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内燃机原理(精品讲义)
三. 气体燃料 1. 天然气
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还含有乙、丙、丁烷以及CO2。天然气与汽油、柴油相比,燃烧时的理论混合低热值及火焰温度等接近于汽油,辛烷值高于110,抗爆性优于汽油。 2. 氢气
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燃料,其单位质量热值在所有燃料中是最高的,有较宽的着火界限,火焰传播速度高,缺点是存储容积大,难于保存。 3. 液化石油气
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无色、无毒、无味的气体,主要成分是丁烷(占62%~72%);与汽油相比,汽化潜热高,相同压缩比时,压缩终点压力低,温度低,着火温度高,冷起动性及加速性差,沸点低(<00C),在进气管中已雾化好,因而充量系数小。 四. 液体燃料
1. 醇类燃料:甲醇,乙醇。特点是:辛烷值高、热值低,HC和CO 排放低。 2. 植物油燃料:菜籽油、棉籽油、花生油、蓖麻油、桐油、桉树油等。特点是:雾化性差,燃烧不完全,严重积碳,自然性低。 §2.2 燃烧热化学
一. 燃烧前后的工质变化
1. 燃料完全燃烧所需空气量
组成发动机燃料的主要元素成分是碳(C)、氢(H)和氧(O),其它成分较少,计算时可略去。
设1kg燃料中各元素质量组成为:
gc?gH?gO?1
式中,gc、gH、gO分别为1kg燃料中C、H、O的质量。
C、H与空气中的氧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的组分间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C + O2 CO2 H2 +
10.5 O2 H2O 212kg 32kg 44kg 2kg 16kg 18kg
811gc gc gH 8gH 9gH 33112kg 1kmol 1kmol 2kg kmol 1kmol
21111gc gc gc gH gH gH
121242gc
1kg燃料完全燃烧所需的氧气量为:
已知氧占空气量的23.2%,于是,1kg燃料完全燃烧所需的空气量l0为
8gc + 8gH -gO [kg / kg 燃料] 3l0 =
(2-1)
18(gc + 8gH -gO ) [kg / kg 燃料]
0.2323 9
L0 =
(2-2)
1111(gc + gH -gO) [kmol / kg 燃料] 0.2112432l0=14.8 L0=0.512 (汽油) l0=14.3 L0=0.495 (柴油)
2. 燃烧前后工质摩尔值变化及分子变化系数
燃烧前吸入的空气量为:M1??aL0 [kmol / kg 燃料] (柴油机)
M1??aL0?式中,1/mT ——燃料蒸汽的摩尔值
燃烧后的工值摩尔值为:
1 [kmol / kg 燃料] (汽油机) mT11gc + gH [kmol / kg 燃料] 12211111 ??aL0-(gc + gH -gO)+gc + gH
1241223211 ??aL0 + gH + gO
432M2??aL0- 0.21L0 +
工质摩尔值的变化量:
?M?M1?M2=
(2-3)
11gH + gO (柴油) 432?M?M1?M2=
111gH + gO - (汽油) 432mT(2-4)
在不计燃油本身的体积时,ΔM仅与燃料中的H、O数量有关,而与C和Φa无关。 理论分子变化系数μ0为:
?0?M2?M ?1?M1M111gH?gO0.064432?0??1?
?aL0?a对(2-5)
于柴油机:
111gH?gO?432mT0.087?1?对于汽油机: ?0? (取mT=115)
1?a?aL0?mT(2-6)
实际分子变化系数μ为:
10
??(2-7) 式中,?r?M2?Mr?0??r?M1?Mr1??r
Mrm ——残余废气系数或?r?r
m1M1Φr—每循环每缸的残余废气量与新鲜充量的比值。 ?E??mr——排气再循环率。 ?)(m1?mr二. 燃料及可燃混合气的热值
1. 燃料热值
可燃混合气在燃烧前为反应物R,经燃烧等化学反应变为生成物P,同时放出热量Q1。由热力学第一定律,有:
Q1?UP?UR?W
?UP?UR??pdV
VRVP式中,Q1——反应热,吸热为正,放热为负 UP,UR——生成物与反应物的总内能
W——反应过程中系统与外界交换的体积功 VP,VR——生成物与反应物的体积
P,V——反应过程中系统的压力与体积
反应热是反应过程和燃前状态的函数,如果使系统体积不变,温度不变,则反应热为一定植,如果使系统压力不变,温度不变,则
Q1?Up?UR?p?VP?VR??HP?HR=常数。HP,HR是生成物与反应物的总焓。因
此,人们规定:
定容热值:单位质量的燃料在标准热化学状态条件,定容、定温下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
定压热值:单位质量的燃料在标准热化学状态条件,定压、定温下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
定压热值与定容热值差值不大,实用上多采用定压热值,因其秒年便于测定。 2. 可燃混合气的热值
燃烧时的缸内工质是燃料与空气组成的可燃混合气。可燃混合气的质量热值按公式(1-7)被定义为,单位质量混合气在热标准状态下完全燃烧所释放的热量,即:
Hum?Hu/?1??al0?。也可按单位摩尔或单位体积混合气的释放热量来定义,即:
?Hum?m?Hu(2-8)
?1???L??a0M??r??
11
或 (2-9)
?Hum?V??1???Hu?24.45??L??a0M???
r????第三章
§3.1 理想工质的理想循环
循环分析与能量利用
一. 模型的基本假设
a) 工质为理想气体,整个循环过程中工质的成分、物性参数不变;
b) 整个循环过程为封闭的热力循环。压缩、膨胀过程为绝热过程;燃烧过程按等
容、等压组合的不同模式进行简化;放热过程为定容放热。
c) 换气过程为气门在上下止点间瞬间开关,无节流损失,缸内压力不变的流入、
流出过程。
二. 理想循环的类型及参数表达式 1. 理想循环的类型
混合加热循环(Sabathe):等容+等压加热 等容加热循环(Otto):等容加热 等压加热循环(Diesel):等压加热
2. 理想循环及参数表达式 1) 混合加热循环
设工质质量为m kg,则:
吸热量 Q1?Q1v?Q1p?mcv(Tz??Tc)?mcp(Tz?Tz?) 放热量 Q2?mcv(Tb?Ta) 在a—c过程中, paVa?pcVck
kpaVapV?cc Tc?Ta?k?1 TaTcVa?1?VsVc Vc 压缩比:
??在c— z’过程中,
pz?Tz? ?pcTcpz? 压力升高比 pcTz??Ta??k?1
设?? 12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