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结题报告
的提示在“本组课文中,有不少描写人物外貌、动作和语言的语句??读一读课文中这样的语句,体会这些语句好在哪里”,上好单元总结课,把单篇课文教学时获得的散乱的知识系统化,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二)略读拓展课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从三年级开始,每个单元选编了一篇略读课文,到了五、六年级每个单元选编了两篇略读课文,并在《教师教学用书》中再三强调略读课文“理解内容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一般是粗知大意”“主要靠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为了更好地体现略读课文的编写意图,我们可以采用群文阅读的方式教略读课文。如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略读课文《刷子李》,我们可以让学生先读课文,再泛读《俗人奇事》一书中的《张大力》《苏七块》《泥人张》等多篇文章,在大量阅读中充分感受冯骥才笔下的人物形象,体会人物描写的方法,以一篇带多篇,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三)综合学习课
为了加强语文课程内部诸多方面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以及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协调地发展,《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与内容”中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从五年级开始,每册教材安排了一个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并提供了多篇“阅读材料”。如六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选编了《诗经·采薇(节选)》《春夜喜雨》《西江月·夜
行黄沙道中》《天净沙·秋》《太阳的话》《白桦》等“阅读材料”。这些“阅读材料”与课文不一样,不能一篇一篇地教。我们可以运用群文阅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多首诗歌的比较阅读中发现诗歌描写内容、古诗与现代诗表达方式、不同诗人表达风格等方面的异同,充分感受诗歌魅力,为学生接下去开展确定主题、搜集诗歌、整理诗歌、编小诗集等实践活动打开思路。
这类课型最受学生欢迎,因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更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激发创造潜能,整合语文知识和能力,使课堂显得生机勃勃。我在上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最后两课时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进行创新。如:综合性学习我在设计课的流程分为四大块:第一板块是必答题,根据诗填地名、植物、动物等;第二板块是抢答题,名句接龙;第三板块是风险题,形式活泼。这三板块是我根据学生喜欢竞争、比赛而设计的,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调节了气氛。第四板块就是让学生用自己的特长来表达自己对诗的喜爱之情,设计如:绘诗、谱诗、品诗、舞诗、演诗、动漫古诗等。整堂课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课外阅读课
随着儿童阅读的推广,书店里、校园图书室、农村书屋、网络上学生课外阅读的内容非常丰富。读什么,怎样读,是摆在学生、家长、教师面前的两大问题。围绕某一体裁选择一些相关的文章,开展群文阅读是一种课外阅读的好方法。学完《卖火柴的小女孩》之后,老师
可以推荐学生看安徒生的其它作品,如:《拇指姑娘》、《豌豆上的公主》、《皇帝的新装》等,然后上一节课外阅读交流课,师生一起感受《安徒生童话》的魅力,认识童话的共同点与不同点。我们还可以开展群书阅读的指导。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外书屋”,提示学生课外阅读我国著名作家沈石溪的《狼王梦》《第七条猎狗》、加拿大作家西顿的《小战马》《红脖子》、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荒野的呼唤》《海狼》等作品,就可以在学生自主选择书籍阅读的基础上进行交流讨论,深入感受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丰富的情感。 (五)重点突破课
抓住本课或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围绕重点设计教学环节,其他问题,弱化淡化。
1、举一反三式:抓住一个训练点,设计举一反三的训练过程,它可以省去无数次的问答,精简教程,使课堂简洁高效。如关于修辞的训练用这一方式就很高效。
2、朗读点拔式:以朗读为主线,贯穿课堂,带动其它训练点。这种模式使课堂书声琅琅,学生人人参与朗读和体验,课堂高潮迭起,情感充沛。写景的文章,古诗,以及情感表达强烈的文章最为适合。 3、阅读品味式:以欣赏、品味语言为主线,不在内容上反复分析,而把重点放在品词品句上。经常用进行词句口味训练,提升学生推敲字词、揣摩词义的能力。这种形式用在重点句段的品读最为实用,能够有效的突破重难点,理解课文的中心。
4、读写结合式:教师找出本组课文适合写的契点,学生或先写后读,
或边读边写,让读与写有机结合起来,全面提升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我们可以把第一单元与第六单元的写景文章加以整合一起学习。学完课文之后,老师出示第2、3、21、22、24课的主要内容,师生共同理清写景文章的分段特点有:按方位、按地点转换、按时间、按事物的特点、按总分结构。一篇文章可以只使用一种分段方法,也可以使用多种分段方法。学生知道这些分段方法后,写出来的文章分段准确,层次分明。 三、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的课文“组群”策略
把怎样的文章“组群” 是进行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关键。它最能考验教师的教学智慧和教学艺术,因为它考验的是教师解读群文,把握群文特点,从而有机整合群文的能力。因此,群文阅读对教师的综合素养是最大的考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把课文“组群”一般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一)主题萃取原则
群,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意思之一是“聚在一起的人或物”。群文阅读教学,首先是要选好文章,围绕一个主题把多篇文章聚在一起。否则,群文阅读就会群龙无首,杂乱无章。基于教材单元整组、综合性学习等群文阅读教学,教材中本身就有主题。基于课外阅读、略读课文等群文阅读教学,需要教师从文章内容、人文内涵、表达方式等多角度确定主题,围绕主题精选文章。
从文章内容角度定主题。以时间为主题,如“春天的儿童诗”“描写晚霞的美文”群文阅读;以人物为主题,如“老舍笔下的小动物”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