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物化学练习题
三、X型题(每小题1分)
1.生物氧化的特点有(ABCE)
A. 是在含有水、近于中性pH条件下温和进行的 B. 是在酶的催化下进行的 C. 氧化时逐步放能并有相当一部分能以ATP的形式储存 D. 水的生成是物质中的H与空气中的氧化合成 E.通过脱羧基作用生成C02
2.关于呼吸链的正确叙述是(ABCDE)
A. 呼吸链的组分按Eo?值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B. 递氢体同时也是递电子体 C. 在传递氢和电子过程中可偶联ADP磷酸化生成ATP D. 复合体Ⅲ和Ⅳ为两条呼吸链所共有
E.抑制Cytaa3,呼吸链中各组分都处于还原状态 3.关于加单氧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BC)
A.又称为羟化酶 B.混合功能氧化酶为加单氧酶 C.催化的反应需要02、NADPH+H+
D.产物中有H202 E.反应时生成ATP
4.胞液中NADH可通过何种途径进入线粒体(AC)
A.α磷酸甘油→磷酸二羟丙酮穿梭 B.柠檬酸→丙酮酸穿梭
C.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 D.草酰乙酸→丙酮酸穿梭 E.葡萄糖→丙酮酸穿梭 5.电子传递链中与磷酸化偶联的部位是(ACD)
A.NADH→CoQ B.CoQ→Cyt b C.Cytaa3→O2 D.CoQ→Cytc E.FAD→CoQ 6.关于P/O比值的叙述正确的是(BC)
A. 表示底物水平磷酸化ATP的生成数 B. 表示每消耗1摩尔氧原子所产生的ATP的摩尔数 C. 是每消耗1摩尔氧原子所消耗的无机磷的摩尔数 D.每消耗1摩尔磷酸所消耗的O2摩尔数 E.每消耗1克氧所消耗的无机磷的克数 7.NADH氧化呼吸链含有(ABCDE)
A.复合体I B.复合体Ⅱ C.复合体Ⅲ D.复合体Ⅳ E.细胞色素C 8.不参与FADH2氧化呼吸链的成分是(AE)
A.复合体I B.复合体Ⅱ C.复合体Ⅲ D.复合体Ⅳ E.细胞色素P450 9.关于NAD+的正确叙述是(BCDE)
A.位于线粒体内膜上 B.属于递氢体 C.是大多数脱氢酶的辅酶 D. 每次接受一个氢原子和一个电子
E.NAD+中尼克酰胺部分可进行可逆的加氢和脱氢 10.下列能够出入线粒体内膜的物质有(DE)
A.NADH+H+ B.H+ C.乙酰CoA D.苹果酸 E.天冬氨酸 11.影响氧化磷酸作用的因素有(ABC)
A.ADP/ATP B.甲状腺素 C.阿米妥 D.解偶联剂 E.寡霉素 12.细胞色素类的性质包括(ACD)
A. 为单电子传递体 B.都可被氰化物抑制 C.辅基都为铁卟啉 D.属于结合蛋白质 E.都含有铜离子 13.关于铁硫蛋白的叙述正确的是(ABC)
A.含有非血红素铁 B.铁的氧化还原是可逆的 C.每次传递一个电子 D.存在于复合体Ⅳ中 E.属于黄素蛋白 14.位于线粒体内膜上的酶包括(ABC)
A.NADH脱氢酶 B.琥珀酸脱氢酶 C.细胞色素氧化酶 D.苹果酸脱氢酶 E.转氨酶 15,氧化磷酸化解偶联时(BCE)
A.底物水平磷酸化抑制 B.机体产热量增加 C.线粒体能利用氧,但不能生成ATP D.线粒体内膜上ATP合酶被抑制 E.电子传递照样进行
16.含有维生素B2的酶是(BC)
A.NADH脱氢酶 B.琥珀酸脱氢酶 C.黄素蛋白 D.铁硫蛋白 E.细胞色素类 17.人体生命活动的能源物质有:(AB)
A.碳水化合物 B.脂肪 C.胆固醇 D.维生素 E.微量元素 18.参与生物氧化的酶类有(ABCDE)
A.脱氢酶类 B.加氧酶 C.过氧化物酶 D.SOD E.氧化酶 19.使氧化磷酸化加速的物质有(AB)
