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交大万嘉樟菊园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
交大万嘉项目“樟菊园”一标段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
b合理安排砼的浇筑顺序,采用薄层连续浇筑为宜,以减少内外温差。
c尽可能采用低水化热水泥,如矿渣硅酸盐水泥和加减水剂、缓凝剂等,适当控制砼水灰比和降低砼的坍落度,减少水泥用量和水化热。
d采用商品砼时,应尽可能降低砼的出机温度,以避免砼水化温度过高。
e利用结构物本身的水化热养护,做好保温、保湿工作,使砼处于良好的湿热条件环境,强度得以正常发展。
f拆模时间除考虑砼强度外,应着重考虑砼的防裂要求,防止内外温差过大而引起裂缝。拆模后要继续保温养护。
g根据以往测试经验,砼入模后,先缓升温,每小时0.5~10C左右,大约10小时后升温逐渐缓慢,历时50小时左右达到峰值温度,因此,砼浇筑速度应尽可能快速、连续完成,以防出现施工冷缝和较大温差。
h依据实际施工时间,再考虑气候影响,决定覆盖厚度,应按要求准备好保温材料。保温材料系草垫和塑料薄膜,见示意图:
其中,500厚砼草垫层数为2层,2100厚砼为4层。
若雨季施工或刚施工后(即砼养护早期)便遇连日大雨,深基础部位(如电梯井、积水坑等)需进行特别保护。
5.测温注意事项
",5.1 严密监测混凝土的温升情况,控制大体积混凝土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度之差,表面温度
与环境温度之差小于25℃。
5.2 温度场中的断面各监测点温度陡降控制在100C以内。 5.3 浇筑后中心最大温度不得超过65C。
5.4 测温时温度计插入测温孔的时间最短不得少于3分钟,读数要快、准,测温后将测温
孔塞紧并盖好保温材料。
- 15 -
0
交大万嘉项目“樟菊园”一标段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
5.5 测温人员应及时向项目经理部或施工队技术负责人及工长汇报,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八、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计算及措施
根据施工拟采取的防裂措施,先计算混凝土中水泥水化热的绝热最高温升值,再计算混凝土的内部中心温度及表面温度,将二者之差值控制在25℃范围内;此外还需计算各龄期的收缩变形值、收缩当量温差和弹性模量,然后再计算可能产生的最大温度收缩应力。如该收缩应力不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则表示所采取的防裂措施能有效控制、预防裂缝出现;如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则应采取调整混凝土的入模温度,降低水化热升值,降低混凝土内外温差,改善施工操作工艺和混凝土拌合物性能,提高抗拉强度或改善约束等技术措施保证。
1、 最大绝热升温
Th=(mc+K?F)Q/c??
式中:Th——混凝土最大绝热温升(℃)
mc——混凝土中水泥用量(包括膨胀剂)(288.9
㎏/m3)
K——掺合料折减系数。粉煤灰取0.25~0.30 F——混凝土活性掺合料用量(97㎏/m3) Q——不同品种、强度等级水泥得水化热(KJ/㎏) 水泥品种 硅酸盐水泥 水泥强度等级 Q(3d) Q(7d) Q(14d) Q(28d) 42.5 314 354 361 375 C——混凝土比热、取0.97〔KJ/(㎏·K)〕 ρ——混凝土密度,取2400
[kg/m]3
不同龄期混凝土最大绝热温升Th如下表:
龄期t(d) Th(℃) 3 42.89 7 48.35 14 49.31 28 51.22 2、 混凝土中心计算温度
T(=Tj+Th??1t)(t)
式中:T(1t)——t龄期混凝土中心计算温度(℃)
Tj——混凝土浇筑温度(取20℃)
- 16 -
交大万嘉项目“樟菊园”一标段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
Th——在t龄期时混凝土的绝热温升(℃)
——t龄期降温系数(用线性插入法计算) ?(t)浇筑块厚度 (m) 0.8 3 0.312 不同龄期(t)时的?(t) 7 0.237 14 0.038 28 /(不考虑) 不同龄期混凝土中心计算温度T(如下表 1t)浇筑厚度 3 0.8 33.38 7 31.46 T(1t)14 21.87 28 20 3、 蓄水养护深度
本工程基础为筏板基础,故采用蓄水养护,蓄水养护深度计算:
hw=x?M(Tmax-T2)Kb??w(/700Tj+0.28mc?Q)
式中:hw——养护水深度(m);
x——混凝土维持到指定温度的延续时间,即蓄水养护时间(h); M——混凝土结构表面系数(1/m),M=F/V; F——与大气接触的表面积(㎡); V——混凝土体积(m3)
Tmax——计算得混凝土最高温度(℃);T2——混凝土表面温度(℃);Tmax-T2—
—一般取20~25℃;
Kb——传热系数修正值(取2.6); 700——折算系数[KJ/(m3?K)]
?w——水的导热系数,取0.58[W/(m.K)] 不同龄期混凝土蓄水养护深度hw
浇筑厚度
hw - 17 -
交大万嘉项目“樟菊园”一标段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
3 0.8 0.06 7 0.12 14 0.24 28 / 通过计算,实际养护期不应小于14d,故蓄水深度取24cm。 4、 混凝土表面(表面下50~100mm处)温度
T2?Tq?4?h?(H?h?)T1(t)?Tq/H (t)??2式中:T2; (t)——混凝土表面温度(℃) Tq——施工期大气平均温度(取20℃);
h?——混凝土虚厚度(m)h?=???/?;?=1/[?i/?i?1/?q]; H——混凝土计算厚度(m)H=h+2h?; T(——混凝土中心计算温度(℃) 1t)不同龄期混凝土表面温度T2(t)如下表
T2(t) 14 21.26 28 20 浇筑厚度 3 0.8 25.46 7 26.19 5、 混凝土内平均温度
Tm(t)=[T(+T2]/21t)(t) 不同龄期混凝土内平均温度Tm(t) t(d) Tm(t) 3 29.42 7 28.83 14 21.57 28 20 通过计算可知,本基础底板采用上述配合比及蓄水养护措施,在龄期为3d、7d、14d的混凝土中心计算温度平均温度
TqT(1t)与混凝土表面温度
T2(t)的温差,混凝土表面温度
T2(t)与施工期大气
之差也均小于25℃,因此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可不采取其它降低混凝土内部温
度的措施。基础反梁养护过程中用阻燃草棉被覆盖,防止混凝土表面温度下降,但为了防止混凝土表面干缩变形,在混凝土表面还需一层塑料薄膜以保湿。
6、 温度应力计算(底模对混凝土的约束可不考虑) 1)混凝土干缩率和收缩当量温差
- 18 -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