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棚双季茭白栽培”种植模式
“大棚双季茭白栽培”种植模式
宁波市农业局万元亩值课题组
模式简介
宁波市“大棚双季茭白栽培”模式,栽培面积目前有4000亩左右,主要分布在鄞州、余姚、北仑等地。采用双季茭白品种,春栽一般清明前后定植,夏秋栽一般6月下旬至7月上旬定植,10~11月采收秋茭,翌年4月上旬前后夏茭上市。夏茭亩产值0.6万~0.8万元,秋茭亩产值0.3万元左右,全年亩总产值万元左右,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第一节 大棚双季茭白种苗选留技术
一、品种选择
选择双季茭类型的品种。如浙大茭白、河姆渡双季茭白等,目前宁波市选用的品种以浙大茭白为主。
1.浙茭2号
浙江大学选育,中熟品种。商品茭形短而圆胖,表皮光滑、洁白,质地细嫩,味鲜美,单茭茭肉重约100克,商品性好。秋茭亩产750~1250公斤,夏茭亩产1250~1750公斤。该品种生长势较强,分蘖中等,抗逆性强,适应性广。
2.浙茭99-1
浙江大学选育,早中熟品种。茭肉洁白、光滑,质地细嫩,味鲜美,品质好。该品种生长势中等,分蘖力强,结茭率高,抗病,抗逆性强,秋茭亩产1250公斤,夏茭亩产1250~1750公斤。适宜露地和小拱棚栽培。
3.浙茭911
浙江大学选育,早熟品种。茭肉洁白,表皮光滑,无皱纹,品质优。该品种高产,适应性广,生长势较强,秋茭亩产1000~1250公斤,夏茭能提早7天左右,亩产1275~1750公斤。
4.河姆渡双季茭白
余姚市河姆渡镇农民从7月茭白中选育而成,早熟品种。茭肉洁白光滑、不皱不绿、肉质细嫩,口味软糯略甜,长短适宜,个体肥大。该品种种性好、收获期早、产量高。
二、种苗选留
种苗应从上年结茭整齐、生长一致,抗逆性好、分蘖强,无灰茭、雄茭及杂株的茭墩中选择。河姆渡双季茭白一般春栽,苗高20~30厘米从老茭墩中掘出劈成小墩栽植。浙大茭白一般夏秋栽,4月初掘取种墩,分苗寄植,规格30厘米×40厘米。做好寄秧田的肥水管理和除草。栽前剪去基部老叶,掰开后每株留有硬软管和分蘖苗1~2个,剪去上部叶片,留1米左右下部叶。
三、定植 1.田块准备
要求土壤疏松肥沃、排灌条件好,保水保肥性强,平整无杂草,上年未种过茭白的田块。春栽一般亩施有机肥2000~2500公斤,施碳酸氢铵、过磷酸钙各50公斤作基肥。夏秋栽一般亩施腐熟有机肥1000~1200公斤或茭白专用有机肥50公斤。
2.合理密植
河姆渡双季茭白一般行株距90厘米×60厘米,亩栽1200墩,每墩苗数4~5株。浙大茭白一般宽行100厘米、窄行80厘米,窄行双行种植,株行距各50厘米左右,亩栽1500墩,每墩1~2株。阴天或晴天下午16时后移栽为宜。
第二节 大棚双季茭白栽培大田管理技术
一、搭建大棚与盖膜 1.搭建大棚
12月底前完成大棚搭建,一般棚宽6米、高2米左右。可以采用钢管大棚或毛竹大棚。 2.盖膜管理
12月底前盖膜,一般清明后揭膜,当棚内温度超过32℃时应揭去边膜和两头通风。 二、肥水管理 1.追肥
茭白追肥采取“促、控、促”的施肥方法。春栽茭白在移栽后10天亩施尿素10~15公斤,过磷酸钙20~30公斤。15天后施长杆肥,亩用复合肥50公斤。7月中旬碳铵或尿素追肥1次。秋茭孕茭后约有25%~30%扁杆时巧施秋茭孕茭肥,亩用尿素15公斤。翌年1月底至立春前施足夏茭基肥,每亩有机肥1000公斤加碳铵、过磷酸钙各50公斤。2月底至3月初施苗肥,每亩尿素12~15公斤。3月下旬施分蘖肥,每亩复合肥30公斤。4月中旬酌情施孕茭肥,每亩用尿素10公斤、过磷酸钙20公斤和氯化钾10公斤。夏秋栽茭白移栽后20天亩追尿素10公斤,35天后亩施碳铵、过磷酸钙各40~50公斤。8月底9月初亩施三元复合肥40公斤左右或其他相应肥料,后视茭白叶色巧施催茭肥,一般亩施碳铵30~40公斤。翌年的追肥同春栽茭白。
2.水浆管理
掌握“浅-深-浅-露-深-浅”的原则,移栽后浅水勤灌促分蘖,后灌水逐渐加深,高温及孕茭期灌深水。结合追肥耕田1~2次,植株封行后及时搁田,秋茭采收后仍以浅水灌溉为主。12月底以后保持田平、湿润、不开裂。翌年1月底施好夏茭基肥灌浅水,以利于提土壤温度,促进地下匍匐茎萌发。2月底3月初开始浅水勤灌,萌芽后遇寒潮应深水护苗。
三、耘田、剥叶、培土