A.ADP B.甲状腺素 C.ATP D. 寡霉素 E.阿米妥 20.关于化学渗透学说正确的叙述有(ABC)
A.H+不能自由通过线粒体内膜 B.呼吸链有H+泵作用 C.呼吸链传递电子导致线粒体内膜两侧形成电化学梯度 D.解偶联剂破坏线粒体内膜两侧H+浓度外低内高梯度 E.线粒体ATP合酶有H+泵作用
四、填空题(每空0.5分)
1.生物氧化酶类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需氧脱氢酶、不需氧脱氢酶、氧化酶、过氧化
氢酶、过氧化物酶、SOD、加单(双)氧酶,任选4】
2.细胞内ATP的生成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方式是__________。【底物水平磷酸化、氧化磷酸化;
氧化磷酸化】
3.NADH呼吸链的排列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ADH、FMN、CoQ、Cytb、CytC1、CytC、Cytaa3】
4.呼吸链中氧化磷酸化的偶联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部位。【NADH和CoQ之间、CoQ
和Cytc、Cytaa3和O2之间】
五、名词解释题(每小题2分)
1.生物氧化:【物质在生物体内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并放出能量的过程。】 2.呼吸链:【递氢体或递电子体按一定顺序排列在线粒体内膜上经一系列连锁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将代谢物脱下的氢和电子传递给氧结合成水的过程。】 3.底物水平磷酸化:【由于脱氢或脱水等作用,使代谢物分子内部能量重新分布而形成高能磷酸化合物(或高能硫酯化合物),然后将高能键转移给ADP(或GDP)生成ATP(或GTP)的反应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 4.氧化磷酸化:【氧化磷酸化又称为电子传递水平磷酸化。在生物氧化过程中,代谢物脱下的氢经呼吸链氧化生成水的同时,所释放出的能量用于ADP磷酸化生成ATP,这种氧化与磷酸化相偶联的过程称为氧化磷酸化。】 5.P/O比值:【P/O比值是物质氧化时,每消耗1摩尔氧原子所消耗的无机磷的摩尔数(或ADP摩尔数),即生成ATP的摩尔数。】 6.解偶联剂:【不影响呼吸链的电子传递,只抑制由ADP生成ATP的磷酸化过程。使氧化磷酸化脱节,P/O比值降低甚至为0。代表性化合物是二硝基苯酚】
7.高能化合物【生物化学中把磷酸化合物水解时释出的能量>30kJ/mol者称为高能磷酸化合物,其所含的键称为高能磷酸键。】 8.SOD:【超氧物歧化酶,可催化超氧阴离子还原为H2O2+O2】 9.呼吸链复合体:【呼吸链中的各种递氢体和递电子体多数是紧密的镶嵌在线粒体内膜中,成为内膜结构重要的组成成分。用去垢剂温和处理线粒体内膜,可分离得到四种仍具传递电子功能的复合体。】 六、问答题
1.比较生物氧化与体外燃烧的异同点。(4分)
【相同点:终产物都是二氧化碳和水;释放的总能量也完全相同。
不同点:体外燃烧是有机物的碳和氢与空气中的氧直接化合成 CO2 和 H2O ,并骤然以光和热的形式向环境散发出大量能量。而生物氧化反应是在体温及近中性的 PH 环境中通过酶的催化下使有机物分子逐步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反应中逐步释放的能量有相当一部分可以使 ADP 磷酸化生成 ATP ,从而储存在 ATP 分子中,以供机体生理生化活动之需。一部分以热的形势散发用来维持体温。】 2.呼吸链的组成成分有哪些?试述主要的呼吸链及排列顺序。(6分)
