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国通用)2020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提分“71”小卷练1(含解析)
“7+1”小卷练1
1.Na2S2O5是常用的防腐剂和漂白剂。可利用烟道气中的SO2生产Na2S2O5,其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上述制备过程所涉及的物质中只有一种酸性氧化物 B.Na2S2O5作防腐剂和SO2作漂白剂时,均表现还原性 C.上述流程中的Na2CO3饱和溶液和Na2CO3固体不可互换
D.实验室模拟“结晶脱水”时用到的仪器只有蒸发皿、玻璃棒、烧杯、漏斗 答案 C
解析 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硫,使溶液pH变为4.1,说明溶液显酸性,Na2CO3
显碱性,Na2SO3显碱性,NaHCO3显碱性,而NaHSO3显酸性,说明反应产生了NaHSO3,同时放出二氧化碳,Ⅰ中的溶液应为NaHSO3溶液;再加入Na2CO3固体,将NaHSO3转化为Na2SO3,再次充入SO2,将Na2SO3转化为NaHSO3,得到过饱和的NaHSO3溶液,由NaHSO3过饱和溶液结晶脱水制得Na2S2O5,发生2NaHSO3===Na2S2O5+H2O。上述制备过程所涉及的物质中有两种酸性氧化物——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故A错误;SO2作漂白剂时,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没有表现还原性,故B错误;根据上述分析,上述流程中的Na2CO3饱和溶液和Na2CO3固体不可互换,否则得不到过饱和的NaHSO3溶液,故C正确; “结晶脱水”是加热固体分解,应该在坩埚中进行,故D错误。
2.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下,1 mol浓硝酸与足量Al反应,转移电子数为3NA
B.标准状况下,5.6 L Cl2完全溶解于水配成1 L溶液,溶液中Cl数为0.5NA C.20 g H2O含有的中子数为10NA
D.1 L 0.5 mol·L Al2(SO4)3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电荷数为3NA 答案 C
解析 常温下,浓硝酸使Al钝化,A错误。Cl2与水反应除生成HCl外,还生成HClO,且氯水中还含有未反应的Cl2,B错误。20 g H2O的物质的量为1 mol,其中H无中子,1个O含10个中子,故1 mol H2O含有10 mol中子,C正确。溶液中Al及Al水解生成的H所带电荷的物质的量为1 L×0.5 mol·L×3×2=3 mol,但溶液中还有H2O电离出的H,故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电荷数大于3NA,D错误。
-1
+
18
3+
3+
+
18
18
-1
18
-
3.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式为CH4O和C2H6O的物质一定互为同系物
B.苯乙烯(色的原理相同
C.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乙醇>溴乙烷
)使酸性KMnO4溶液和溴水褪
D.在酸性条件下,C2H5COOC2H5的水解产物是C2H5COOH和C2H5OH 答案 C
解析 分子式为CH4O的物质一定是甲醇(CH3OH),分子式为C2H6O的物质可能是乙醇(CH3CH2OH)或甲醚(CH3OCH3),甲醇和甲醚不互为同系物,A错误;苯乙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是因为二者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使溴水褪色是因为二者发生了加成反应,褪色原理不同,B错误;室温下,乙醇与水互溶,溴乙烷难溶于水,C正确;在酸性条件下,C2H5COOC2H5的水解产物是C2H5COOH和C2H5OH,D错误。
4.短周期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的L层电子数是K层的3倍,W所在族序数是周期数的2倍,Y、Z、W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Y可以从溶液中置换出Z单质 B.单核离子半径:W>Z>Y>X
C.X和W形成的化合物的水化物一定是强电解质
D.Y、Z、W三种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两两之间可以反应 答案 D
解析 X的L层电子数是K层的3倍,X是O,W所在族序数是周期数的2倍,且W的原子序数大于O,则W是S,Y、Z、W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0,则Y和Z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4,结合X、Y、Z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知,Y、Z分别是Na和Al。Na在水溶液中是不能置换出其他金属单质的,A错误;单核离子半径:W>X>Y>Z,B错误;X和W形成的化合物可能是SO2,也可能是SO3,其水化物不一定是强电解质,C错误;Y、Z、W三种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分别是NaOH、Al(OH)3和H2SO4,两两之间可以反应,D正确。
5.金属(M)-空气电池(如图)具有原料易得、能量密度高等优点,有望成为新能源汽车和移动设备的电源。该类电池放电的总反应为:4M+nO2+2nH2O===4M(OH)n。已知:电池的“理论比能量”指单位质量的电极材料理论上能释放出的最大电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18
18
1818
A.比较Mg、Al、Zn三种金属-空气电池,Mg-空气电池的理论比能量最高
B.当金属M为Mg时,为防止负极区沉积Mg(OH)2,宜采用中性电解质及阳离子交换膜 C.采用阴离子交换膜时,电池放电过程的正极反应式:O2+2H2O+4e===4OH D.多孔电极可提高电极与电解质溶液的接触面积,并有利于氧气扩散至电极表面 答案 A
解析 单位质量的电极材料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越多则得到的电能越多,假设质量都是1 1 g11 g1g时,这三种金属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分别为×2= mol、×3= mol、
24 g/mol1227 g/mol91 g1
×2= mol,所以Al-空气电池的理论比能量最高,故A错误;负极上Mg失电子
65 g/mol32.5生成Mg,为防止负极区沉积Mg(OH)2,则负极区溶液不能含有大量OH,所以宜采用中性电解质及阳离子交换膜,故B正确;正极上氧气得电子和水反应生成OH,因为是阴离子交换膜,所以阳离子不能进入正极区域,则正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故C正确;反应物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所以采用多孔电极的目的是提高电极与电解质溶液的接触面积,并有利于氧气扩散至电极表面,从而提高反应速率,故D正确。
6.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对应的结论错误的是( )
-
--
2+
-
-
-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