定植成活后,间隔10~15天耘田1次,达到田平整、无杂草、泥不过实。结合耘田及时剥去黄叶、老叶、病叶。及时疏苗,每墩保留15株左右有效株。随时拔除雄茭、灰茭植株。当茭白开始孕茭后,随茭白的不断膨大伸长,分次在植株基部培土,培土高度不能超过茭白眼。
此外,还应注意梅茭采收时保护好小分蘖及蘖芽。秋茭采收后保留新抽的分蘖,一般不再采收茭肉。
四、病虫草害防治
主要病虫害有胡麻斑病、锈病、茭白纹枯病、小黑菌核病、二化螟、稻蓟马。 (一)病害 1.胡麻斑病 主要侵害叶片。叶片病斑椭圆形,边缘深褐色,中部黄褐色至灰褐色,斑外围具有黄晕,潮湿时斑面出现暗灰色至黑色霉病征。发病严重时,叶片病斑密布,有的连合为大斑块,终致叶片干枯。高温多雨的天气、连作地块、缺钾或缺锌致植株生长不良、过度密植、株间通透性差等均加重发病。
主要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收获时彻底清除病叶,集中烧毁,减少翌年病菌来源;施足基肥,配方施肥,适时喷施叶面肥,增强抗病力等。
(2)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倍液等药剂喷雾防治。
2.锈病
危害叶片、叶梢和茎秆。患部前期散生稍隆起的褐色小疱斑,疱斑破裂后散出褐色粉状物,为病菌夏孢子堆,后期患部出现黑色短条状疱斑,严重时患部病斑密布,水分蒸腾量剧增,导致叶鞘、叶片枯死。每年7~8月在气温高、湿度大、田间植株过密通风不良、茭白田连作、栽培管理粗放、偏施氮肥等情况下最易发病。
主要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冬季齐泥面割去茭墩残株枯叶,铲除田边、沟边杂草,收集烧毁,减少越冬菌源;实行轮作;合理密植;加强肥水管理;经常摘除植株基部病黄叶,促进通风透光等。
(2)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用40%氟硅唑乳油8000~10000倍液、或12%腈菌唑乳油1500倍液等药剂喷雾防治。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
3.纹枯病
主要为害秋茭,以6~8月发病最重,9月下旬后停止发病。时晴时雨、高温高湿天气、连作田块、长期深灌、偏施氮肥、植株长势过旺、管理粗放、株间郁闭等情况下病害较重。
主要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消灭越冬菌源;合理密植;施足有机肥,增施磷钾肥;加强肥水管理;及时清洁田园等。
(2)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5%井岗霉素水剂800~1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药剂喷雾防治
(二)虫害 4.二化螟
蚁螟孵化后,先群集在叶鞘内为害,初孵幼虫有群集性,蛀食叶鞘组织,造成枯鞘。3龄开始逐渐分散转移,蛀入茎中造成枯心苗、枯茎和虫蛀茭,是茭白的主要害虫。
主要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冬季火烧茭白墩,齐泥面割除茭白墩残株,集中烧毁,消灭越冬幼虫;早春在幼虫转移为害前,铲除田埂、田边、沟边杂草,消灭各代幼虫;幼虫即将化蛹时,排干田水,使幼虫化蛹部位降低,待化蛹高峰期,灌深水淹虫;在二化螟羽化阶段,用黑光灯诱杀成虫等。
(2)药剂防治:在幼虫孵化高峰期用1.1%烟·楝·百部碱(绿浪)乳油1000~1500倍液、或5%氟虫腈悬浮剂1500~2000倍液等药剂喷雾防治。
5.稻蓟马
防治稻蓟马可用2.5%保得乳油2000~2500倍液或20%吡虫啉(康福多)浓可溶剂2500~4000倍液、20%丁硫克百威乳油2000倍液、10%除尽乳油2000倍液、1.8%爱比菌素乳油2000倍液,也可喷洒25%双硫磷或杀螟松乳油500倍液对水喷雾。
(三)草害
化学防治与人工除草相结合。化学防治可在茭苗移栽后25~30天每亩用10%苄嘧磺隆可湿性粉剂20克拌土25公斤撒施,防杂草。
五、采收
茭肉肥大后,叶鞘略有裂缝时及时采收。秋茭一般隔5天左右采收一次,如气温较高,应提前采收。采收时先折断茎管,连同上部叶子一起采收,然后剪去上部叶片,外部叶鞘留1~2张,整理后捆扎或包装。
(责任编辑 张庆)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