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规
第一章 绪 论 文化 政策 文化政策 文化产业政策
三、文化政策
1、传统文化政策中有三个主流论述:
国家论述:表现出文化政策与国家机制的密切关系
市场论述:侧重于国家是否应介入文化艺术作品与市场经济的关系以及精英和大众文化商品等议题 公民论述:强调文化政策在公民权利中所需扮演的角色,尤其是政治权或文化权的落实。
2、文化政策
国家对于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物博物等领域进行行政管理所采取的一整套制度性规定、规范、原则和要求的总称,是有别于科技政策、教育政策等其他领域政策的一种政策形态。
四、文化产业政策
1、文化产业政策的涵义
所谓文化产业政策是指国家权威部门制定并组织实施的旨在鼓励、规范文化产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的总和。
文化产业政策首先是一种具有经济学意义上的产业政策,是国家产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产业政策不是一般的公共政策或社会政策,也不同于通常所说的文化政策,而是具有经济学意义上的产业政策。
2、关于文化产业政策的三个重要问题 所有权问题:实质是通过限制外国人在本国文化产业投资设立企业,或者限制外资在本国文化企业中的股份,来实现控制文化产业的目的
内容管理问题:针对文化产品本身而言,通过内容管理来规范文化产业 国际贸易与文化产业政策
3、文化产业政策的政策手段 (1)行政手段
是指政府制定、颁布、运用政策,贯彻产业政策措施,实现产业政策目标。 其种类包括行政命令手段、行政引导手段、行政信息手段、行政咨询服务手段。 政府机构利用其特有行政权利,对产业活动进行强制性干预,如对市场进入规制、数量规制、价格规制、技术规制、环境保护规制和生产安全规制等。
行政手段具有权威性、强制性、垂直性、具体性、非经济利益性的特点。
(2)法律手段
是指通过经济立法、司法和守法来调整产业中的经济关系,维护市场秩序,促进产业发展。 政府通过司法权利的执行保证产业发展环境的优化,产业间和产业内部关系的协调,保证产业政策得以完整地贯彻实施。
法律手段具有权威性、强制性、规范性、稳定性的特点,产业政策法律化是当代产业政策实践的重要趋势。 《反不正当竟争法》、《反垄断法》
(3)经济手段
是产业政策主体根据客观经济规律,运用价格、信贷、利率、税收等经济杠杆和方式,通过调整经济利益关系而落实产业政策。
与其他手段相比,经济手段具有利益性、间接性、多样性的特点。 从政策作用方式看,经济手段可分为刺激性手段和诱导性手段。 前者指政策主体利用各种价值工具,通过调控被干预对象的利益关系或输出利益信号影响改变被干预对象的经济行为。常用价值手段包括财政、金融、税收、汇率等. 后者指政策主体发布有关经济信息,影响被干预对象的价值判断,从而使其行为有利于产业政策目标实现。比如,区域文化产业开发等。
4.文化产业政策的作用
(1)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加速”作用 政府对产业发展的干预,尤其是产业政策对产业的增长速度具有重要的影响。通过制定对某一产业发展的一系列“倾斜性”政策,吸引其他产业的过剩资本从这些产业流向需要发展的产业,缓解该产业发展中的资金瓶颈。 伴随着资金进入的是各种生产要素的流入,从而有力地刺激着该产业的发展,提高产业的供给能力,加快该产业的增长速度。
(2)对市场竞争秩序的“规范”作用
作为产业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的产业组织政策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秩序政策”。目的主要是调整政府与产业、企业与市场之间的关系,规范市场竞争秩序。
政府出台《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反垄断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目的就是保证竞争的公平性,实现有效竞争,维护市场秩序。
(3)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作用
产业政策之所以能够提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主要不在于保护政策本身,而在于政府对产业的保护降低了来自外部的竞争压力,为本国产业的发展赢得了时间和空间。 产业政策的实施加快了产业结构和产业组织的调整和优化进程。缩短了产业转型的时间,同样对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有帮助。
5、文化产业政策的特征 (1)综合性 (2)复杂性 (3)地域性 (4)行业性 (5)动态性
第二章 国外文化产业政策概述
第一节 国际公约和国际法中的文化产业政策 第二节 国外文化产业政策概述
世界上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版权法 ————《安妮女王法令》
1710年英国安妮女王颁布,首次确认作者为版权的受益人,版权成为了受法律保护的公民权利。
《伯尔尼公约》 (《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 内容:国际版权;时间:1886年
意义:标志着国际版权保护体系的初步形成 我国加入:1992年 基本原则: 国民待遇原则 自动保护原则 独立保护原则 最低保护限度原则
世界贸易组织(WTO) 时间:1996年 内容:世界贸易
我国加入:2001年12月11日 基本原则: 非歧视原则 市场准入原则 互惠对等原则 透明度原则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时间:1972年
宗旨:为人类的长远福祉和子孙后代保护、保存文化与自然遗产 我国加入:1985年
第二节 国外文化产业政策概述
一、美国模式
1.文化产业政策:无为而治(non-activity, non-regulation) 2.管理模式——法律保障,多方投资
二、英国模式
1.文化产业政策:创意政策支持 2 管理模式
一臂间隔(Arms’ Length Principle)
三、法国模式
1.文化产业政策:国家扶持 2.管理模式:政府主导
日韩模式
一. 两国都非常重视引进和吸收西方国家先进科学技术、社会文化管理经验和相关成果,并与本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
二.在发展本国文化产业过程中,两国都能充分保护和开发体现本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文化产品,强调其创意的独创性和民族特性。
三.两国逐渐从以带有东方社会文化特征文化管理制度,逐步变成具有西方管理特征的、更加灵活多样的文化管理模式。 日本
1.政府层面自上而下的政策推动
2.企业层面自下而上的文化产业政策落实 韩国
发掘:无形文化财产厅 培育:韩流文化方案
扩散:政府对韩流的持续和扩散的支援方案
第三章 我国文化产业政策概述
第一节 我国当代文化政策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节 我国文化产业政策的形成和发展
第一节 我国当代文化政策的形成和发展 1、“双百”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二为”方向: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公民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2、建设文化强国的总体任务和目标:
总任务: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3. 建设文化强国的总体要求
文化建设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二为),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双百 ),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三贴近 ),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两文明),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三面向)。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