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3春期中试卷
秭归县屈原镇2013年春季学期八下语文期中试卷
出题人:向红娥
(时间:150分钟 满分:120分)
第一部分 汉字(14 分)
1、在下列句子的括号中,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①托尔斯泰的眼睛不会放过任何微不足道的细节,同时也能全面揭示广袤( .②李可染先生以它深邃( .
)的艺术思想和精zhàn(
)和无yín( )的宇宙。
)的艺术技巧,深深地感动着我。
2、解释加点的字(2分) 鲁迅在灯下奋笔疾(1)________书,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2)_________的文字”。 ..3、汉字的书写讲究笔顺,也就是笔画书写的顺序,请将“噩”字的八、九画依次写在横线上。(2分)
4、将汉字的某些形近字放在一起,常常会引发有趣的联想,让人悟出一些哲理,请仿照范例,找出两个形近字,发挥联想,写出一句富有哲理的话。(3分) 范例:“人”与“大”
人懂得了约束自己,也就真正长大了。 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是汉字“羊”的演变过程中的几种写法(顺序已打乱),根据字形特点填写相应的字体名称。(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 背诵积累(10分)
6、《与朱元思书》中总写富春江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
7、在市场经济的今天,许许多多的科学家能够甘于寂寞,致力科研,这正如古人所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展现出他们高洁的志趣和人格的坚持。(用《五柳先生传》中的两句话来填写)
8、有人曾说过:“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由此,我们联想到韩愈的《马说》中的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宋濂年少时读书非常辛苦,他能乐在其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中有一联是千古名句,现在常用它来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杜牧的《赤壁》一诗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过零丁洋》写出国家和个人的境遇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脍炙人口,表现诗人誓死报国的崇高的爱国情怀与坚贞的民族气节,大义凛然决心舍生取义的诗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水调歌头》中“此事古难全”中的“此事”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表示美好祝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 阅读(46分)
一、阅读下列文言文,然后答题。(共5小题 10分)
三游洞序(节选)
三月十日,参会A 夷陵。翌日,……至下牢戌。又翌日将别未忍引舟上下者久之。酒酣,闻石间泉声,因舍棹( zhào )进,策步入缺岸。初见石,如叠,如削;其怪者,如引臂,如垂幢。次见泉,如泻,如洒;其奇B ,如悬练,如不绝线。遂相与维舟岩下,率仆夫芟(shān)芜刈(yì)翳,梯危缒(zhuì)滑,休而复上者凡四五C 。仰睇俯察,绝无人迹,但水石相薄,磷磷凿凿,跳珠溅玉,惊动耳目。自未讫戌,爱不能去。俄而峡山昏黑,云破月出,光气含吐,互相明灭,晶莹玲珑,象生其中。虽有敏口,不能名状。 .14、请将“焉”、“于”、“者”三个文言词正确填入文中A、B、C三处。(3分) 15、给文中加波浪线的句子加上两个标点符号,使之文意畅通。(2分) 16、请写出一个与文中加点的“名”字的意思相同的成语。(1分) .17、请从文中找出一句表现作者不辞艰辛、勇于探险的句子。(2分)
18、作者重点描绘了三游洞的石和泉。请从文中找出概括石与泉特点的词。(各一个字)(2分)
2
二、品读下列文字,完成19-23题(共5小题,计12分)
①语文是什么?我们在问询,我们在探索,我们在跋涉……
②有人说,( )。字词句,如同那园中柔柔的草,嫩嫩的叶,尖尖的芽;段篇章,就是那园中曲径通幽的小道,含苞待放的蓓蕾,烂漫绽放的鲜花。语法犹如带刺的玫瑰,花中也有刺,刺中亦有花;修辞就像和煦的春风,花开春风软,风中花亦香。记叙描写,徜徉在百花园里寻寻觅觅,争鲜吐艳,万紫千红,令人目不暇接;议论抒情,陶醉于鲜花丛中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品头论足,使人留连忘返。阅读,正用灵魂的摄影机不停地拍摄姹紫嫣红的满园春色 ;写作,已扛起文字的锄头勤恳地植下一大片翠绿的新苗。文言文刚在老梅树的枝头上绽放出一朵朵鲜嫩欲滴的奇葩,现代文已经在白玉兰的花蕊里洒满了一枝枝争奇斗艳的芬芳。
③有人说,( )。朱自清的深情中无法包容王勃、李白的洒脱,文天祥的正气里分明就有辛弃疾、杜甫的忧伤;王安石改革创新的音符辉映着杜牧阿房宫的废墟焦土,范仲淹忧国忧民的胸怀辐射出鲁迅杂文的匕首投枪; A 在大江东去的浪花里把酒问青天的时候,毛泽东已站在万里雪飘的长城上欲与天公试比高……一代代文人墨客用文字唱响了五千年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历史,一批批语文教师用彩笔勾画出亿万名炎黄子孙心中的美好蓝图。文学史深沉含蓄丰富细腻的情感让人心动、让人折服,爱国情昂扬豪迈澎湃激越的旋律催人奋进、催人向上。
④有人说,( )。汉字,犹如一支支闪光的画笔,用篆、隶、楷、草、行不同的书法,在写生、在作画;标点,就像一个个七彩的音符,用赤、橙、黄、绿、蓝不同的调子,在叙述、在抒情。诗词歌赋,展示的美丽景色在我们眼前闪现;听说读写,构思的宏伟蓝图在我们笔下生花。无论城市,无论农村,随处可见身背画夹的艰难跋涉者;无论郊外,无论田野,到处都有手握画笔的默默耕耘者。
⑤还有人说,( )。它从远古走来,向未来流去。不知有多少条文化的小溪从雪山、从森林、从峡谷、从山涧,向它靠拢向它奔腾向它汇集。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刚看到小说散文在长河里掀起一排排巨浪,又听见音乐戏曲在急流中唱响时代的强音。骈文律诗分明是古国文明在长河上前行的木舟和竹筏,网站博客已成为现代科技在水面上飞速行驶的快艇和轮船。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语文的长河中,有人在岸边拾贝,有人在水中嬉戏,有人已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⑥亲爱的朋友,你想知道语文到底是什么吗?请打点好装有你的爱、信心和勇气的行囊,与我们一道去寻觅、去演奏、去跋涉、去耕耘、去嘻戏、去远航……在不久的将来,你定会发现:不知何时,语文已成为你生命的一部分,融入了你的身体,在你的血脉里深情地流淌!
