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古郡巨鹿先贤之二

古郡巨鹿先贤之二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1 17:03:12

古郡巨鹿先贤之二

三马同朝

明朝中期,马骐父子三人相继在朝为官,都表现出不畏权贵,恤民爱民的作风和气质,为巨鹿人长了脸,争了气。

马骐恤民辞官 马骐,字文祥,少年时就很机敏,遇事爱琢磨,肯动脑筋。县主簿(分管粮、马等事务)突发疾病,死在任上。平时积攒的百两金子也忽然找不到了。主簿的妻子两手空空,没有办法回家乡。马骐说:“家里放钱的地方谁能知道,这肯定是童仆偷偷地把钱转移到别的地方,等你们走后据为己有。”于是,他就和一班同学前去寻找,没有发现异常。但他坚信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过了几天,他独自前往,细心察看,发现院墙上有几块砖参差不齐,拆开一看,主簿家所丢的金子果然在里面。他马上告诉了主簿的妻子和儿子前去取回金子。马骐后经举荐步入仕途。

他回村看望辞官还乡的父亲,恰恰遇上发大水,平地水深一丈有余,淹死了不少人。马骐的父亲被困在水中,不知漂到什么地方。马骐沿水呼喊哭叫。忽然漂来一只小船,马骐急忙登上去,想划着小船去寻找父亲,有人劝他最好不要去,这样大的水实在太危险了。马骐说:“为了父亲,就是死了又有什么可遗憾的呢?”船到了浩渺无际的洪水中,就像一片树叶一样,好几次几乎被大浪掀翻。不久,小船碰到一棵大树,他顺势把船系在树上,躲过了倾覆之灾,他抬头往树上一看,巧得很,他的父亲就立在这棵树上,已经饿了三天三夜,眼看就支持不住了,多亏马骐来得及时,父亲才幸免于难。

明弘治年间,朝廷任命马骐为丰邱令。马骐到丰邱之前,那里的豪强大户千方百计偷逃税赋,官吏就把负担转移到百姓头上,加重百姓的负担以完成税收任务。马骐到任后很快就发现了这一问题,他说,百姓对税赋有意见,不愿纳税,根子在于官府税赋不均。他采取强硬措施,平均税赋,受到百姓的好评,每到征税时,百姓都争先恐后地到官府纳粮完税。上级派来的巡视税收工作的官吏,有的提出要提成,马骐说:“百姓的税赋已经不轻了,怎么能再增加提成呢?我的这顶官帽可以摘走,百姓的负担不能增加。”后来的巡视官吏虽然不再提提成的事,但因此使上级不满。看到这种状况,马骐以身体不适为由,辞官还乡。丰邱的百姓对此愤愤不平,“牵衣头顿足拦道哭”,纷纷赠金送银,马骐一一婉言谢绝。回乡后他不肆张扬,粗茶淡饭,平平静静地过着平常人的生活。

马时中志在理学 马时中,字宗孔。马骐的大儿子,学习非常勤奋。“五经”、“四书”、诸子百家的著作都曾反复研读过,可以说胸有诗书万卷。成化庚子(公元1480年),以深厚的学识功底考中举人,被朝廷任命为湖广德安府同知(府官副职,官阶正五品)。不久调任河南卫辉府同知。任职期间,他刚正不阿,清正廉洁,深受百姓爱戴。告老还乡后,家境和做官前一样贫困。他潜心研究理学,著有《太平菽粟》、《大学本旨》等书。

马允中舍命上谏 马允中,字宗尧,马骐的二儿子。正德戊辰年(公元1508年)中进士,被任命为刑部主事,办了不少悬而不决的疑案。后又改任吏部考功司(主管文武官的考核、任职资格及名谥、碑碣等事)。他严格按照实绩考核官吏,坚决杜绝请客送礼、跑官要官,无论提拔或降职,都非常公允恰当。后又做文选司员外郎(副官,协助郎中处理日常工作,官阶为从五品),负责甄别人才,发现引荐因种种原因被埋没或滞留在民间的有识之士,很受当时文人的敬重。他在朝为官的时候,皇帝叫朱厚照,即明武宗。朱厚照当皇帝时只有15岁,对政事既不熟悉,也不感兴趣。每天,天不亮就得视朝,各部府大臣有奏不完的事情,特别是爱挑剔的御史、给事中等官,总是这也看不惯,那也不顺眼地说一大通;天天又有那么一大堆枯燥乏味的奏疏,谈的老是些头绪纷繁的国事。而且,还要听学士讲经读史。对于这一切,武宗都感到厌烦。他喜欢的是骑射游猎,宠爱的是太子时代陪他玩乐的太监,

