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深圳教师入编考试精选练习400题
344.教师在教书育人中所表现出来的言语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属于( D ) A.认识能力 B.创造能力 C.一般能力 D.特殊能力
345.研究性学习评价环节主要有( BCD )。
A .作品评价 B .开题评价 C .中期评价 D .结题评价
346.在教学中讲授“果实”概念时,既选可食的果实,又选不可食的果实(如棉籽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准确地掌握“果实”概念。这是运用了( B )。
A .正例与反例配合法 B .交式法 C .比较法 D .直观法
347.对过分活跃和缺乏自控的人,应注意特别培养他的( D )。 A.自觉性 B.果敢性 C.坚韧性 D.自制力
348.某学生遇到难题时,会仔细思考,甚至连喜爱的动画片也不去看,表明该生具备( D )这种品质。 A.自觉性 B.果敢性 C.坚韧性 D.自制力
349.哪个学习理论学派的学生观,强调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D ) A.完形一顿悟说 B.认知一结构学习论 C.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350.有系统地收集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叫做:( C ) A.教学测量 B.教学测验 C.教学评估 D.教学检查
351.听表走动的滴答声,时而有时而无的这种周期性变化现象是( D )。 A.注意的稳定性 B.注意的范围 C.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起伏
352.闻到苹果香味,看到苹果红色外观,触摸苹果光滑的果皮等所引起的心理活动是( A )。 A.感觉 B.知觉 C.感受性 D.感觉阈限
353.吃了糖以后接着吃桔子会觉得桔子酸,这是( BD )。
A.感觉适应 B.感觉对比 C.同时对比 D.继时对比
354.刺激停止作用于感受器后,感觉现象并不立即消失而保留片刻的现象是( C )。 A.闪光融合 B.视觉对比 C.视觉后象 D.联觉
355.把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或各个部分作为整体反映的知觉特征是( A )。 A.知觉整体性 B.知觉选择性 C.知觉理解性 D.知觉恒常性
356.把通过抽象的概括而获得的概念、原理、理论返回到实际中,以加深、加宽对各种事物的认识的思维过程是( D )。
A.体系化 B.分析与综合 C.抽象与概括 D.具体化
357.创造性思维中能对问题提出超乎寻常的新颖、独特的见解的思维特征是( D )。 A.流畅性 B.变通性 C.新颖性 D.独特性
25
358.长时记忆中信息提取的前提是( A )
A 恰当的编码 B 编码与提取的一致性 C 好的提取线索 D 解码
359.教师开学前应提前写好2周教案。( 对 )
360.( ABCD )属于人格的特征。
A.独特性 B.生物性与社会性并存 C.稳定性 D.功能性
361.从特点上看,前瞻式评价是:( AB )
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终结性评价 D、结果性评价
362.团日活动中,“三会一课”是指每年一次团小组会、团支委会、团员大会和讲一次团课。
363.人际关系的好坏取决于彼此的需要从对方获得满足的程度.( 对 )
364.解决问题的中心环节是对问题的表征.(对 )
365.道德感情能够影响道德行为的强度,是推动行为的动力之一。(对 ) 道德情感和道德认识,道德意志一起,推动道德行为的进行。
366.吴明认为自己在班级中属于\尖子生\这种对自己在群体中地位的意识成为( B ) A 胜利自我 B 社会自我 C 心理自我 D 理想自我
367.下述自我意识成分中属于自我体验范畴的有( D ) A 自主 B 自立 C 自制 D 自信
368.下述自我意识成分中属于自我调节范畴的有( B ) A 自信 B 自立 C 自尊 D 自豪
369.\对自己近阶段的表现感到欣慰和满意\这属于自我意识结构中的( D ) A 自我认识 B 自我监督 C 自我评价 D 自我体验
370.小学生在进行心算时不能与同学交谈,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的解释是( D ) A 人不能同时做两件事 B 心算不熟练
C 元注意水平低 D 短时记忆易被输入的信息替代而丧失
371.短时记忆中表征信息的一种最重要的形式是( B )
A 视觉编码 B 听觉编码 C 表象编码 D 语义编码 E 同命运原则
372.利用自己的知识经验,从问题提供的各种信息中寻找最佳答案的思维方式是( B ) A 直觉思维 B 聚合思维 C 抽象思维 D 发散思维
