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gadfgre
在国内,清华大学的谢维和教授、北京大学的丁小浩教授、华中科技大学的张应强教授等人重点关注了高等教育领域里的教育公平问题。中央教科所的蓝建研究员在《城乡二元结构与发展中国家的教育》一文中介绍了墨西哥、几内亚、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城乡教育差距及改进措施。南京师大的王强教授则把二战后美国推进城乡教育和谐发展概况为从追求“规模效益”到“机会均等”,河北大学的傅松涛教授重点关注了美国联邦政府开展的“农村教育成就项目”。湖南省教科院的黄龙威等人在《城乡教育统筹发展:目标、责任与监测》一文中认为,城乡统筹的基本目标是缩小城乡教育结果的差距,统筹的责任主体在县级政府,同时需建立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以监测城乡教育发展的过程和结果。重庆市教委和教科院的李涛、王纬虹等人也多次撰文,探索统筹城乡教育的实践策略,提出了健全教育帮扶制度、实施城乡教师提升计划、形成社区教育网络体系、创新人才合理流动与选拔的教育模式、深化统筹城乡教育投资融资改革等具体的建议。
(四)我国统筹城乡教育的发展趋势研究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谈松华认为,农村教育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和严重的困难。财政体制改革使县乡财政收入日渐紧缩,导致农村教育经费不足;城乡经济差距拉大导致农村骨干教师流失;农村经济缺乏推动农村教育持续发展的能力,造成了农村教育的非良性循环。北京师范大学的袁桂林教授还探讨了农村基础教育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等问题,极力呼吁实施农村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中国教育报副总编翟博认为,在推动城乡统筹教育发展时要重视办学的特色化。学校要取得竞争优势,赢得社会的广泛认可,就必须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内涵,打造鲜明的办学特色。这不仅是基础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也是实现更高层次均衡发展的迫切需要。前四川乐山市教育局长赵家骥教授则认为农村职业教育应强调为农服务,走“宽、实、活”之路,同时在普通教育中引入职教因素。
在具体的趋势与策略构建上,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力、东北师大的曲正伟等人认为,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的突破口在于大
力发展农村高中阶段教育,提出要在城乡一体化的整体思路上思考农村高中阶段教育的发展定位,使城乡高中教育发展在价值上相互补充、在结构上相互衔接、在规模上相互适应、在质量上相互支撑。杨银付、薛红萍、杨瑞勇等人认为,解决城乡教育不协调问题,政府的责任是首要的,政府应尽快建立教育公共财政体制,用政策机制来解决教育不均衡问题。李锐等人通过对我国“十五”期间扶贫政策的评估和对各种反贫困方式的比较分析,系统论证了中国西部“教育反贫困”的战略选择。浙江师大的徐莉莉则建议,采用优质教育资源“整体进驻”的方式,将城区学校先进的教育理念与实践直接“植入”农村学校“土壤”,实行“一个学校、N个校区”的管理模式。
综上所述,尽管国内外统筹城乡教育的研究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这些极为丰富的研究,为本课题的开展提供了理论借鉴和逻辑起点。但纵观这些研究仍然存在许多需要进一步深入和探索的问题:缺乏对城乡统筹教育发展相关理论的系统性研究,缺乏可广为借鉴的城乡教育统筹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缺乏对代表性国家城乡统筹教育政策与经验的横向比较研究,缺乏对现实中国语境下相关政策与经验的梳理与总结。由此可见,本课题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
1.梳理有关城乡统筹发展的相关理论,如社会公平理论、城乡关系理论、再生产理论以及全民教育理论等。
2.国外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的政策研究,比较国内外(以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与中国、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为例)为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所制定的政策,通过横向比较从中探索不同国家城乡教育统筹发展政策的共性与差异。
3.国内外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的实践研究,围绕城乡教育的统筹而展开的教育体制调整、资源分配调整、考试评价调整以及典型性实践模式。
4.我国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的趋势与建议研究,结合重庆市城乡教
育的现实情况,以及与我国部分具有代表性试验区如成都等地进行区域性比较,探索对构建城乡一体化现代教育体系的有益启示,对新形势下重庆市统筹城乡教育发展提出若干建议,以及相关预测性研究。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