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材成第十章

材成第十章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 11:52:49

焊接温度场反应了某瞬时 焊接接头中各点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过程。 1、 何谓焊接热影响区?

熔焊时在高温热源作用下,靠近焊缝两侧一定范围内发生组织和性能变化

的区域。

2、 何谓焊接热循环?主要参数有哪些?简述这些参数对焊接接

头性能的影响?

焊接热循环:在焊接热源作用下,焊件上某点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反映了热源对焊件金属的热作用。 参数: ? 加热速度

ωH :ωH提高,相变温度随之提高,同时奥氏体的均质化和

碳化物的溶解也越不充分。

? 最高加热温度Tm :Tm越高,晶粒长大越严重,HAZ的韧性越低。如熔合区附近的过热区,温度达1300~1350℃。 ? 相变温度以上停留时间

tH :tH越长,越有利于奥氏体的均质化过程。

但温度太高时(如1100℃以上),即使停留时间不长,也会产生严重的晶粒长大。

电渣焊>埋弧焊>焊条电弧焊 ? 冷却速度

ωc(或冷却时间t8/5)ωc是决定HAZ组织性能的主要参数。

焊接时的冷却速度通常指冷至某一温度Tc(低合金钢约540℃)的瞬时冷却速度。 瞬时冷却速度测定比较困难。在实际应用中,常采用某一温度范围内的冷却时间来分析HAZ的组织性能变化。

3、 45钢和40Cr钢在焊接及热处理条件下的组织转变有何差异?

在相同条件下焊接45钢和40Cr钢,哪一种钢近缝区的淬硬倾向大?为什么?

45钢--在焊接条件下比在热处理条件下的CCT曲线稍向右移(主要考虑Ms附近)。40Cr钢--在焊接条件下比热处理条件下的CCT曲线向左移动,在相同冷速下,45钢焊接时的淬硬倾向比热处理大,40Cr钢焊接时淬硬倾向小。

同样焊接条件下,40Cr钢的淬硬倾向比45钢大。(两者成分不同,含碳量接近,Cr能提高钢的淬硬性)

? 碳化物合金元素(Cr、Mo、V、Ti等)只有充分溶解在奥氏体的内部,才会增加奥氏体的稳定性,即增加淬硬倾向。 ? 热处理条件下,有充分的时间使碳化物合金元素向奥氏体内部溶解;而在

焊接条件下,加热速度快,高温停留时间短,合金元素不能充分溶解到奥氏体中,故40Cr淬硬倾向降低。

? 至于不含碳化物合金元素的钢(如45),一是不存在碳化物的溶解过程,二是在焊接条件下近缝区组织粗化,故淬硬倾向比热处理条件下要大。

4、 不易淬火钢和易淬火钢焊接热影响区的分区及各区的温度范

围、组织特点? 不易淬火钢:

? 熔合区(半熔化区) 焊缝与母材的交界区。

? 加热温度:1490~1530℃(固、液相线之间) ? 特点:宽度很窄(几个晶粒),成分、组织和性能不均匀,强度下降,塑性很差,是裂纹及局部脆断的发源地——HAZ薄弱部位。 ? 过热区(粗晶区) 紧靠熔合区

? 加热温度:1100℃~固相线 (1490℃)

? 特点:宽度为1-3mm,组织粗大(过热),塑性、韧性较差,易产生脆化或裂纹——薄弱部位

? 相变重结晶区(正火区或细晶区) 紧靠着过热区

? 加热温度: AC3(850℃)~1100℃ ? 特点:宽度约1.2~4.0mm,(全A化后空冷)组织为均匀细小的铁素体和珠光体(近似于正火组织),塑性和韧性均较好,是HAZ中组织性能最佳的区域。 ? 不完全重结晶区:

? 加热温度:AC1~AC3 ? 特点:组织为F+P,组织粗细不均;仅部分组织发生相变重结晶,组织和力学性能不均匀。

易淬火钢:

母材焊前调质状态:完全淬火区、不完全淬火区、回火软化区 母材焊前正火状态或退火状态:完全淬火区、不完全淬火区

? 完全淬火区:

