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一届安徽理工大学道德模范正式候选人事迹材料
第一届安徽理工大学见义勇为模范正式候选人
能源与安全学院秦晓伟同学推荐材料
秦晓伟,男,汉族,1990年9月生,安徽滁州人,安徽理工大学能源与安全学院安全工程专业2008级4班学生。
2012年2月23日,安徽理工大学收到一封来自滁州市琅琊区社会治安治理委员会办公室寄来的表扬信,“感谢贵校注重思想品德教育,培养了一名优秀的大学生”。这封表扬信中所褒奖的90后大学生,正是寒假期间勇救落水少年的秦晓伟。
勇救落水少年是在1月31日晚上5点半左右,当时天已擦黑,由于天气寒冷,滁州市南湖边鲜有行人。这时,一名老汉“哎”的一声疾呼,将在南湖游玩的秦晓伟的目光吸引过去。原来,一个男孩的身影正在水里扑腾,一个女孩在岸边来回疾奔、急切呼救。秦晓伟见状,丢下手里的东西直奔湖边,边跑边解外套。叫人意想不到的是,就在他跑了一半时,女孩为救男孩太过心急,竟“扑通”一声也跳入水中。女孩落水后出于求生本能,伸出双手拼命挣扎,转眼只剩头和双手露在水面。水面距离岸边约半米高,秦晓伟眼疾手快,弯腰趴在岸边,左手死死抠住石板稳住身体,上半身悬空,探出右手死死揪住女孩的一只手。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抓着女孩的秦晓伟渐渐体力不支,甚至一度几乎被她拽下水。情况危急,秦晓伟赶紧弯腰抓住女孩。最后在其他好心人的帮助下,秦晓伟才吃力地将女孩拽上岸来。救起女孩后,秦晓伟拨打了报警电话。
当多家媒体的记者获悉救人事迹后,纷纷约见秦晓伟,这位高高瘦瘦的男孩提起当天救人的经过笑容很是腼腆:“当时真的没想那么多,听到喊叫声就和朋友跑过去了,任何在场的人都会伸手相救的”。秦晓伟的纯朴善良真的像他班上的同学所描述的一样,“待人非常友好,我们班几乎每个人都对他很有好感。虽然他不是班干,但是待人
的热情好像不比任何一个班干差。所以,听到秦晓伟救人我们真的一点不惊讶。”
在滁州救人之后,秦晓伟已经是各大媒体上的“名人”了。当地媒体《皖东晨刊》以一篇名为《南湖救人,90后大学生当仁不让》对秦晓伟的救人经过做了详细描述,高度赞扬了他见义勇为的行为。这篇报道之后又被《中国文明网》、《网易》、《中安在线》、《金陵晚报》、《江淮晨报》等媒体争相转载,在校内外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皖东晨刊》的记者在撰写稿子时特意强调了“90后”这个词。90后作为当今社会的新生力量,似乎多以自我为中心,他们的某些表现曾让社会上很多人质疑、忧虑。但我们看到社会上涌现出来的很多支援灾区建设、山区教育的90后优秀青年,大家又在重新塑造对90后的认识。秦晓伟,作为90后的一员,用他自身的行动向大家证明了90后的社会担当,证明了90后也是可敬的一代。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寒假期间英勇救人以后,报刊和网络进行了广泛宣传,秦晓伟却丝毫没有和同学或校方提及此事,能源与安全学院的领导也是偶然从网络上获悉。新学期开学后,学院领导及时约见了秦晓伟,对他见义勇为的行为进行了表扬,而此时的他却是一贯的谦虚低调,“在那种紧急情况下,我们是不会观望和逃离的,只能是积极施救,否则的话,会一辈子对不起自己良心的。”很朴实的话语,温暖的爱心,打动了学院的领导,也折射出他内心深处美丽的心灵。
在学校收到滁州市琅琊区社会治安治理委员会办公室寄来的表扬信后,校领导亲自做了批阅。毕业实习前,能源与安全学院领导专门接见了秦晓伟,对他的救人行为进行了高度赞扬,并在校园内广泛宣传秦晓伟见义勇为的事迹,开展学习秦晓伟见义勇为行为的系列活动,用其先进事迹作为榜样和示范,发动广大学生向身边的先进典型学习,积极营造见义勇为的良好社会风尚。可以说,学校上下都以拥有这样的榜样而感到无比自豪。
其实,救人之举绝非偶然,而是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小事潜移默化的影响。
大学期间,秦晓伟以饱满的热情和严谨求实的态度对待学习和生活,学习上肯钻研、能吃苦,一步一个脚印,荣获优秀学生奖学金;生活中具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多次无偿献血。班级里,与同学相处融洽,待人热情周到,与人交往,真诚豁达,乐于助人,不计较个人得失,热心地帮助家庭困难同学解决生活上遇到的实际难题,总是做得多、说得少,同学们都普遍信任他。
危难时刻显身手,秦晓伟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当代大学生的优秀品质。师生们不单是为他奋不顾身救起落水少年而感动,更为他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表现出的优秀的个人素质和精神风采所折服。他的事迹感人至深,他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
第一届安徽理工大学敬业奉献模范正式候选人
机械工程学院张东速同志推荐材料
张东速,男,汉族,中共党员,1958年5月出生,现为机械工程学院教授、科研副院长。该同志于1982年8月留校担任高校教师工作,三十年来,他勤勤恳恳地工作,踏踏实实地做人,为学校的发展尽了努力,为高等教育事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热爱教育事业,教书育人
多年来,张东速同志怀着强烈的主人翁责任感和事业心,耕耘在教学工作岗位上。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之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人才,是衡量一名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志。要教好书就必须在提高教学质量上下功夫。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张东速同志对教学工作认真负责,他善于用启发式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的学习。在教学中注重吸引学生,使他们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一些基本的训练。他采用的“互动法”、“反馈法”、“角色法”等教学方法,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角色法”教学中,他引导学生以一名准工程技术人员的角色进入课程学习中,让学生用工程技术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要求来规范自己。针对部分学生作业质量差这种现象,他就从工程技术文献的要求入手,说明一个工程技术人员应当如何编写技术文献(或设计计算说明书)。同时让学生将每一次作业当作一个工程设计任务去完成,以提高他们的认真程度。为了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他经常结合自身的科研经历阐述理论与实际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听之有味,兴趣盎然。由于教学方法得当,张东速同志的教学水平和质量得到历届学生的一致认可。
张东速同志能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改革中,他参与了省级重点课程(机械设计基础)建设项目的工作;作为负责人承担了省级质量工程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