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北京市东城区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 精品
C. 其于人也亦然 .然亦未尝绝也 .
D. 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其声清以浮 ..
9.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人因为心中不平而鸣的一组是(2分) ①其沸也,或炙之 ③人声之精者为言
②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 ④周之衰,孔子之徒鸣之
⑤何为乎不鸣其善鸣者也 ⑥孟郊东野始以其诗鸣 A. ②③⑤ B. ①③⑥
C. ①④⑤ D. ②④⑥
1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作者认为人类和世间万物一样,都会因不平而鸣。 B. 历代的仁人志士只会用精美的文辞表达内心感受。 C. 作者认为孟郊的诗与李翱、张籍相比,还有差距。 D. 作者用少量笔墨写到孟郊,其实是对他进行批评。
11. 文中提到“凡载于《诗》、《书》六艺,皆鸣之善者也”,这里的“六艺”是指儒学六经,即《诗》、《书》、《礼》、《乐》、《易》、___________。“六艺”也指周朝官学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学问和技能,即礼、乐、射、御、书、__________。(2分)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9分。
阅读《寄黄几复》,完成12—14题。
寄黄几复 黄庭坚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注】①黄几复:作者好友。作者写此诗时居住在山东,黄几复在广东做县令。②蕲:求。三折肱:古语有“三折肱,知为良医”的说法,类似于现在所说“久病成医”的意思。 12.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寄雁传书谢不能”中的“谢”是谢绝、拒绝的意思。 B. 作者用“桃李春风一杯酒”表达与朋友相聚时间短暂。 C. 作者见到黄几复家徒四壁,对他贫苦的生活表示同情。 D. 尾联以“想见”领起,与首句“我居北海君南海”相照应。
13.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两句,采用对照的写法,即把两种相反、相关的事物放在一起,使之相反相成,以更鲜明地表现事物特征。下列诗句没有采用对照写法的一项是(3分)
②
①
A.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贺知章《回乡偶书》其一) B.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C.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李绅《悯农》其一) D.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14. 请根据诗句,简要概括出黄几复的形象特点。(3分)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7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
黄庭坚的定力
很多年前,我插队落户在一个偏僻的山村,从十里外一位乡村老师那里借的两本黄庭坚字帖,让我知道了文学艺术那种使人激动和崇高的东西,伴我度过了艰难的岁月。直到现在,我仍然热爱着它们,而且让我进一步了解艺术的持久和文学的浩瀚。这两本字帖一为行书《范滂传》,另一为草书《李白忆旧游诗》。
我们知道,黄庭坚的一生始终奔走于“出没风波里”的仕途。
他二十二岁中进士步入官场,任北京(大名府)国子监教授期满后,朝廷本欲提拔他。不想乌台诗案发,朝廷在查抄苏轼的家时,也抄出了黄庭坚写给苏轼的两首表达钦慕之情的诗和信函。这算是他的第一次倒霉:原本拟任的职务一笔勾销,然后逐出京城,改派知江西吉州太和县。在太和县任上,他宵衣旰食的身影,不断出现在百姓告状的故纸堆中;为了实施朝廷颁行的盐令,他还下乡巡访,逐家逐户核实户籍征收盐税。他曾作诗说:“民病亦我病,呻吟达五更。”忧国忧民之情可谓跃然于纸上。
元丰八年,他的人生忽然时来运转。哲宗继位,罢王安石新法,司马光复出主国政。谪居黄州的苏轼奉调入京,黄庭坚也随后北上,供职于秘书省。对于这样一个大转折,黄庭坚不仅没有丝毫得意之色,相反却表示过他深层次的忧虑,他曾和兄弟这样说:“新旧党争,消长纷争,以小弟见,非国之福也。”果如其言,八年之后,新党重又登台,罢黜旧党人物,苏东坡谪惠州,“苏门四学士”亦均遭贬黜。黄庭坚再次被逐出京城。这时黄庭坚已五十多岁,垂垂老矣。四年后,黄庭坚又迁徙戎州,未隔几年,又再贬于宜州,直至老死。
在宜州的那段日子里,他应邀为友人书写《范滂传》。当他写至“(滂)顾谓其子曰:‘吾欲使汝为恶,则恶不可为;使汝为善,则我不为恶。’行路闻之,莫不流涕。时年三十三”,不觉义愤填膺,竟将手中毛笔折断,回视旁人说道:“党锢之祸,以至于斯,天下忠义为之扼腕太息,其忠烈之举,大义凛然,千载之下犹觉生气逼人。”然后,掷笔于地。
我不想重蹈前人以书论书的老路,只想在这里大声发问:黄庭坚在他即将走完生命旅程的最后时日,为什么要大书《范滂传》?
范滂何许人也?东汉汝南人,曾任清诏使、光禄勋主事等职,按察不法官吏,弹劾权豪之党,为时人所重。桓帝时被诬为钩党下狱,释免南归时,朝野数千人往迎;灵帝时,党锢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