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全册】初中物理全套复习:第四章 光现象

【物理全册】初中物理全套复习:第四章 光现象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3 8:11:27

(1)实验时,不采用平面镜面采用透明薄玻璃板,不仅能观察到蜡烛的像,也便于 。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可以看到蜡烛A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取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在比较物与像的大小关系时,蜡烛B替代的是 (选填“蜡烛A的像”或“蜡烛B的像”),看到蜡烛是由光的 (选填“反射”或“折射”)形成的。

(3)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呈现蜡烛A的像。

(4)实验过程中如果玻璃板没有垂直架在纸上,而是如图乙所示倾斜,蜡烛A的像应是图中的 (选填“A1”“A2”或“A3”)。

B组 提升题组

1.(2018河南新乡一模)2018 年1月31日晚发生了月全食,时隔152 年人们又见到了超级蓝色红月亮。发生月全食是光 (选填“直线传播”或“反射”) 的结果;我们能看到红月亮,是因为地球周围有大气层,且大气层 (选填“是”或“不是”)均匀介质。可以猜想:红光与蓝光相比, 光穿越空气的能力更强。

2.(2018广西玉林)如图甲所示,玉林园博园的彩虹桥桥面距湖面3米,它的“倒影”距桥面 m。如图乙所示,是从平面镜中看到的挂钟,挂钟显示的实际时间是 。

3.(2019浙江金华)我国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熔盐塔式光热电站,如图是利用大规模阵列抛物镜面收集太阳能的工作原理图。下列关于太阳光传播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在定日镜面上发生反射

B.在定日镜面上发生折射 C.经过定日镜后沿直线传播 D.经过定日镜后传播速度不变

4.(2019云南昆明)一位摄影爱好者早上在大观河边照相,观察到岸边的建筑物在水面上形成的影像甲和乙,并拍摄了下来,如图所示。过了十多分钟后他又回到原位置观察,那么影像甲和乙的大小变化情况是( )

A.都变

B.都不变

D.甲不变,乙变

C.甲变,乙不变

5.(2019四川绵阳)舞蹈训练室竖直墙壁上安装有平面镜,甲、乙、丙三位同学在平面镜前的位置如图所示,他们位置连线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甲在直角顶点,乙、丙连线平行于平面镜。则( )

A.甲与甲的像间的距离小于乙与乙的像间的距离 B.乙与乙的像间的距离大于丙与丙的像间的距离

C.甲的像与乙的像间的距离小于乙的像与丙的像间的距离 D.甲的像与乙的像间的距离大于乙的像与丙的像间的距离

6.(2019内蒙古通辽)某同学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的关系”,所用的实验器材有:单面镀膜的玻璃板、支架、两个相同的跳棋、白纸和刻度尺。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在白纸上画一条直线,将玻璃板竖直立在白纸上,使玻璃板 (选填“有膜”或“无膜”)那一面的下边线与直线重合。

(2)用镀膜玻璃板和跳棋做实验,实验环境有:①几乎无光的实验室,②有阳光的实验室,在 (选填“①”或“②”)中进行实验效果好。

(3)在同样的实验环境下,用镀膜玻璃板实验比用普通玻璃板实验成像更清楚,主要原因是: 。

(4)在白纸上沿跳棋A和B的边缘画圆,测出物距u和像距v的值如表:

实验次数 物距u/cm 像距v/cm

①如图乙所示,第1次实验测量的物距是A的右端到直线的距离,则像距v1= cm。

②该同学发现三次实验的像距都比物距略大一些,原因是: 。(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横线上)

A.刻度尺测量像距时存在误差 B.玻璃板有一定厚度 C.物和像的标记点不对应 D.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

1

2

3

3.39 5.11 6.39

5.22 6.51

第四章 光现象 A组 基础题组

一、填空题 1.答案 反射 虚

解析 桃花是不透明的物体,看桃花时,桃花只反射红光,吸收其他颜色的光,所以看到桃花呈红色。鱼在水中,人在岸上,鱼“射出”的光线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人眼感觉折射光线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上射出,所以看到的是鱼的虚像。 2.答案 不变 漫

解析 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大小相等,故小红走向平面镜过程中,像大小不变;周围的同学都能看到小红,说明光发生了漫反射,光经小红反射到了周围各个方向。 3.答案 20 45

解析 倒影属平面镜成像现象,其原理是光的反射,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所成的像是虚像,当小鸟距水面20 m时,小鸟的像到水面的距离也是20 m。因直棒与它在平面镜中的像互相垂直,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此时平面镜将直棒与像的夹角平分,所以直棒与平面镜的夹角为90°×2=45°。

4.答案 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反射 折射

解析 小明看不到硬币,是由于碗的边缘部分挡住了来自硬币的光线,光线进入不到眼睛,所以眼睛看不到硬币,这说明了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来自硬币的光经过平面镜会发生反射,反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逆着反射光线看去,感觉光线好像是从镜子的后面射来的,这便是硬币的虚像(虚像是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所以小明通过平面镜看到了硬币的虚像,这是利用了光的反射;当沿碗壁缓缓向碗中加水时,来自硬币的光线会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从而发生折射,当折射光线进入人眼时,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去,看到的便是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虚像(虚像的位置比物体的实际位置偏高),所以小明在A处也能看到硬币的虚像,这是利用了光的折射。

5.答案 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反射 30°或150°

解析 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地上留下圆形光斑,这是小孔成像现象,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溪水中的“蓝天白云”,是由于光的反射在水中形成的虚像,同平面镜成像的道理相同。作出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夹角的角平分线,即法线;然后过入射点垂直于法线作出平面镜,如图所示;

1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1)实验时,不采用平面镜面采用透明薄玻璃板,不仅能观察到蜡烛的像,也便于 。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可以看到蜡烛A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取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在比较物与像的大小关系时,蜡烛B替代的是 (选填“蜡烛A的像”或“蜡烛B的像”),看到蜡烛是由光的 (选填“反射”或“折射”)形成的。 (3)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呈现蜡烛A的像。 (4)实验过程中如果玻璃板没有垂直架在纸上,而是如图乙所示倾斜,蜡烛A的像应是图中的 (选填“A1”“A2”或“A3”)。 B组 提升题组 1.(2018河南新乡一模)2018 年1月31日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