1

尤其是刘瑾。刘瑾趁机权擅天下,威福任情。遂引起安化王朱

叛乱平息后,刘瑾也被处以磔刑。国家出了这么大的乱子,按说武宗应该认真反省一番,但他并没有从中吸取教训,却宠信两个奸臣江彬和钱宁。两人都拣好听的给他说,还千方百计引诱皇帝外出游玩,每到一地,他们常常带着武宗到处游览,见到高门大宅就闯进去,或是要酒喝,或是奸占民妻民女。有些地方官吏,一听说皇帝要来巡游,就下令百姓把闺女嫁出去,把妇人藏起来,有的为此获罪朝廷,打入天牢。

对这样荒淫无道的皇帝,马允中实在看不下去,上疏极谏,结果惹恼了皇帝,让他罚跪三天,差点被乱杖打死,后被贬到徽州任通判(各府中的副职,位于知府、同知之下,官阶为正六品),马允中坚辞不就,遂以原职退休。

回乡后,他很少出门,更不与官府来往。有的打算举荐他出来做事,他坚决拒绝,以与儒生秀才研究理学为乐事。其实他早就有辞官归隐的想法,他在《浩歌行赠某翁》一诗中曾表露过他的心迹:

人生百岁能几何,胡为苦苦萦尘罗?万事到头皆幻梦,今来古往总消磨。功名富贵皆快意,化工自有乘除计,勉欲求之不可能,何必徒尔为心累。争如拂袖归去来,晴岚绿树映苍苔,闲行白刑部,高风自昔称独步。长啸烂醉度平生,紫金光荣全不顾。又不见,绿野堂中裴相公,林池台榭郁葱葱,经济弥纶不挂意,野服萧散任西东。更有彭湖陶县宰,八十日官印即解,五柳庄前懒折腰,百世芳名今未改。君今早驾归山车,景仰相公乐有余。青巾草履古松下,芝兰玉树满庭除,况复结茅高山上,碧岭丹崖屹相向,异卉奇葩拥后先,珍禽巧作笙簧唱,无拘无束乐天真,堪比羲皇以上人,红尘不到烟霞内,安乐窝中自在身。

张智急流勇退

张智字守愚,号东阜。自幼聪明过人,读书过目成诵,在郡府参加童子试时,就被伯黎公永明呼为青云小友,非常器重。明成化辛丑年(公元1481年)中进士,被任命为陈留令,到任后,筑堤修坝,疏浚河道,治理水患,深得民心,百姓纷纷为他立生祠。后来,他升任御史,直言正色,风采懔然。但由于当时朝廷经过“南宫复辟”和“曹石之变”, 朝政日衰,宦官乱政,正直忠良之士很难适应。张智激流勇退,回归林下,每日以诗书自娱。著有《井蛙鸣春》、《宦海新谈》等书。

黄流清名满朝野

黄流字天禄,小时候父亲就死了。父亲临终时曾对黄流的母亲说,家里再穷,也要让儿子读书学习。为此母亲就把黄流送到外地拜师读书。为了给儿子付学费,家里多次盆干罐空。有人劝黄流说:“靠种田,完全可以养家糊口,还花钱读书干什么?”黄流说:“拜师读书,是父亲的遗愿,怎么能随便违背父命呢?”