+
【组成成分:NAD,黄素蛋白(辅基FMN、 FAD),铁硫蛋白,辅酶Q,细胞色素b、c1、c、a、a3 主要的呼吸链有NADH氧化呼吸链和FADH2氧化呼吸链。
呼吸链排列顺序: FAD (Fe-S)
↓
NADH→(FMN)→CoQ→Cytb→Cytc1→Cytc→Cytaa3→O2】 (Fe-S)
3.需氧脱氢酶和不需氧脱氢酶有何不同?(4分)
【需氧脱氢酶:直接以氧为受氢体,反应产物有H2O2
不需氧脱氢酶:不能以氧为受氢体,将底物的氢转移到另一物质,不产生H2O2】
4.当肝线粒体氧化磷酸化所需各种底物充分时分别加入:①鱼藤酮,②抗霉素A。描述线粒体内NAD+、NADH脱氢酶、CoQ、Cytb、Cytc、Cyta的氧化还原状态。(4分)
+
【加入鱼藤酮后:NAD、NADH脱氢酶还原状态,CoQ、Cytb、Cytc、Cyta氧化状态。
+
加入抗霉素A后:NAD、NADH脱氢酶、CoQ、Cytb还原状态,Cytc、Cyta氧化状态。】 5.试述氧化磷酸化的偶联部位;用哪些方法可以证明氧化磷酸化的偶联部位?(6分) 【三个偶联部位:NADH和CoQ之间;CoQ和Cytc之间;Cytaa3和O2之间
证明方法:①计算P/O比值:β-羟丁酸的氧化是通过NADH呼吸链,测得P/O比值接近于3。琥珀酸氧化时经
FAD到CoQ,测得P/O比值接近于2,因此表明在NAD+与CoQ之间存在偶联部位,抗坏血酸经Cytc进入呼吸链,P/O比值接近于1,而还原型Cytc经aa3被氧化,P/O比值接近1,表明在aa3到氧之间也存在偶联部位。从β-羟丁酸,琥珀酸和还原型Cytc氧化时P/O比值的比较表明,在CoQ与C之间存在另一偶联部位。因此NADH呼吸链存在三个偶联部位,琥珀酸呼吸链存在两个偶联部位。②计算各阶段所释放的自由能变化来推测偶联部位。已知每产生一克分子ATP,需要能量30.5kJ(或7.3K cal)上述部位的自由能变化均大于此值。电子传递链的其它部位自由能变化均小于此值,无偶联,释出的能量以热能形式散发。】 6.试述影响氧化磷酸化的因素。(6分)
【抑制剂:
(1)呼吸链抑制剂:阻断呼吸链不同环节的电子传递,常见的有阿米妥鱼藤酮抗霉素A H2S、CO、CN-、叠氮
化合物(N3-)等
(2)解偶联剂:不影响呼吸链的电子传递,只抑制由ADP生成ATP的磷酸化过程。使氧化磷酸化脱节,P/O
比值降低甚至为0。解偶联剂中最常见的是二硝基苯酚。
(3)氧化磷酸化抑制剂:对电子传递和ADP磷酸化都有抑制。如寡霉素。
ADP和ATP的调节:当细胞内某些需能过程速度加快,ATP分解为ADP和Pi,ADP浓度增高,转运入线粒体后使氧化磷酸化速度加快;反之ADP不足,使氧化磷酸化速度减慢,这种调节作用可使ATP的生成速度适应生理需要。
++
甲状腺素:甲状腺素可活化许多组织细胞膜上的N-K-ATP酶,使ATP加速分解为 ADP和Pi,ADP增加促进氧化磷酸化。由于ATP的合成和分解速度均增加,另外甲 状腺素(T3)还可使解偶联蛋白基因表达增加,因而引起耗氧和产热均增加。所以
甲状腺机能亢进的病人基础代谢率增高。】
第七章 氨基酸代谢
一、A型题(每小题1分)
1.人体的非必需氨基酸是 C
A.苯丙氨酸 B.甲硫氨酸 C.谷氨酸 D.色氨酸 E.苏氨酸 2.食物蛋白质的互补作用是指 C
A.糖与蛋白质混合食用,提高营养价值 B.脂肪与蛋白质混合食用,提高营养价值 C.几种蛋白质混合食用,提高营养价值
D.糖、脂肪、蛋白质混合食用,提高营养价值 E.用糖、脂肪代替蛋白质的营养作用 3.不出现于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是 C