(选自《湖北教育》,作者黎治斌,有改动)
19、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请给本文拟一个你认为合适的标题。(2分)
20、结合文意,应在第③段中A处补填一位诗人,他是谁?A处所在的句子化用了他的两首诗里的句子,请任写出其中一句。(2分,每空1分) 答:A诗人名:__________ 化用诗句为:__________
21、第②至⑤段首句括号中处依次应填入的文字是。( )(2分) ⑴语文是一幅色彩缤纷的图画 ⑵语文是一条曲曲弯弯的长河 ⑶语文是一座芬芳四溢的百花园 ⑷语文是一首规模宏大的交响曲
3
A:⑴⑵⑶⑷ B:⑷⑵⑶⑴ C:⑶⑷⑴⑵ D:⑶⑷⑵⑴
22、依据前句特点,在第③段的省略号前以两位文人为写作对象,补写一个句子。(3分)
23、每天都徜徉在语文的世界,你对语文有着怎样的认识呢,请你用诗意的文字描述一下你心中的语文。(50字以内,3分) 三、细读下段文字,完成24-29题(共6小题,计12分)
发展核电,对自然界要有一丝敬畏
①自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事故以来,不断有专家出来宣示,国内核电站如何如何安全,设计标准动不动“万年一遇”,给人的感觉是将一切灾害后果都考虑在内,安全不在话下。
②核电站安不安全由多方面因素决定,设计标准固然是一方面,自然灾害本身的不可预测及难以认知是最主要的一方面。面对难以预知的自然灾害,专家们保持一定的敬畏之心是最起码的要求。面对专家宣示,民众不但没有增强多少安全感,反而更感觉心里没底。原因在于专家们为宣示而宣示,对自然界缺乏一丝敬畏。老百姓发自内心地知道,灾害一旦来临,宣示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而灾害的来临跟专家们的宣示没有任何关系,象福岛核电站一样,该来的都会来,包括不可预知的伤害。
③对自然保持敬畏,是积极探索未知世界的动力。对自然的敬畏表示自然界有一些东西确实是我们还不了解的。有不了解才要去了解。如果一切都确定了,就如核专家们宣示的那样确定,自然界还有什么值得我们去探索的呢?核电站这么安全,以后所有的核电站就按现在的标准设计就好了。事实不是如此,人们的探索无穷无尽,人们的认知也无穷无尽,核电站安全设计标准不断提高。正因为自然界有许多未知的因素,科学知识才显得重要,专家们才显得重要。一切都是确定的,还要专家干什么?
④只有对自然保持敬畏,做起事来才不会太过分。许多人以为,大自然的一切报复,源于人类的太过自信。此话虽有绝对,但反映了人类现阶段面对自然的态度。明明不了解,硬说自己了解了,明明不清楚,硬说自己清楚了,明明不到位,硬说自己到位了。说一说不要紧,关键是要去做。自然界不会说话,不会讲道理,有的只是用人类无法抗拒的力量去拒斥一切过分的行为。当然,对自然界保持认知热情是必要的,但往往人们采取行动的时候忘乎所以。
⑤对自然的敬畏,说到底是对人类自身的关怀。正因为自然界有许多不可预知的因素,人类才更关心自己,以全人类的力量才能与自然相抗衡。专家们动不动以怀有确定的信心来对付自然界和自己的听众,将话说得满满,这样的话实不可信,而且有欺骗的嫌疑。不敬畏自然是专家无知。反过来,如果话语中保持一定的敬畏,说起来不那么满,说的话自然更亲切可信。孔子曾说“ , ,是知也”,有的时候,承认自己的无知和局限,并不是放弃自己的责任,而是更负责的表现。现在,如果有专家说,哪种情况核电站不安全,我会觉得他的话更可信。 (来源: 金羊网 作者 邓线平)
24、请用同义或近义词替换“宣示”一词。(1分) 25、本文作者的观点是什么?(2分)
26、结合全文来看,作者从哪三个方面论说了自己的观点?(3分) 27、在作者看来,决定核电站安不安全的因素有哪些?(2分)
28、细读第③段,说说对于自然与科学知识,我们应该持怎样一种态度?(2分)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