由于学习刻苦,他学业进步很快,特别是对“四书”和《易经》有比较深入的研究,地方官府以此于弘治乙卯年(公元1495年)推荐给朝廷,被朝廷任命为英山县令。他为政清廉,处事公正,有力地维护了县域治安秩序,实现了政治安定,社会稳定。邻县有上访告状闹纠纷的,也来英山县找黄流评理,每次调解评判都能一碗水端平,让双方口服心服。

当时朱

朝纲废弛,百业凋弊。为改变这种状况,孝宗任用贤臣,勤于治理,裁抑宦官,削弱了英宗、宪宗时期太监专权乱政的现象,并提倡节俭,与民休息,社会矛盾得到一定的缓和,出现了一个相对安定的时期,史称“弘治中兴”。

黄流正好遇上政治相对清明的时候,所以他在英山县的政绩很快得到朝廷的肯定,以清廉的形象享誉朝野,被提拔为太原府通判,百姓亲热地称为“黄青天”。为母亲服丧期满后,

2

被任命为松江通判。几个月后,死在任上。灵柩归乡时,行李非常简陋,人们无不称赞他为官清白。

马德光愤而辞官

马德光,马云中之子。德光的母亲章氏患半身不遂,长期卧床不起。马德光奉汤侍药,不离左右,天天为母亲洗澡擦身,没有一丝厌烦的情绪。依照朝廷荫袭制度,被朝廷任命为江阴县丞。县内有一个奸猾的大户,自己倒卖违禁物品反而嫁祸他人,县衙审了好长时间也没有审出什么结果。马德光只审了一堂,便弄清原委,判明是非。在任期间,他组织百姓修陂塘,筑石城,各项工作布置得井井有条。

为母服丧期满后,他被派往陕西蒲城任县丞。蒲城县赋税比较重,不少人都想法逃税,上级督收的官吏又逼着按期完成税收任务,所以官府对逃税的百姓大加笞伐,不少人被活活打死。马德光对此非常不满,说:“这是用百姓的命来博取上级的欢心,保自己的官帽,有仁爱之心的人不干这种勾当!”一怒之下辞官还乡。

回乡后,教育孩子学习农活,安心种田。在家乡20年,与事不争,即使有人故意欺侮也不与计较,人们都非常佩服、钦敬他的德行和度量。

刁履仁功荫父母

刁履仁字忍菴。由拔贡的身份,被任命为云州刺史(州官别名,官阶为从五品),实施了不少符合百姓利益的政策。后升户部郎中,又被派往湖广安陆府任知府。他励精图治,大刀阔斧地革除了种种弊政,很快形成了政治清明、百姓乐业的良好局面,受到朝廷和百姓的一致称赞。朝廷为了嘉奖他卓越的政绩,授予他父亲“崇祯乡贤”的荣誉称号。

杨坦文武全才

杨坦嘉靖庚子举人,最初任命为汉阳知县,刚到任时,盗贼蜂起,杨坦披坚执锐,身先士卒,一举擒获贼头刘文宝,使境内安静下来。后又遇洪灾,颗粒无收,百姓陷于饥荒,杨坦千方百计救济百姓,使不少快要饿死的人得到重生,后升任杭州府同知。朝廷对他的评价是“知兵之儒,安民之吏,迎刃生风,随车致雨,经济伟望,文武全才。”

杨时荐能文能武

杨时荐生于明万历二十五年(公元1597年),巨鹿县后辛庄人,杨文炳的二儿子,杨时举的弟弟。杨时荐少年聪慧,闭门读书,经过三十多年的苦读,终于成就功名。清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中进士,授山东聊城令,在任三年,威爱兼施,盗息民安,众人称颂,备录善政,声冠东郡。戊戌年(公元1658年)乡试,杨时荐选送的6人都考中了。为此,被朝廷提拔为兵部主事,历任郎中(兵部副职,协助尚书处理日常事务,官阶为正五品)、右副都御史(都察院副官,官阶为正四品)、兵部督捕右侍郎(督捕清吏司副官,主管督捕八旗及各省驻防逃人事,官阶为正三品)。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杨时荐为山东副主考,选拔了100多位饱学之士。后旋任武选司郎中(武选清吏司主官,隶属兵部,官阶为正五品)。不久至中州(今河南)司邮政兼理鹾务(盐务),各种弊端顿消。既而统摄教育,创造学社,有800多人入学,使中州文化得到发展。因成绩卓著,晋升为大鸿胪(鸿胪寺主官,负责外宾接待。朝会及吉凶礼仪等,官阶为正四品),又升为宗人府府丞(负责核实校对本府汉文文献资料,官阶为正三品),授阶通议大夫(散官,正三品),后旋任督捕少司马(兵部副官),办案谨慎,无枉无滥,并将国典律条,编成歌词,使之家喻户晓,五年间为民请命如一日。他待人宽和仁厚,对饥寒贫民常加抚恤,不使流离失所。对贫士更加笃爱,常给予周济。对首恶元凶严惩不贷;对协从及一般犯人,夏天散茶施药,冬天捐衣煮粥。请托馈赇一概斥绝。

