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模块三第一章第一讲区域的基本含义、区域发展阶段及区域发展差异(3)
2.南方与北方
(1)划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 (2)南方与北方的差异: 北方 南方 跨亚热带及少部分热带地区,热量丰跨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平原面自然环境 积广,森林、煤炭、石油、铁矿丰富 资源、水力资源等丰富 重工业地区和能源基地,面临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对外开放、改善生态环生产的影响 境等任务 积极对外开放,外向型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快,人地关系日趋紧张 洪涝灾害、环境污染、山地丘陵区地限制因素 水资源不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形破碎等 3.西部大开发
(1)范围:西部大开发的范围包括西部地区的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2)优势:矿产资源、油气资源、水能资源、土地资源等丰富。 (3)不足:基础设施落后,人才、技术、资金匮乏。 (4)意义:
①缩小我国东部与西部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富裕。
②对于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与边疆安全,扩大内需,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富,水分充足,有色金属矿产、生物对工农业 ③可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将潜在优势变为现实优势。
区域特征与区域发展 [典题例析]
下图示意天山南侧某冲积扇耕地面积和耕地平均海拔的变化情况。读图回答问题。
(1)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相比,该冲积扇发展种植业的自然环境有哪些优势和劣势
(2)分析阶段Ⅰ和阶段Ⅱ耕地平均海拔升高的不同原因。
(3)根据图中信息推测阶段Ⅲ和阶段Ⅳ耕地面积减少的不同原因,并说明依据。 [答题规范] 一、知其地——在哪里
天山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远离海洋,降水较少,日照充足,耕地多分布在山前冲积扇和绿洲上。
二、审其问——答什么
本题共有三问,第(1)问考查天山冲积扇发展种植业的优势和劣势,注意“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相比”和“自然环境”这一限定信息,侧重考查考生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第(2)、(3)问分别考查不同阶段耕地海拔和面积变化的原因,是对第(1)问的深化和拓展,考生只有在具体情境中联想到人口变化和政策变化这两个隐藏点才能准确答题。
三、析其材——用何答
第(1)问,该冲积扇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光照充足,白天升温快,晚上降温快,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农产品养分的积累;但是距离海洋远,降水少,水资源短缺。第(2)问,阶段Ⅰ水资源利用过度,冲积扇前沿发生土地荒漠化而被弃耕;阶段Ⅱ人口增加,耕地需求增加,河流中上游海拔较高且水源较充足的土地被开垦成耕地。第(3)问,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有土地荒漠化及退耕还林、还草等。据图判断,阶段Ⅲ耕地平均海拔升高,可能是土地荒漠化导致耕地面积减少;阶段Ⅳ耕地平均海拔降低,可能是退耕还林、还草导致耕地面积减少。
[答案] (1)优势: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农产品养分积累。劣势:降水稀少,水资源短缺。
(2)阶段Ⅰ因水资源利用过度,冲积扇前沿(河流末端)海拔较低的耕地发生荒漠化而被弃耕;阶段Ⅱ人口增加,冲积扇海拔较高的土地被开垦成农田。
(3)阶段Ⅲ:海拔较低处发生土地荒漠化导致耕地面积减少。推测依据:这一阶段耕地平均海拔升高。阶段Ⅳ:海拔较高处进行退耕还林、还草导致耕地面积减少。推测依据:这一阶段耕地平均海拔降低。
[答题策略]
(一)区域地理特征分析5步法
(二)区域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分析
1.不同社会阶段影响人类活动的地理环境要素
不同社会阶段人类活动的主体结构不同,影响人类活动的地理环境要素也不同,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具体如下所示:
2.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越来越小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水平的提高,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减弱,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减小,表现如下:
(1)优势因素的效益放大:
如东北平原地广人稀,土壤肥沃,科技的进步,机械化水平的提高,耕地优势得到更好发挥。
(2)劣势因素的制约弱化: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