373.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形成新形象的过程称为( D )
26
错
A 联想 B 综合 C 类比 D 想象
374.短跑的技能迁移到足球,篮球的跑动技能上,称为( D )
A 两侧性迁移 B 逆向迁移 C 负迁移 D 动作性迁移
375.在技能教学中,为了避免学生因角度不同而产生认知混淆,应采用( C ) A 相向示范 B 围观示范 C 顺向示范 D 交错示范
376.年龄特征的研究的最主要环节是( D )
A感觉 B知觉 C记忆 D思维
377.儿童最早建立的人际关系是( D )
A 社会关系 B 朋友关系 C 层次关系 D亲子关系
378.回答\正方形有几条边\这一问题,主要运用( A )
A 陈述性知识 B 程序性知识 C 策略性知识 D 常识性知识
379.当班级规模过大时,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就弱,不易建立群体规范,因此,最适宜的班集体人数为 ( C )
A 5—10人 B10—20人 C30—40人 D50—60人
380.一个学生平时在集体场合中不敢发言,当他一旦主动发言时,教师就表扬他,这种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方法,称之为( D )
A. 代劳币奖励法 B. 行为规范法 C. 行为塑造法 D.强化法
381.人们常说的\眼不见为净\是下列哪种防卫机制的表现 ( D ) A. 转移作用 B. 幻想作用 C. 投射作用 D.否认作用
382.最高层次的道德动机是( A )
A.道德信念 B.道德概念 C.道德价值观念 D.道德原则
383.形成道德品质的关键在于( C )
A.培养道德认识 B.培养道德情感 C.培养道德观念 D.培养道德意志
384.有的人对\八荣八耻\的内容,意义和要求都能讲出来,但却不能体现在行动上,这种道德概念称为( B )
A.具体的道德概念 B.知识性的道德概念 C.内化了的道德概念 D.复杂的道德概念
385.几个人一起骑车会比一个人骑车快,这种现象称为( A )
A.社会助长作用 B.从众心理 C.模仿作用 D.服从心理
386.一个学生平时在集体场合中不敢发言,当他一旦主动发言时,教师就表扬他,这种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方法,称之为( D )
27
A. 代劳币奖励法 B. 行为规范法 C. 行为塑造法 D.强化法
387.从众与服从相比, ( C )
A.二者都是自愿的 B.二者都不是自愿的 C.从众更出于自愿 D.服从更出于自愿
388.示范法由于范例的不同有( ABCDE )。
A.辅导教师的示范 B.角色的示范 C.他人提供的示范 D.电视、录像的示范 E.有关读物的示范
389.小兰因为家庭贫困而辍学,她感到很痛苦,这种现象的产生是因为学校群体对其成员具有( B A.群体功能 B.归属功能 C.期待功能 D.塑造功能
390.课堂倾听技能的注意事项包括:ABC
A.避免不健全的倾听; B.避免虚假的倾听; C.避免错听; D.介入型倾听
391.所谓的\将心比心\在心理学上被称为( A ) A 移情 B投情 C 注意 D需要
392. 德育的个体性功能可能描述为德育对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ADE ) A.个体生存 B.个体智能 C.个体收入 D.个体发展 E.个体享受
393.教师劳动的特点有( ABCDE )
A.创造性 B.连续性 C.长期性 D.间接性 E.示范性
394.文化发展对学校课程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AC )。 A.内容的丰富 B.增强国家对课程改革控制权
C.课程结构的更新 D.为课程改革提供物质基础 E.课程改革由受教育者完成
395.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规定的少年儿童社会权利是( ACDE )。
A.无歧视原则 B.提早自立原则 C.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 D.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E.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396.下列课程属于综合课程的有( ABE )。
A.核心课程 B.融合课程 C.潜在课程 D.活动课程 E.广域课程
397.按课程的组织核心划分,可分为: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综合课程。对
398.班级会议一般有哪几类?( ABCDE )
A、主题班会 B、周会和晨会 C、民主班会 D、生活班会 E、班委会议
399.教学关系是静态的、固定的。错
28
)
400.现代教学理论主张分学科教学。对
29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