A.半胱氨酸 B.胱氨酸 C.瓜氨酸 D.精氨酸 E.赖氨酸 4.营养充足的婴儿、孕妇、恢复期病人常保持 C
A.氮总或负平衡 B.氮的负平衡 C.氮的正平衡 D.氮的总平衡 E.以上都不是
5.生物体内氨基酸脱氨基作用的主要方式是E
A.氧化脱氨基 B.还原脱氨基 C.非氧化脱氨基 D.转氨基 E.联合脱氨基
6.与下列α-氨基酸相应的α-酮酸,何者是三羧酸循环的中间产物 E
A. 丙氨酸 B.鸟氨酸 C.缬氨酸 D.赖氨酸 E.谷氨酸
7.一碳单位是合成下列那些物质所需的原料 A
A.核苷酸 B.四氢叶酸 C.谷氨酸 D.脂肪 E.维生素B12
8.哺乳类动物体内氨的主要去路是 B
A.渗入肠道 B.在肝中合成尿素 C.经肾泌氨随尿排出 D.生成谷氨酰 E.合成非必需氨基酸 9.仅在肝中合成的化合物是A
A.尿素 B.糖原 C.血浆蛋白 D.胆固醇 E.脂肪酸 10.糖、脂肪酸与氨基酸三者代谢的交叉点是 E
A.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B.丙酮酸 C.延胡索酸 D.琥珀酸 E.乙酰辅酶A
11.体内氨储存及运输的主要形式之一是C
A.谷氨酸 B.酪氨酸 C.谷氨酰胺 D.谷胱甘肽 E.天冬酰胺 12.氨由肌肉组织通过血液向肝进行转运的过程是 C
A.三羧酸循环 B.鸟氨酸循环 C.丙氨酸-葡萄糖循环 D.甲硫氨酸循环 E.γ-谷氨酰基循环 13.合成尿素首步反应的产物是 B
A.鸟氨酸 B.氨基甲酰磷酸 C.瓜氨酸 D.精氨酸 E.天冬氨酸 14.鸟氨酸循环中,合成尿素的第二分子氨来源于 C
A.游离氨 B.谷氨酰胺 C.天冬氨酸 D.天冬酰胺 E.氨基甲酰磷酸 15.转氨酶的辅酶中含有的维生素是 D
A.维生紊Bl B.维生紊B2 C.维生素B12 D.维生素B6 E.维生素C 16.氨基酸脱羧酶的辅酶中含有的维生素是 D
A.维生素Bl B.维生素B2 C.维生素B12 D.维生素B6 E.维生素C 17.下列哪一种不属于一碳单位 A
A.CO2 B.-CH2- C.-CH= D.-CH=NH E.-CHO 18.体内一碳单位代谢的载体是 C
A.叶酸 B.二氢叶酸 C.四氢叶酸 D.维生素B12 E.维生素B6 19.S-腺苷甲硫氨酸(SAM)最重要的生理功能是 E
A.补充甲硫氨酸 B.合成四氢叶酸 C.生成嘌呤核苷酸 D.生成嘧啶核苷酸 E.提供甲基
20.食物蛋白质的消化产物氨基酸,最主要的生理功能是 B
A.合成某些含氮化合物 B.合成组织蛋白质 C.氧化供能 D.转变为糖 E.转变为脂肪 21.有关氮平衡的正确叙述是 A
A.每日摄入的氮量少于排除的氮量,为氮负平衡
B.氮总平衡多见于健康的孕妇 C.恢复期病人表现为氮的总平衡 D.氮总平衡常见于儿童 E.氮正平衡,氮负平衡均见于正常成人 22.人体必需氨基酸的来源是 C
A.在体内可由糖转变生成 B.在体内能由其他氨基酸转变生成
C.在体内不能合成,必需从食物获得 D.在体内可由脂肪酸转变生成 E.在体内可由固醇类物质转变生成 23.蛋白质的胃内消化主要依靠 A
A.胃蛋白酶 B.胰蛋白酶 C.肠激酶 D.寡肽酶 E.二肽酶 24.人体合成的尿素分子中一个N来自天冬氨酸,另一个N来自 B
A.精氨酸 B. NH3 C.谷氨酸 D.苯丙氨酸 E.赖氨酸 25.苯丙酮酸尿症患者排出大量苯丙酮酸,原因是体内缺乏 C
A.酪氨酸转氨酶 B.谷氨酸脱氢酶 C.苯丙氨酸羟化酶 D.多吧脱羧酶 E.酪氨酸羟化酶
26.胰液中的蛋白水解酶最初以酶原形式存在的意义是 D
A.抑制蛋白酶的分泌 B.促进蛋白酶的分泌 C.保护蛋白酶自身不被降解 D.保证蛋白酶在一定时空内发挥作用,对机体具有自身保护作用 E.以上都不对
27.激活胰蛋白酶的物资是C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