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信息2014-0314
媒体信息2014/03/14
***中国经济将在合理区间运行 短期刺激政策不出台
从总理的表述看,下一步主要是通过改革来释放市场的潜力来拉动经济,而不是随意搞投资。
***总理9天两次定调房地产:因城因地分类调控 李克强强调要根据不同人群的需求,不同城市的情况,分类施策、分城施策。值得一提的是,本届政府在谈及房地产调控时,只字不谈房价。
***银监会将出台优先股特别规定 四大行有望首批试点
总体而言发行优先股是好事,毕竟多了一种资本补充选择,但它的偿还顺序后于债,发行成本会高很多。
*** “高买低卖”票据贴现生意陷阱:官员妻诈骗3亿资金去向成谜
民间票据贴现业务的野蛮生长让一些票据“倒爷”赚得盆满钵满,而安徽省一位原厅级官员的妻子陈某做的倒票生意却不走寻常路。
***三四线城市现高库存压力 本土中小房企风险更大
一方面,中小房企获取贷款难度加大,财务成本增加;另一方面,部分三四线城市住房供给严重失衡,库存量处在高位,购买者观望情绪较浓。
***超日违约重压信用债一级市场 半月22只债券延迟发行
去年底流动性特别紧张时,不少企业选择延迟债券发行,但1、2月市场已慢慢回暖。超日债违约后,低评级信用债利率开始高企,不少发行人望而却步。
***邢利斌被带走 联盛重整生变
此时正值联盛重整的关键时刻,随着邢利斌被带走,历时近4个月的山西最大煤炭民企重整案再度被打上了一个问号。
***三银行闻风逼债 霞客环保资金链断裂
滁州安兴、滁州霞客是霞客环保控股、参股公司中唯一盈利的两家子公司,如今两家资产均被法院冻结,可能导致霞客环保后期经营雪上加霜。
***陕西煤化集团27天举债120亿 95亿用于归还银行贷款及债务
如此密集发债的背后,除募集说明书披露的债务压力之外,近年来陕煤化集团因多元化发展导致投资规模不断增大,对公司流动资金带来的压力亦不容小觑。
***主要经济类媒体摘要
中国经济将在合理区间运行 短期刺激政策不出台 21世纪经济报道 定军 高彩霞、吕梦盼 北京报道 2014年的总理记者会出现了有意思的一幕。
多名外国记者反复追问经济放缓,如何确保全年7.5%的增长目标问题。
为此,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反复耐心解释,“我们在去年并没有采取短期刺激政策的情况下能够实现经济预期目标,为什么今年不可以呢?”他反问道。
2013年一季度,中国经济遭遇到下行压力,不过一直到年底,国家也没出台大的投资刺激的政策,但是全年经济增速仍实现7.7%的增速,高于7.5%的预期目标。
这被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等专家解读为,今年宏观调控依然和去年一样,如果短期几个月经济滑出下限,刺激政策不会出;全年顶多实施微调,确保经济7.5%以上的增长。
今年年初各方对于中国经济的担心有一定原因。 21世纪经济报道获悉,2014年1-2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为8.6%,创下2009年4月以来的最低值,当时增速只有7.3%。
同期固定资产投资和全社会商品零售额的增速也在下降。2014年1-2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0283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7.9%,创下二十多年以来的最低值。
不过即便如此,目前整体经济仍不需太大的担心。 人力资源部劳动科学研究所所长郑东亮告诉记者,2014年实现城镇就业新增1000万,最低的经济增速只需要7.2%。
“但凡事不患难,但患无备。所谓磨好了斧子才能劈开柴。” 李克强说。他认为,今年有去年应对经济下行的经历,中国经济又有着巨大的潜能和韧性,有能力也有条件使今年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
头2月经济未现开门红
根据国家统计局3月13日公布的经济数据,前2月同比增速下滑较大。 2014年1-2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0283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7.9%,创下二十多年以来的最低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为8.6%,创下2009年4月以来的最低值,当时增速只有7.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长11.8%,也是09年2月以来的新低。
而在2009年一季度,中国经济曾经创下6.5%的罕见低速,当时因为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2000万农民工从沿海地区失去工作转回家乡。
为此,目前一些机构对于中国经济下行的担忧增加。特别是2月汇丰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初值只有48.3%,较上月下降1.2个百分点,创下7个月新低,因为该指数反映经济处于收缩的状态,这使得唱空中国的声音不绝于耳。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指出,去年国际上也出现了一些舆论,说中国经济可能要硬着陆,还给出了指标,说增长可能只有3%到4%。
“今年这些看法可以说似曾相识,去年有对中国经济下行的担心,但是还是顶住压力完成了全年经济主要预期目标。”
他强调,有了去年应对经济下行的经历,“中国经济又有着巨大的潜能和韧性,我们有能力也有条件使今年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
他指出,不否认今年可能会有更复杂的因素,之所以今年把经济增长率定在7.5%左右,考虑的还是保就业、惠民生,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所以更注重的是数字背后的民生、增长背后的就业。
一些机构的经济学家认为,从目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增速看,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速可能略微低于7.5%。因为2013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7%,对应的经济增速是7.7%。
不过,对于目前略低的经济增速,可能不必担心。
原因是,在目前经济略低于7.5%的情况下,全国没有出现大的就业问题。2013年经济增速为7.7%,是改革开放以来除去非正常年份的新低,大大低于改革开放30多年的10%左右的经济增速,但是城镇就业新增达到1300万,为历史新高。
人力资源部劳动科学研究所所长郑东亮告诉记者,2014年实现城镇就业新增1000万,最低的经济增速只需要7.2%。