温度---Ac3以上的区域,与不易淬火钢过热区和正火区对应。

特点---加热时铁素体、珠光体全部转变为奥氏体,冷却时很容易得到淬火组织(M)。

在紧靠焊缝相当于低碳钢过热区的部位,得到粗大的马氏体,而相当于正火区的部位则得到细小的马氏体。

当母材的淬硬性不太高时,还会出现贝氏体、索氏体等正火组织,形成与马氏体共存的混合组织。 ? 不完全淬火区:

温度:Ac1~Ac3之间,相当于不易淬火钢的不完全重结晶区。

特点:快速加热条件下,铁素体很少溶入奥氏体,而珠光体、贝氏体、索

氏体等转变为奥氏体。

在随后快冷时,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原铁素体保持不变,并有不同程度的长大,最后形成马氏体加铁素体的混合组织。

含碳量和合金元素含量不高或冷却速度较小时,奥氏体也可能转变成索氏体或珠光体。

? 回火软化区:母材焊前为调质状态时,还存在一个回火软化区。 回火区内的组织和性能决定于焊前调质的回火温度Tt :热循环温度低于Tt 的部位,其组织性能不发生变化,而高于Tt 的部位,将发生软化现象; 若焊前为淬火态,则可获得不同的回火组织。紧靠Ac1的部位,相当于瞬时高温回火,得到回火索氏体;离焊缝较远的区域,获得回火马氏体。

6、碳当量定义?

碳当量反映钢中化学成分对硬化程度的影响,它是把钢中合金元素(包括碳)按其对淬硬(包括冷裂、脆化等)的影响程度折合成碳的相当含量。 碳当量越高,淬硬倾向越大。 7、HAZ脆化类型有哪些?如何产生这些脆化?如何控制? 粗晶脆化

? 对于淬硬倾向较小的钢,主要是晶粒长大所致。 控制:适当降低焊接热输入和提高冷却速度

? 对于易淬火钢,主要是产生脆性组织(如孪晶M等)所致。 控制:适当提高焊接热输入和降低冷速。

组织脆化:焊接HAZ中由于出现脆硬组织而产生的脆化

? 对于常用的低碳低合金高强钢,主要是M-A组元、上贝氏体、粗大的魏

氏组织等所造成。

? 对含碳量较高的钢(一般wC≥0.2%),主要是高碳马氏体。 低温回火(<250℃)可改善M-A组元的韧性

析出脆化:在时效或回火过程中,从过饱和固溶体中将析出碳化物、氮化物、

金属间化合物及其它亚稳定的中间相等,使材料的强度、硬度和脆性提高,这种现象称为析出脆化。

热应变时效脆化:由加工所产生的局部应变、塑性变形而引起的脆化称为热应变时效脆化(HSE) 氢脆以及石墨脆化

焊接热影响区的性能控制:

8、M-A 组元的定义?分析存在M-A 组元对焊接接头韧性不利的原因?

M-A 组元:高碳M和残余A的混合物。它是焊接高强钢时在一定冷却速度下形成的,既可出现在焊缝,也可出现在热影响区。

焊缝和HAZ一旦出现M-A组元,其脆性倾向增大,即脆性转变温度升高,接头韧性降低。原因在于:残余奥氏体增碳后,易形成孪晶马氏体,并在界面上产生显微裂纹,沿M-A组元的边界扩展。

因此,M-A组元存在时易成为潜在的裂纹源,并起到应力集中的作用。9、熔合区和过热区(粗晶区)是焊接接头的薄弱环节。

搜索更多关于: 材成第十章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焊接温度场反应了某瞬时 焊接接头中各点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过程。 1、 何谓焊接热影响区? 熔焊时在高温热源作用下,靠近焊缝两侧一定范围内发生组织和性能变化的区域。 2、 何谓焊接热循环?主要参数有哪些?简述这些参数对焊接接头性能的影响? 焊接热循环:在焊接热源作用下,焊件上某点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反映了热源对焊件金属的热作用。 参数: ? 加热速度ωH :ωH提高,相变温度随之提高,同时奥氏体的均质化和碳化物的溶解也越不充分。 ? 最高加热温度Tm :Tm越高,晶粒长大越严重,HAZ的韧性越低。如熔合区附近的过热区,温度达1300~1350℃。 ? 相变温度以上停留时间tH :tH越长,越有利于奥氏体的均质化过程。但温度太高时(如1100℃以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