3

为官清正廉洁,丙午年(公元1666年)死在任上,享年69岁。

王化行士民称颂

王化行字钦明,自幼聪明伶俐,孝敬父母,特别喜欢读书,可以说是手不释卷。他以廪贡中副车,最初任山西太平令,实行的政策和对百姓实行的教育很符合百姓的需要。著有《宰平语录》,所阐述的观点很能切中时弊。以后又相继任霍州、蔚州令,办了不少利国利民的好事,百姓纷纷为他建生祠,立石碑。后来,他以奉养父母为由辞官回乡。辞官后,以培育人才为乐事,从不进官衙,但遇有大利大害的问题,一句话就可以解决。凡乡间写写画画的事大多出于他手,至于修文庙、建魁楼、翻新佛殿、凿井、掩骼、推食解衣、施药施方之类,更不可胜数,缙绅士民皆称为不朽。

杨千古教民纺绩

杨千古天启甲子(公元1624年)举人,在河南彰德府理刑庭当官。当时饥疫大作,他设粥厂,建药局,无数人得到救治,还掩埋骸骨无数。后来升任磁州兵巡道(主管刑事司法,为临时性“差使”)。到清朝时,被派往怀隆任官。那里的人不会纺绩,杨千古把制造工具和纺绩技术传授给他们。到现在怀隆做布匹生意的,都是杨千古留下的好处。

杨思圣一代文魁

杨思圣字犹龙。他天资聪颖,明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12岁应童子试,因文章作得好,名列第一。崇祯十二年(公元1639年),乡试中副榜,进入太学学习,复壬午年(公元1642年)乡试。清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中进士,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翰林院庶常馆学员,学习办事,从进士中选拔文品兼优的人充任),授编修(奉敕编修有关书籍的官员,官阶为正七品)、纂修(负责编修实录、史志的官员),升修撰(负责编修国史,官阶为从六品)己丑年(公元1649年)会试,杨思圣以才录用曹本荣等28人。曹精研理学,有大儒之称,为口讲官顾问,其他人也都成为当时知名的人物。朝里都佩服杨思圣知人善任。

杨思圣曾任春坊侍读学士,奉旨书《九成宫兰亭记》,皇上赐宴,并赠画轴、貂帽、彩缎。事后,朝廷择廷臣外任,杨思圣以超群的才能被任命为山西按察使(主管刑法,官阶为正三品),上任三个月就处理了积案360件,无滥无枉,赢得山西士农工商各界的一致称赞。相继提升为河南右布政使、四川左布政使(一省最高行政长官,官阶为从二品)。在四川草创百业,因政绩卓异,遂特举卓异候,升为侍郎。

杨思圣自离开朝廷到地方任官后,皇上如失左右手,非常想念他,于是,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皇上特赐其蟒袍、貂帽、披领、满靴,让他入京觐见。可是,天不假年,还没有走到北京就去世了,享年44岁。追赠为工部侍郎(工部副官),祭葬如例。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批准入乡贤祠。