原因是目前经济总量越来越大,一个经济增长点可以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加上服务业带动力很大,可以更好地实现就业岗位增加。
不会出短期刺激政策
根据李克强总理今年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今年要实现7.5%的目标,首要任务是向深化改革要动力。而改革的首要内容是深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今年要再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00项以上。在全国实施工商登记制度改革,让市场主体不断迸发新的活力。
交通银行高级分析师唐建伟认为,从总理的表述看,下一步主要是通过改革来释放市场的潜力来拉动经济,而不是随意搞投资。只要就业不出大的问题,甚至可以容忍经济增速略为下滑。现在不搞短期的投资政策,因为大的工业投资会导致进一步产能过剩。目前如果过剩的产能不关闭,一些僵死的坏帐不清理,将使得经济难以有更大的活力。
“所以说到底是短痛还是长痛的问题。短期经济有些下滑,但是从长期做好改革后,经济无太大的问题。”他说。
此种说法不无道理。 数据显示,由于2013年中央政府下放取消的审批事项就有416项,地方又下放了投资审批权限,2013年新注册企业增加了27.6%,其中私营企业新增30%,这是十多年来最高增速。“这也表明简政放权是激发市场活力、调动社会创造力的利器,是减少权力寻租、铲除腐败的釜底抽薪之策。”李克强在新闻发布会上说。
中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认为,下一步如果经济下滑过大,滑出了下限,国家对于涉及民生的投资可以加快,比如保障性住房、中西部铁路建设等,都可以确保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比如保障性住房加快建设,使得实际竣工增多,可以让经济回到合理区间。”
21世纪经济报道获悉,2014年国家预计新开工保障性安居工程700万套以上,其中各类棚户区470万套以上。这比2013年全国计划新开工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630万套的数字要大。2013年全年保障性安居工程基本建成470万套。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告诉记者,如果经济滑出下限,短期刺激政策不会出,但是从中长期来看,下一步中国的环保、保障房等建设都属于短缺领域,补短板,实施微调,可以确保经济7.5%以上的增长。
“至于消费短期放慢不用担心,这是三公消费降低导致的,国家减少行政开支节约的资金,拿去做民生投入。可以增加居民收入,消费增速可以提升。”诸建芳说。(编辑 申剑丽)
总理9天两次定调房地产:因城因地分类调控 21世纪经济报道 纪睿坤 北京报道
3月1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答中外记者问时表示,房地产问题是个大问题。
李克强总理表示,对于合理的自住需求,要有相应的政策支持,包括增加普通商品房供应。对房地产市场则要因城因地分类进行调控,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重在建立长效机制,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这也是李克强总理3月5日作政府工作报告后,第二次提及房地产调控。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秦虹表示,综合总理政府工作报告和答记者问的讲话看,均强调要因城因地分类调控房地产市场。2014年房地产调控核心没有改变,一方面抑制投机和投资性需求,另一方面满足自住性需求。
住建部一位人士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住建部对2013年各地楼市进行了摸底,“目前住建部已经向地方传达了分类调控的要求,各地也陆续提出了2014年调控思路,总的来说,因地制宜是大原则。”上述人士说。
和房地产调控相比,住房保障将是本届政府2014年重要命题,上述住建部人士亦向本报记者透露,住建部目前正在调研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构建针对不同收入群体,保障房、商品房多层次的住房供应模式。
9天两次定调分类调控思路
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让许多房地产行业业内人士看到了行政性调控的可能性。
但综合李克强总理9天之内两次有关地产的表态来看,均要求根据不同城市的情况分类调控,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建立长效机制,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两会期间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分类调控的原因是基于当前各地楼市、房价出现分化,局部地区、个别城市如果不注意调控,就会出现像鄂尔多斯等地类似的情况。
中国指数研究院院长、搜房控股董事长莫天全介绍,不同城市的房价分化明显,2013年100个城市均价上涨11.5%,一线城市上涨23.4%,远远超过平均水平,二三线城市上涨了6.6%左右。
谈及分化原因,秦虹表示,人口基数大,刚需旺盛,人口流动等,是楼市分化的重要原因,且短期内很难改变。
华远集团总裁任志强在2014第十四届中国房地产发展年会上展示了一组数据,近十年来, 500万人口以上城市的人口增长30%,二三线城市只增加4%到5%的人口。
以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来说明,2010年当年全国迁移人口的47%,迁移到了全国前35位大中城市,其中的40%进入了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
莫天全认为,人口不均衡流动,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恐怕还是中长期的现象,短时间也很难改变,也因此,出于抑制投资投机性需求、调节城市人口资源配比的考虑,限购、限贷短期内也不可能退出。
在继续执行房地产调控之外,李克强强调要根据不同人群的需求,不同城市的情况,分类施策、分城施策。值得一提的是,本届政府在谈及房地产调控时,只字不谈房价。
“和上一届政府把降房价作为调控目标相比,本届政府把住有所居当做房地产的调控目标。”北京大岳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金永祥表示。(编辑 申剑丽)
银监会将出台优先股特别规定 四大行有望首批试点
21世纪经济报道 钟 辉 史进峰 吴俊捷 深圳、北京报道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