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推荐]小学数学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及反思
学生交流: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统计的相关知识,知道在统计时要先收集数据,而收集数据有举手、起立、投票等很多方式,但无论选择哪种方式都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还知道收集完数据后将数据进行整理记录填入统计表中。统计表可以告诉我们很多信息,并帮助我们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生在一年级下册开始学习简单的分类整理,初步了解了统计的含义。本课继续学习统计,以整理随机出现的简单数据为主要内容,并把经过整理的数据填进简单的统计表。在统计过程中,让学生学到一些比较容易的统计方法,渗透统计的思想和方法,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信心。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第2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页例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会用自己的方式记录数据,并感知用“正”字记录数据的优点,继续用给定的统计表整理、呈现所收集的数据。
2.通过对数据简单的分析,感受数据中蕴含的信息,体会统计在预测和决策中的作用,初步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3.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用“正”字记录数据。 教学难点:
感受数据中蕴含的信息,体会统计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学校要举办讲故事大赛。我们班要从王明明和陈小菲这两位同学中选一位参加比赛,请想一想应该怎样选好呢?
二、自主探究 1.教学例2。
师:请想一想用什么办法选好呢? 学生可能回答(互动点): (1)我们可以举手表决。
(2)我不同意你的方法,这样有时会伤害到他们的,我认为用投票选举最好。 师:对我也觉得这种方法比较好,请同学们在纸条上写好选票,我来收。 师:同学们票是选完了,怎样才能知道结果呢? 学生可能回答:我们来统计选票数。 师:怎么统计?应注意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老师我们向选三好生那样进行唱票,有2人在黑板上记录,1人唱票,1人监督,其他同学可在纸上记录。要注意的是每个同学都要认真统计,不能出现错误,数据不准的话,还得重新唱票,那很麻烦。
师:你的办法很好。请看我这有3个同学统计的结果。(课件示出书中第3页的记录结果)
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
我发现第一位同学是写“正”字纪录的,第二位同学是画“√”记录的,第三位同学是画“○”记录的,而且他们都写得很整齐。
师:请大家看一看,你认为哪种记录方法好呢?为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互动点):
(1) 我喜欢画“√”记录的,这样记录快。 (2) 我喜欢画“○”记录的好数。
(3)我不同意你们的想法,我认为写“正”字记录的最好,因为一个“正”字是5笔,代表5票,5个5个地数又好数又不易错,而且占得地方少还节约纸。
师:你说得很有道理。你们都同意吗?好下面大家把他们记录的数据整理好,填入教材第3页的表中。
师:同学们看看表中数据,我们应该选谁参加比赛呢? 学生回答:陈小菲。
师:请同学们,根据统计表回答下面的问题。(书上第3页)
学生
可能回答(互动点):
(1)我是这样想的:如果这两位同学把票都投给王明明,王明明只有17票,可陈小菲的票数还是比王明明多,还是陈小菲参赛。
(2)如果这两位同学给王明明和陈小菲各一票,王明明16票,陈小菲23票,还是陈小菲参赛。
(3)我是这样想的:这两票无论都给谁都不会影响陈小菲参赛的结果,因为陈小菲比王明明多7票。
师:看来同学们都善于观察思考才发现数据背后隐藏的信息!你们表现得非常好!下面我们继续完成下面各题。
三、巩固学习
1.完成第3页“做一做”(如下图)
师:同学们应该怎样调查谁最喜欢去哪里春游呢?
学生可能回答:我认为举手选择自己最喜欢去的地方,数一数有多少人去,这个方法省事只要一数就好。
师:同学们你们也是这样想的吗? 全班答是。(“全班答是”要删除)
师生进行数据收集、记录。并填写表格及回答问题。(做后订正)
2.完成书第4页的第3题。(如下图)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汇报。指名学生台前来讲他的解答过程。
3.完成书第4页的第1题。(如下图)
师生进行数据收集、记录。并填写表格及回答问题。(做后订正) 引导学生思考,空白格表示什么意思。
四、课尾梳理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指一名学生上台前来梳理,其他同学听后补充或纠正。 五、板书设计
积极创设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由于学生都有了选三好生统计票数的经验,在这里我通过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亲再次回忆和感知统计数据方法的多样性,并优化记录方法,感受用写“正”字方法纪录的好处。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进而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表内除法(一)》教学设计(第1课时):平均分
教学内容:
《2013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例1、例2(8-9页)。 内容解析:
本节包括两个例题,例1认识“平均分”,例2学习“平均分”的方法。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学生对于除法含义的认识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平均分”的学习对后继学习至关重要。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平均分”是多种分法中的一种。除法学习的难点,关键就是理解“平均分”。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观察、动手实践、语言表达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去感受、自己去体验。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从多个角度去理解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