西向东倾斜);自东南向西北倾斜 伏状况 水量大(小);汛期长(短),有明显夏汛;有(无)结冰期;含沙量河流 水文特征 大(小);水能丰富 以山地、丘陵(高原、盆地)为主,平原面积广(狭小) 带、东风带) 大陆东岸(西岸),临太平洋(大西洋);四面环海,深居内陆 终年高温(严寒);夏季高温;冬季温和;气温日(年)较差大(小) 降水季节分配均匀(不均匀);降水集中于夏季(冬季);雨热同期
流域面积大(小);流程长(短);支流多(少);(南北)对称分布;水系特征 河网密布(稀少) 类型及肥土壤 力状况 类型、 植被 覆盖率 荒漠为主 肥沃的黑土(紫色土、水稻土);土壤贫瘠、荒漠化严重 以亚热带常绿硬(阔)叶林为主,植被茂密;植被稀少,以草原、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森林资源、水能资源等丰富;水资源丰富(短资源 种类、数量 缺) 2.人文要素差异答题术语 思考方向 答题术语 季风水田农业、商品谷物农业、种植园农业、乳畜业、大牧场农业类型 放牧业、混合农业等 ①自然条件:地形、气候、水源、土壤。 农业 区位条件 ②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数量、价格、素质)、土地价格、科技 其他 工业类型 耕作制度或熟制、作物种类、耕地类型(水田、旱地) 轻工业或重工业(为主) 自然条件(主要为水源);社会经济条件:原料、市场、交通、区位条件 政策、劳动力(数量、价格、素质)、土地价格、科技;环境条件 城市化水平(高、低)、城市布局特点、城市区位因素、城市环城市 境问题 工业 交通运输线、交通枢纽、交通运输网的密度、影响交通线布局交通 的主要区位因素 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水污染;生态破坏,包括资源(土地、环境 生物、水、矿产)破坏与浪费和环境恶化(荒漠化、水土流失) [集训冲关]
(2019·湖北七校模拟)平潭是福建省一个岛县,当地盛传“光长石头不长草,风沙满地跑,房子像碉堡”的民谣。当地人就地取材,利用岛上丰富的花岗岩作为建筑材料,建造如下图所示的石头房屋,名为石头厝。其独特的造型是海岛居住文化的“活化石”。据此回答1~2题。
1.石头屋的特征及其对应功能正确的是( ) A.房屋低矮—便于保温 C.窗户小—防外敌
B.屋顶缓—防暴雨 D.石头压瓦—防大风
2.结合平潭的地理特征,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地降水少主要是由于沿岸寒流降温减湿 B.该地适宜发展的产业有渔业、风电、旅游业 C.该地主要房屋建材是岩浆喷出冷却凝固而形成的 D.由于台湾山脉的阻挡,该地夏秋免遭台风灾害
解析: 第1题,福建位于东南沿海,海岛多台风灾害,则有石头压瓦、窗户小等特征,目的都是防大风危害;福建位于亚热带,一般不需要保温;屋顶缓,不利于防暴雨。第2题,该地降水较少,主要是因为台湾山脉阻挡夏季风;亚热带海岛利于发展渔业、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