杨思圣为人谦和,忠诚正直,当时宰相魏裔介与他是同榜进士,二人常以文章道义相互切磋。魏曾邀杨思圣、魏象枢、曹本荣、申涵光、郝浴五个才华横溢的文人吟诗作赋,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杨思圣。传说,天下才子都要向杨思圣、魏象枢二人请教,以能得到他们的一句话为荣。杨、魏善于用人之长,在他们提拔重用下成名的很多。

杨思圣淡泊功名,爱好艺术。在长安时,不要妻妾随身侍奉、不贪恋声色,不喜欢饮酒赴宴,唯好吟诗作赋,喜欢古书法,经常与诗友谈诗论文,或闭门谢客,咏诗颂文,声达户外。曾携书、剑,登嵩山少林、华山,入栈道,所到之处,都留下他的诗画。进入四川后,遍游山水,触景生情,诗兴大作。平生所著,有《且亭诗》七集,流行于世,曾作《屿舫诗序》,诗词《秋夜感述》、《晤弟》、《卒岁感述》、《漫述》、《除架》、《春兰》、《征妇叹》、《苦雨歌》、《岁暮感兴》、《哀流民》、《春日诗》、《送弟归里》、《秋怀》、《感述》、《秋晓》、《明妃

4

词》等。下面摘录他的《征妇叹》诗,从中感受他恤民爱民的情怀和文采。 悽悽复悽悽,悽悽昼夜啼,哭声一何苦,云是征人妻。

别时柳花明,牵衣语叮咛。岁岁江头望,杨柳几度青, 目断音书渺,买卜兼问祷。感叹不理妆,首乱如蓬葆。 男儿身从军,志欲立功勋,应念空闺里,寂寞秋复春。 思君不可见,忧心似轮转。连朝恶梦多,独坐色惊眩。 昨日同伴归,细问是还非,可怜苦战死,骨肉拾得稀。 出入望昏晓,儿稚女又小。天地太无情,忍使红颜老。 山高及水长,足未识沙场,安能生羽翼,飞到葬君旁。 东邻哭声哀,西邻哭声切,切切与哀哀,缠绵不断绝。 萧瑟夜雨鸣,惨淡悲风惊,泪洒阶前地,虽春草不生。

清康熙朝吏部尚书、保和殿大学士、柏乡人魏裔介曾作诗对杨思圣的人品文章予以赞叹: 杨子气豁如,爱贤如不及。 赋诗敌少陵,感慨时欲泣。 嵯峨万仞岗,振衣自独立, 每见必怡颜,清风穆可挹。

张凯元“张青天”

张凯元有济世之才,乾隆年间被任命为广宗知县。他断案公正快捷,手中没有积案,被百姓称为“张青天”。不久被提升到宁远州,以兴办教育,鼓励学习,培养人才为己任。他捐献8000金创建书院,当地学习的风气从此日益浓厚。后又调到义州并代理锦州府,不久又提拔为湖北督粮道,再升为广西按察使。他严格杜绝请客送礼、托关系、找熟人,升堂问案,一律依法裁断,反对徇私枉法,以情代法,以钱卖法。退休后,闭门谢客,足不出户,有隐士之风。

5

搜索更多关于: 古郡巨鹿先贤之二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古郡巨鹿先贤之二 三马同朝 明朝中期,马骐父子三人相继在朝为官,都表现出不畏权贵,恤民爱民的作风和气质,为巨鹿人长了脸,争了气。 马骐恤民辞官 马骐,字文祥,少年时就很机敏,遇事爱琢磨,肯动脑筋。县主簿(分管粮、马等事务)突发疾病,死在任上。平时积攒的百两金子也忽然找不到了。主簿的妻子两手空空,没有办法回家乡。马骐说:“家里放钱的地方谁能知道,这肯定是童仆偷偷地把钱转移到别的地方,等你们走后据为己有。”于是,他就和一班同学前去寻找,没有发现异常。但他坚信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过了几天,他独自前往,细心察看,发现院墙上有几块砖参差不齐,拆开一看,主簿家所丢的金子果然在里面。他马上告诉了主簿的妻子和儿子前去取回金子。马骐后经举荐步入仕途。 他回村看望辞官还乡的父亲,恰恰遇上发大水,平地水深一丈有余,淹死了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